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展改革  ·  【儿童友好】体验技能魅力 ... ·  昨天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子女/夫妻/老人投靠落户政策是什么? ·  2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上海退役军人4大福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南京西路大变化!“张园+丰盛里”合力放大招,石库门将再次掀起一波时尚新高潮!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8-05-18 20:02

正文


今天的魔都,素有 “最美天际线”之美称! 外滩数百栋摩天大楼雄伟壮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国际化的味道!


但要说最能代表上海这座城市内在的精神、气质、底蕴的建筑,却不是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也不是巍然屹立的上海中心, 而是最能体现“十里洋场”繁华的海派文化——“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 是一本近代建筑史,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和风格汇集在建筑里;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革命志士和文学家身居斗室心系民众和国家;一部上海生活史,民众居住条件和风土人情都凝聚在这里。



如今在上海,能代表石库门文化的建筑已经不多见了。但在老上海人的心目中,一直有这样一个区域占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它沉寂了百年之久,至今仍保持的较为完整;它是曾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 海上第 一名园“张园”的诞生地; 它是曾以10亿元地价拍卖的 老静安区最昂贵土地“丰盛里” 发生巨大的转变的风水宝地。


他就是上海上海石库门文化复兴建筑群——


张园·丰盛里


▲张园和丰盛里位于南京西路石库门建筑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地段, 地铁2、12、13号线直达, 交通十分便利。


▲紧邻南京西路、威海路、泰兴路,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位于静安区寸土寸金的南部!


▲旁边就是热闹的吴江路休闲街,每天都有浩浩荡荡的吃货大军前来报道!


上海人可以在游览石库门建筑之后,来这里美美的吃上一顿, 感受“复古+现代”的多彩生活。


▲俯瞰张园·丰盛里,这块占地约1.33公顷的石库门居民建筑群规划的井然有序,与远处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张园和丰盛里只有一条小马路相隔,与其说它隔开的是“现代与复古的”两个完全不同面貌的街区,不如说它隔开的是 上海风云变幻的百年历史中“两个不同的世纪”!


这片双面街区的背后,隐藏着几百年来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张 园


按着导航的路线,穿过热闹的街区,走过隐蔽的泰兴路,远远的就看到一处毫不起眼的、有些复古的门头,没错了,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园”!


张园全名叫张氏味莼园,是晚清富商张叔和于1882年兴修的花园。其实原来的张园很大,要到吴江路的菜场为止!


张园在1918 年正式停办,如今已经过去136年, 当年盛景不复存在。海上名园褪去了一袭华袍,返璞归真化身为如今模样~


跨入这栋历史的大门,工人们正忙着 “拆违”, 生锈的钢架、腐烂的木板被一块块装车运走,违规建筑被一点点清理掉!


独有的
石库门建筑风格


这里的石库门建筑依然保存的很完整。 黑瓦红墙与红瓦青砖的两栋石库门与远处水泥筑起的高大楼房, 展现的是两个世纪的上海人完全不同的生活面貌。


这种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的居住特点,是石库门弄堂文化特有的。小时候,夏天炎热,一家人带着摇椅到自家吹风、纳凉。


细窄的
弄堂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但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特点,仅仅是一条窄窄的弄堂两旁,就有 三到五开间的居民楼, 但是每栋居民楼都有风格迥异的建筑特点。


复杂的线路裸露在外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居民晾晒的五颜六色的衣物、被褥,不会很乱,反而吸引了美女们前来拍摄 “文艺复古大片”!


风格迥异的
石库门门牌



只有石库门才有的精致门框,都是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每栋门牌上刻有 “紫气东来”、“人杰地灵”等字样。


抚摸斑驳的墙面,你会不由自主的感叹,几百年前的石库门建造工艺真是了不起,虽然如今的建筑技术越来越高大上,但是这种质感却难以复制!


复古的
弄堂门扇


石库门的门扇都是 以乌漆实心厚木制成的, 大多以红漆赤色为主。十分具有复古感!


这面爬满爬山虎的弄堂砖墙,在绿叶的掩映下,赤色墙面光鲜亮丽,朱红色门窗被包裹的严严实实,但仍然掩盖不了精致的建造工艺。


精致的
弄堂装饰


每一栋石库门的门檐及窗檐上均有精美的石饰, 能看到建设者的细心与追求,这也是石库门文化绵延至今依然备受欢迎的原因。


这扇紧闭着的大门里,曾发生或多少趣事、平常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精致的门边装饰还有对称的建筑风格来看,这里也曾住过一位名声显赫的大人物。


包厢式
装置阳台


石库门山墙上装置阳台 是新式石库门的特色之一。这类阳台的样式很多,包厢式便为其中一种,似剧场里挑出的小包厢。使石库门立面更加丰富,居住功能也更实用。


迷你的
老虎天窗


石库门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是用作房屋顶部的采光和通风的, 这一点也是英国人带来的建筑理念。


屋顶英文“Roof”,其音近沪语“老虎”,于是,这种开在屋顶的窗就被上海人的洋泾浜英语读作“老虎窗”。对于年轻的上海人来说是一段很有趣的历史故事哟~


神秘的
弄堂里


没住过石库门的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楼内才是别有洞天。大部分房间都是由木头造成的,老旧木楼梯一踩嘎吱吱响。


为了节省空间,楼梯窄窄高高的很陡峭,走起来要十分小心。



张园的名声在当时很大,以至于到今天,仍然成为老上海人茶余饭后讨论的趣闻趣事之一。因为张园曾被誉为 上海最受欢迎的公共活动场所! 上海那时候人们看戏、照相、宴客、品茶、纳凉、看展、购物都在这里进行。


除此之外,头条菌还听说,他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上海的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第一场话剧也是在这里上演,他对上海人的贡献可见一斑。



耐人寻味的石库门


逛一遍下来,你会发现,整个张园是一处10幢带有海派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的 大户人家的住宅花园。 其中1幢为保留历史建筑,9幢为2层至3层的仿建老式建筑。


最重要的是,每一栋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每一个前来观赏的游客最好奇的,就是关于这里曾经发生的奇闻轶事!



77号建筑
唯一一栋历史建筑


77号建筑,属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中部设计成圆形小厅,水泥方柱装饰着西洋花纹,与中式的长窗相搭配,竟也相得益彰、整栋建筑就像展开翅膀的蝴蝶,装饰着蝴蝶般美丽的花纹。


它是张园里唯一一栋被列为 “上海历史优秀建筑” 的石库门。此宅原主人就是王俊臣,王氏家族也是当时上海与洞庭东山席氏家族齐名的金融世家。


在张园里这也算是一栋比较大的独栋石库门建筑了!


张园 99
螺蛳壳里的饕餮道场


国内第一家东南亚殖民地风格的酒吧“Starling”,久负盛名的大蒜餐厅也在这里开了全新的“Black Pepper”……


这样 融汇中西的张园 值得你来这里荒废一整天。


如今的张园仍保留着过去的西式风情,张园99里入驻了一些很有格调的西餐厅和酒吧,所以外国客人特别多!


张园 大客堂
黑色大门背后的故事


顺着这个文艺的小路牌走去就是著名的“张园大客堂”了,曾在1942年到1945年做过 “树群义务夜中学”。 主要用作开展革命活动,培养了大批地下党员。


推开漆黑大门,穿过天井迎面即是客堂,是由江南居民中的厅堂所演变过来的。昔日,殷实人家的客堂是几代人聚会,就餐和会客的所在。



如今这里变成了书画室、南京西路街道服务点还有食堂(不对外开放),偶尔也有电影放送,头条菌参观的时候正是中午,弄堂里的老年人回来这里用午餐!


上海
英国商会


一栋很漂亮的现代化的石库门建筑。2017年,上海英国商会搬到了 张园威海路590弄56支弄9号, 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女士曾出席为新办公室纪念牌匾揭幕,这就是上海英国商会的新址。


他的前身是英国商人格龙的私人花园,乳白色的大门石柱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门前英伦风十足的电话亭相得益彰,配上赤红色的砖瓦强,给人一种高级感。


名人
故居


这栋石库门上,标志的是 吴眉孙旧居(福如里4号)和邓秋枚旧居(福如里6号)。 了解历史的人可能对他们比较熟悉~


吴眉孙(1878~1961),名清庠,别号双红豆斋主,江苏丹徒人,参加南社、午社、冶春雅集、丽则吟杜,藏书万卷。邓秋枚(1877~1951),广东顺德人。1901 年,在上海创立神州国光社。


徐家 花园
兰圃远近闻名


这里原有一栋叫做徐家花园的洋房。徐家主人喜欢花草,尤其擅长种植兰花, 园里的兰圃远近闻名。


据此地老人讲,朱德元帅曾慕名前往徐家访兰寻师(花匠),谢晋导演拍摄影片《女篮五号》中的兰花盆景也取自徐家。


东吴 世泽
祖先恩惠与财权的象征


世泽即祖 先的恩惠。 也可以理解为要行善,振兴家族大业,必须读书,有时也指地位、权势、财产。


如今,凭借寓意极好的堂联,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能沾一沾曾经有权有势的名人的好运气了!



游在院子里,凭借着几栋石库门上的简单的介绍,依稀的能从建筑里了解曾经消失的历史。然而剩下的只是一些没有名字, 但却依然十分养眼的“张园景致”。


◐有些年头的老式挂钟



◐英伦风复古信箱


◐中国风兽面衔环的大门


◐石库门居民饲养的鸽子


◐无人照料但是依然顽强的吊篮


◐五颜六色的老式交卷


◐述说着张园曾经辉煌历史的旧报纸


◐悠闲着散散步的小黄猫


◐居民DIY式养花技能



◐园内精致的一角


这就是丰富多彩的张园啦! 细心的居民可能早已发现,张园以及周围建筑正在慢慢的发生改变!


特备是与“张园”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丰盛里”,继承乐老式里弄建筑的特点,再加上现代的商业、时尚元素, 成了“大张园”片区最先入市的项目。


丰盛里



上海人对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他曾是 上海旧市里弄的一张名片, 2014年这块地更是以10亿元的地价拍卖,成了有史以来老静安区所拍卖的最昂贵土地~


“丰盛里”和“张园”一样的是,历史积淀下的“丰盛里”尽管紧邻南京西路精华地段,但走入期间却别有洞天。


时尚新地标


丰盛里虽然是按照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特色打造的特色建筑,但相比较于破旧的张园,头条菌觉得丰盛里更现代化,更能符合现代人的品味。



然而不同的人对于建筑的看法略有不用。就如同这扇木窗,虽然模仿了张园内的建筑风格,有的人说他更干净优雅, 也有的人觉得他少了一些“老味道”。


阳台也有木质的变成了乳白色石质,风格更偏向 西方的建筑理念。


红砖墙依然是重点要素,在众多现代建筑中格外耀眼。


其实丰盛里的建筑风格和张园区别并不大,只是一新一旧的交锋,难免会让熟悉张园的老上海人感觉难以适应。


但与南京西路现存的现代化零售物业项目 相比,“丰盛里”更多的是历史沉积下来的,更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极富人文情怀的文化形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