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夜间排队 400 ...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线上直播】| ... ·  6 天前  
懒人医考  ·  【主治】历年金题集上线!25中级考生速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互联网医院江湖血雨腥风,谁将成为最大赢家?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10 21:00

正文

互联网诊疗确实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需要规范,但一刀切的禁止或许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 | 贺滨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2017年5月9日,卫计委办公厅一份“不予公开”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内部征求意见函被曝光,其中:


第十条:“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名称。不得使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名称”。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发布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设置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并按照本办法重新对其互联网诊疗活动实施管理”。


可谓杀气腾腾,互联网医院的江湖瞬间血雨腥风,多家移动医疗公司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份文件,业内意见基本分成两派,


  • 其一认为互联网医院难以保障医疗质量,可能危害行业发展,早就应该被叫停;

  • 另一派则认为这种管理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可能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仔细阅读卫计委办公厅行文的这份文件,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份征求意见稿,之所以不予公开,也是因为其并非最终要公布的正式文件,而只是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一个部门的意见,据了解,这个意见不仅在行业内相关公司和专家中,甚至在卫计委管理层内部,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所以,目前就将其看作是卫计委的正式态度,还为时尚早。


不过,这份文件所透露出来的倾向是明显的,那就是互联网医院需要规范,不能野蛮生长,对此,业内多数人是基本认同的。


今年3月下旬,卫计委在银川召开了一次与互联网医院问题相关的调研会,业内传出“没有线下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院要被叫停”的信息,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业内某公司做的一次黑公关,而相关公司也都出来表态,发了声明,似乎天下和谐,但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卫计委在那以后又召开了几次内部会议,医政医管局对互联网诊疗做出了需要严管的结论,甚至在严厉的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上次银川会议传出的信息,这就是本月这份文件的出台背景。


管理层表明态度,经营风险陡然增大,行业内人人自危,或都在研究对策,并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意见,期待最终文件可有妥协。那么,互联网医院的未来走向将怎样?相关公司的业务将如何发展?行业竞争格局会产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很多朋友关心的,本文拟对各市场主体在目前局面下的选择和前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互联网医院最近在国内似乎已经成为移动医疗公司的最大风口,在微医集团首先建立乌镇互联网医院,并在全国快速复制的情况下,各家移动医疗公司逐渐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可能变现的通道,此前模糊不清经营方向,或许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这个赛道上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再加上银川地方政府的支持,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在银川这个经济发展并不领先的地区迅速爆发,这不仅显示了这个行业发展的巨大想象空间,也引起了很多传统医疗行业从业者的疑虑,以及管理层的密切关注。


然而,仔细分析互联网医院的竞争格局,和各家进入这条赛道的相关移动医疗公司的经营模式,也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互联网医院的赛道上,主要包括两类公司:


一类是以微医集团为代表的,深入嵌入传统医疗行业服务流程、主要以医疗机构为服务目标,并兼顾服务医生和患者的独角兽,


另一类则是以好大夫、丁香园、春雨医生和平安好医生等公司为代表的、独立于传统医疗机构,主要以服务医生和患者为目标的创业者。


在这两类机构中,后者往往声称自己更具有颠覆性,且在运营互联网医院的过程中,也更多希望能摆脱传统线下医院的束缚,在联络医生与患者和线上诊疗方面做出探索,或组建全新形式的线下诊所;


而前者则紧密依附于传统线下医疗机构,深入传统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改善,其颠覆性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长期看来,或许会对行业带来更多改变。


今年3月份卫计委银川会议,对缺乏线下医院支持的纯线上互联网医院提出了警示,这也是那次舆论风波的主要起因,其中据传在银川会议上被点名的好大夫互联网医院,则一方面发布辟谣声明,说明其经营正常且合规,另一方面紧急签约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自己的线下基地,这说明那次风波并非空穴来风,相关市场主体也在紧急应对,并期望能够符合未来的监管规则。


然而,管理层的动作并未因上次的风波而停止,其后多次会议研讨的结果,就出现在这次曝光的征求意见文件中,甚至有可能祭出“本办法发布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这样的大杀器,达摩克利斯之剑即将落下,相关互联网医院如何应对?或将成为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在上述两类互联网医院中,我更看好前者,即微医集团的模式,实际上,微医是一家多数人看不大懂的企业,很多行业研究文章显示其知名度不高,但微医所做的事情,却总是能先人一步,处处领先或引领行业发展,不仅连接了数千家医院的内部信息系统,坚持将自己的服务能力嵌入公立医院的战略,而且在掀起互联网医院浪潮的过程中,避虚就实,与线下医疗实体绑定,以规避政策风险。


在这次风波前,微医顺应政策趋势,转移主战场,布局落地医联体,这种步步领先半步的姿态,显示了微医集团优秀的的战略规划和行业布局能力。


今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外,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的意见,则与将服务能力深深嵌入线下医院体系和管理流程的微医互联网医院存在更多契合点,并暗含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结合政府目前的政策走向,分析上述两类互联网医院模式,以及各家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背后的逻辑,可以看到:即使互联网医院真的被整体叫停,作为互联网医院的始作俑者,微医也可能利用自己在早已嵌入传统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优势,协助大型公立医院,组建跨区域、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的医联体”,并与其已经建立的各地互联网医院结成紧密合作的结构,从而在这次互联网医院政策风波中,微医集团很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从宏观上看,目前这种医联体建设具有很强的行政化色彩,其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人担心会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从长远趋势来看,很可能只是一种过渡,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考虑问题需要从现实出发,能生存才有机会发展。


有人说微医掌门人廖杰远是移动医疗行业里面最具有战略眼光和布局能力的企业家,事实证明这种看法可能并不夸张。


反观其他移动医疗公司,多数都缺乏在传统医院体系内部深耕,仅致力于连接医生和患者,并利用医生的闲暇时间或加号资源,试图通过互联网诊疗找到出路,这些公司很可能会在管理层持续强化监管的不利环境中,感受到更多压力。


据了解,目前各家前期获批从事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的移动医疗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这份文件,并联合业界专家,准备单独或联合提出业界的诉求,期待卫计委最终正式文件能“刀下留人”,给处于摸索期的互联网医院一些机会,但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互联网诊疗确实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需要规范,但一刀切的禁止或许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凯撒医疗集团2016年初诊超过1亿人次,其中52%的服务在线上(Virtually)完成。互联网诊疗是难以抗拒的大趋势,其中的风险需要关注和控制,但监管的目标应该更多聚焦于如何确保诊疗过程的规范性,而不是对互联网诊疗这一模式本身进行限制。


一般来说,依法监管的特征是规范行为,而行政监管则习惯于规范身份,部分业内专家认为:一刀切式的禁止,很有可能导致行业管理的倒退,这也是我们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道路上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者多年从事管理顾问行业,对医疗行业目前的互联网医院风波及可能的后果进行独立分析,文责自负,并与文中涉及的所有公司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对医院管理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请投至[email protected],标明医学界智库投稿,期待您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