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空白杂志
潮流引领时代 生活自在人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法频道  ·  徒步3000多公里!湖南一对夫妻花200多天 ... ·  3 天前  
政法频道  ·  徒步3000多公里!湖南一对夫妻花200多天 ... ·  3 天前  
网信河北  ·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  3 天前  
网信河北  ·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空白杂志

less 是什么?

空白杂志  · 公众号  ·  · 2018-07-25 17:00

正文

今天是一篇命题作文。


江南布衣集团旗下女装品牌 less,邀请我来聊聊 less。


▲ less 2018 秋冬女装形象大片


一个只有四个字母的英文单词,有啥好聊的呢?如果只看字面意思,less 的确再普通不过,但如果从设计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却一点都不简单。


一般说到 less,很多人会想到“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和“极简主义”。


less is more ”最早由德国建筑大师及工业设计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在 1907 年提出,时年 21 岁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深受启发,将其视为毕生格言。


密斯·凡德罗后来成为鼎鼎大名的建筑大师,几乎就是“less is more”的代言人,他曾担任德国魏玛包豪斯学校的校长,而包豪斯学派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开始于二战后,在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早期达到巅峰,那之后,极简主义开始影响时尚界。


以上两个概念都或多或少与 less 有关,而要把它俩讲明白,还得从至上主义(Suprematism)说起。


01


1915 年,俄罗斯艺术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5)发布宣传册《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他强调至上主义是艺术的绝对最高真理,它将取代此前存在过的一切艺术流派。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可以以至上主义的原则进行组织和构建,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创作于 1916 年的作品《至上主义构成》


作为一种艺术流派, 至上主义阵营里 几乎只有卡西米尔一人, 代表作是 他在 1916 年创作的作品《至上主义构成》(Suprematist Composition)。那幅由各种几何色块拼成的画作,2008 年 11 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 6000 万美元成交。


即便过去了一个世纪,如今看来,至上主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纯粹,依旧让人惊讶。没有三维立体的体积感和深度感,没有刻意装饰的细节,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只有朴实抽象且自由奔放的几何构图。在卡西米尔看来,几何图形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表现个性,再附加其他要素就会显得多余,需要通通排除。


至上主义不仅影响了同时期的构成主义和欧洲抽象绘画,也对之后德国包豪斯学校的设计教学产生了影响,还为后来达达主义、极简主义盛行奠定了基础。


当卡西米尔的至上主义思想盛行时,欧洲大陆正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 年,一战结束,全球开始多样化格局。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就在那一年开学。


▲ 位于德国东部小城德绍(Dessau)的包豪斯校址


一战前后那段时间,人们在穿着方面开始追求实用风格,尤其设计师保罗·波烈(Paul Poiret)帮助女孩们摆脱了紧身胸衣,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让女孩们脱掉了繁复礼服。女孩们解放身体的行为,对后来时尚界推崇极简主义有着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02


众所周知,一战之后没多久,二战就爆发了。1945 年二战结束,面对战后的生灵涂炭和经济萧条,重建工作极大地滋长了极简主义在建筑、艺术、音乐、媒介等领域的流行。


到了 1960 年代,讲究简单线条和单一色彩的极简主义风格,已经普及到了全世界,并使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那个时期,最接近极简主义的时尚作品,是法国设计师安德烈·库雷热(André Courrèges)和意大利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的未来主义时装。当时正值美苏主导的人类探索太空热,两位设计师的作品大受欢迎之余,也为接下来的极简主义时装潮埋下了伏笔。


▲ André Courrèges 1960 年代的服饰作品形象


▲ Pierre Cardin 1960 年代的服饰作品形象


伏笔还有 1970 年代的民主衣橱,当时美国正值民权运动的高潮,T 恤和牛仔裤等主张基础功能的服饰成为民主衣橱的主角。


到了 1980 年代,以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高田贤三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亮相巴黎,他们作品表现出来的单色、不对称和发人深省的东方禅意,把当时巴黎同行追求浮华和浪漫的作品衬托得暗淡无光。


▲ 川久保玲个人品牌 COMME des GARÇONS 1980 年代的服饰作品形象


当时看似与西方上流社会格格不入的 日本设计师 服饰,就那样堂而皇之地流行开来,同样少不了激进和民主的文化思潮推波助澜。


1980 年代后期,极简主义家居装饰风格开始风靡,白色墙壁、石材地板、冷光照明、大空间、少量的家具和装饰,营造出简单、和谐、纯净的空间感。那之后一直到现在,但凡是主张简约的时尚品牌,专卖店都是那种观感。


终于,时间来到 1990 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全世界似乎一夜之间都变民主了。被视为最民主的极简主义,伴随着当时反战和反时尚的声浪,开始在时尚界大行其道。美国设计师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唐娜·凯伦(Donna Karan)、德国设计师吉尔·桑达(Jil Sander)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当然,1990 年代还有一件艺术与设计界的大事发生。1990 年,东西德统一,5 年之后,德国政府为包豪斯复名。此前,因战争、纳粹等原因,包豪斯学派只在 1919 年到 1933 年短暂存世。


03


进入 21 世纪之后,并购重组加速了时尚行业的全球化进程,极简主义时装也跟着去到了世界各地。但随着互联网兴起,人们的穿着不再只是为了实用或者炫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催生出新时代的极简风格。


于是,与包豪斯学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 less is more 设计理念,开始在时尚界大行其道。


作为一种设计思想,包豪斯象征着先锋姿态和自由精神,主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自然而然地,以往极简主义时装讲究的线条和单色,不得不被重新塑造。


那种情况之下, 1990 年讲究极简主义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与时俱进做出了改变。


当然也诞生了一些新兴品牌,比如江南布衣集团在 2003 年创立的女装品牌 less,其名字就是从 less is more 得来。


但是很快,2008 年金融危机来了。虽然中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在中国之外,人们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家的生活都过着冷静、谨慎,less 风格受到了新的冲击,因为讲究性冷淡且平价的 Normcore 风格登堂入室了。


恰好当时是博客鼎盛时期,主打 Normcore 风格的 Gap、Zara、Esprit 等高街品牌在各个时尚博客里大放异彩。相比时装品牌,高街品牌的服饰材料明显降级,而且大部分都是模仿来的美学,但是没人能忽视它们,因为那是摇钱树,不仅给穿着它们的人带来力量,更让时尚界从阴霾中慢慢走了出来。


求新求快的高街品牌,让当时一些追求缤纷色彩的时装品牌看起来非常荒谬可笑,因为海魂衫是时尚博主们能忍受的最低极简限度。


04


Normcore 风潮在 2014 年偃旗息鼓。


那一年,日本收纳大师近藤麻理惠火遍全球。为什么突然之间,大家都爱上了收纳?因为一切都极繁了,大家需要更多时间收纳整理。


好不容易熬过了金融危机的苦日子,终于等到经济复苏,当然要买点好看的衣服。加上社交媒体全面兴起,大家都在手机上刷存在感,自拍发朋友圈、发微博、发 Instagram,有点缀和装饰的衣服,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获得点赞,繁复的衣物就自然更受欢迎。


当极繁风格越来越受欢迎,讲究 less 风格的品牌和设计师也得响应时代需求做出改变,于是它们在极简廓形上增加装饰细节和印花元素,以突出服饰的个性。


但在另外一些方面,极简又是不可逆的。听歌不再需要 CD,打开各种音乐 APP 有海量歌曲可以听。看书不用逛书店,网上电子书任你选。查资料不用去图书馆,搜索网站、百科网站随时随地给你答案。随着这两年移动支付普及,出门连手袋都不用背,衣服口袋也可以省掉,一部手机绰绰有余。


于是,less 风格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艺术与设计的根源上,它对比例和线条、表面和结构的控制,对复杂的思想性和纯净的平淡之间的平衡把握,依旧让人着迷。


与此同时,它的延展性,令其变得无处不在。


less 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一种理想、一种哲学。具体到时装的表达层面,会呈现出独立、优雅、克制、冷静等无数种可能。


很显然, 以“少”为表象的 less,变成了一种新奢侈。


05


最后 ,回到江南布衣集团旗下女装品牌 less 身上,她所传达的 less 又是什么?


less 2018 春夏女装形象大片

← 左右滑动 →


less 2018 秋冬女装系列

← 左右滑动 →


看 less 最近的女装作品,线条干净利落,色彩简单纯粹,廓形一丝不苟,细节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可以说把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性冷淡的的小心思也展露无余。


透过形象大片,还能看到一个独立、自信的都市女性形象。至于品牌的叙事(storytelling)和愿景(vision),还有待继续观察。


说到这里,不妨看看以极简主义风格闻名的英国设计师菲比·费罗(Phoebe Philo)。她从 2008 年到 2018 年担任法国时尚品牌 Celine 的创意总监期间, 通过自己标志性的极简主义服饰作品,成功定义了一个崭新的当代独立女性的审美风貌。


菲比在 2008 年 9 月加入 Celine 时,看准了金融危机的痛点,提出“时尚回归现实”的品牌愿景。上任初期,她接受英国版 VOGUE 杂志采访时说:“对于衣服而言,漂亮、坚强、有想法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真实生活驾驭它们。”


正如前文所说,无论是极简风格,还是 less 风格,一直都在随着时代变化而演变和进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