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内蒙古满洲里市发生地震 ·  22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服饰丨当超现实主义与新浪漫主义融合,颠覆传统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范迪安:戏虽落幕,台还敞开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周玉渊:非洲跨区域合作与中国的角色: 探寻新的多边合作范式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5-01-23 13:37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周玉渊:非洲跨区域合作与中国的角色:探寻新的多边合作范式

作者:周玉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国际展望》2025年第1期;国际展望

内容摘要

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是非洲发展和地区一体化的优先议程。受到大国竞争、地区安全挑战增加、能源转型和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等因素的驱动,不仅非洲国家加快推进跨区域合作,而且域外国家也更加重视对非洲跨区域合作的参与。美欧对非合作正经历从传统的发展援助转向战略性经贸投资的范式转变,使围绕非洲关键发展走廊的竞争成为地缘政治经济竞争的重要形态。中国是非洲跨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及突出贡献者。随着中非合作从双边向多边和区域扩大、从项目合作到战略对接、从工程建设到全链条参与的演变过程,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对构建新的中非多边合作范式提出了更高要求。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支持非洲跨区域发展、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正是对这一现实要求的回应。为深化中非关系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应挖掘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潜力,加强多边协调合作,持续提升中非合作的层次、结构和水平。


关键词

非洲跨区域合作  中非合作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  多边合作


近年来,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以下简称“跨区域合作”)受到高度关注。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非洲发展的瓶颈,而跨区域合作则被视为非洲一体化的推动力和催化剂。为推进非洲一体化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非盟加快推进《2063年议程》(Agenda 2063)第二个十年计划,包括推进以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rogramme fo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Africa, PIDA)第二期优先行动计划为代表的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规划。为巩固和提升在非洲的战略利益和影响力,以“全球门户”计划和“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关系”倡议为代表,欧美等提出新的对非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着重加大对洛比托走廊等发展走廊和战略走廊的战略投入力度,意图强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


自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首次提出支持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中国一直把非洲跨区域合作视为中非合作以及中国对非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中方愿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帮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助力非洲跨区域发展。” 为此,中非制定了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落实中非互联互通伙伴行动的重要计划和举措,提出了陆海联动、铁海联运、全链条参与等理念和路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尤其重视“一带一路”合作和非盟《2063年议程》的对接,强调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PIDA二期优先行动计划框架下项目对接。 这体现了非洲跨区域合作在中非合作中重要性的上升。为什么非洲跨区域合作日益受到重视?中国在非洲跨区域合作上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中非又将如何加强合作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本文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一、从地区发展到大国竞争:

非洲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上升


非洲跨区域合作是非洲国家谋求发展和地区一体化的优先议程,也是域外国家拓展其在非洲利益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非洲国家希望通过跨区域合作来突破国家发展瓶颈,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投资机遇,并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力。在大国竞争、能源转型和供应链安全等因素驱动下,域外国家正加大对非洲重点国家、关键资源和战略走廊的关注和投入。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提升了当前非洲跨区域合作的战略重要性。


(一)非洲跨区域合作的内涵与类型


跨区域合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涉及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它在本文中特指基础设施方面的跨国跨区域合作。狭义的基础设施合作仅限于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单一目标,而广义的基础设施合作是指以基础设施为载体来驱动国家间或区域性的合作。后者已超越项目开发的概念,形式上涉及沿线开发、经贸往来、地区产供链、普惠发展、和平安全等更多元的合作,理念上则表现为基础设施开发衍生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生态。例如,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基于空间发展倡议开展的经济走廊合作实践,以马普托发展走廊为代表的早期实践是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 NEPAD)和非洲洲际互联互通项目的经验来源。 非盟和非洲国家如此重视发展走廊建设的主要驱动因素正是跨区域合作理念。


非洲跨区域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功能主义合作。与地区一体化理念驱动下自上而下构建制度、规则和标准的过程相比,跨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的特点。这一特点根源于非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间开展合作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功能性合作,促进国家间的协调合作,为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创造条件。相较早期对欧盟一体化的效仿,尤其是对其机制的模仿,功能主义合作被视为当下非洲推动自身一体化的重要动力,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也被视为整个非洲的优先议程。发展基础设施是非洲国家的普遍需求,其重要性也得到普遍认同。而且,由于基础设施合作涉及的利益划分更明确,各国需让渡的主权更少,因而国家间在该领域的合作更容易实现。 总体而言,互联互通在非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投资基础设施可以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形成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结构互补,进而提升非洲整体的竞争力。同时,国家间依存关系的增强也将提升政治互信,减少对抗和冲突,最终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类型比较多元。从地域范围看,可分为洲际、地区和跨境联通项目。洲际联通项目主要有非盟《2063年议程》的旗舰项目、PIDA的项目以及其他洲际倡议项目,如泛非高速铁路网、单一航空市场、单一数字市场、非洲大陆电力系统总体规划等;地区联通项目有东非电力池、南部非洲电力池、地区互联互通(发展走廊)等;跨国(境)项目有马格里布高速公路、东非多条标准轨距铁路、中央走廊标准轨距铁路等。从领域看,涉及交通、能源、电力、水资源等。从参与主体看,有非盟及非洲国际组织、地区经济共同体、相邻国家等。总体上,非洲大部分洲际、地区和跨境项目是重叠的,即重要的跨境项目往往是洲际规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盟《2063年议程》的旗舰项目和PIDA的优先项目通常先从跨境项目起步。例如,PIDA第一期优先行动计划(PAP I)包括51个跨境计划,分为433个单独项目,涉及交通、能源、信息和通信技术及跨境水资源领域,涵盖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坦桑尼亚中央走廊铁路等交通项目。


(二)非洲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后,地区一体化一直是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核心战略,而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则是地区一体化的优先议程。2002年,非洲统一组织重组为非盟,非盟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启动一项洲际层面的综合计划,旨在加强非洲大陆在交通、能源、信息和通信技术、跨境水资源上的联通,该计划制定了短期行动计划(STAP),并提出制定中长期战略框架(MLTSF)。MLTSF最终于2012年发展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A),并在当年的非盟峰会上获得通过,旨在从2012年到2040年推进区域和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改善地区联通、促进贸易、刺激增长和创造就业来推动非洲一体化。2015年,非盟《2063年议程》再次强调地区一体化是非洲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愿景2”特别强调非洲需要发展世界级基础设施,并将“联通非洲”作为《2063年议程》的旗舰计划,聚焦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的联通,提出了一系列旗舰项目,包括综合高速铁路网络、大因加水坝项目、建立单一非洲航空运输市场、泛非电子网络等。过去十年,PIDA一直是变革的催化剂,促进了区域一体化,提高了非洲的竞争力,并释放了非洲的巨大潜力。通过对交通、能源、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跨境水资源领域有针对性的投资,PIDA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减贫创造了有利环境。


深化和优化跨区域合作是当前非盟和非洲国家的重要战略选择。自2020年以来,由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的全球发展转型,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与全球竞争等因素,正给非洲带来深刻影响。如何把握和应对全球政治经济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推动非洲一体化和地区合作加速的关键议题。当前,非洲正加快推进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落实非盟《2063年议程》第二个十年计划,积极推动落实交通、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等地区联通项目,以促进非洲发展转型。由此,跨区域合作成为一个主要着力点。PIDA提出“协同式走廊”或2.0版本的经济走廊范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跨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效率和协同作用。有效的区域走廊网络将确保非洲进一步一体化,促进非洲内部贸易,加强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非洲跨区域合作的进展较以往有所加快。为了推进非洲跨区域合作规划和项目的实施,非盟和非洲国家积极提升自身的筹资能力。在洲际层面,非盟提出了建立非洲多边金融机制等重要倡议,并且非盟还与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全球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非洲绿色基础设施联盟(Alliance for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Africa, AGIA)。 在国家层面,非洲国家则通过公私伙伴关系等方式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据估计,来自非洲国家内部(公共或私人)的融资占PIDA总资金的份额将在2030年增长到三分之二,2040年将达到75%。 安哥拉、刚果(金)、赞比亚等国积极推进洛比托走廊建设,致力于将本国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机遇。洛比托走廊有望使南部非洲成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者,并将为非洲经济发展创立一个新模式。 据统计,各方就洛比托走廊及相关项目已经签订了多项合作备忘录,涉及交通运输、关键矿产、新能源、农业、国际融资等。例如,洛比托大西洋铁路公司特许协议,欧盟、美国、刚果(金)、赞比亚、安哥拉、非洲开发银行(ADB)和非洲金融公司(AFC)签署的铁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安哥拉、刚果(金)和赞比亚签署的洛比托走廊过境运输便利化机构协议,美国—刚果(金)—赞比亚电池产业链项目等。2023年12月23日,首批铜精矿货物从刚果民主共和国卡莫阿-卡库拉矿通过铁路运抵安哥拉大西洋沿岸的洛比托港,于2023年12月31日抵达,这是该项目运营的一个里程碑。2024年8月,来自刚果(金)的首批铜矿产品开始通过洛比托大西洋铁路公司运往美国。


(三)大国围绕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竞争


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便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搭建起崭新平台,为长期由西方国家主导的饱受质疑的国际对非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替代方式,贡献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中非合作所取得的成就使中非合作论坛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深入推进,中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已超出传统双边合作的范畴,正带来广泛的地区性和社会性影响。


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作出的贡献确立了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比较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合作理念和框架,在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国家间合作上具有重要影响力。这一倡议还为非洲基础设施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对于增强非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和推动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陆路和海路将中国与非洲国家连接起来,形成循环经济区,促进互联互通,加强经济联系,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 作为非洲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者,中国在能源、运输和制造业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促进了非洲贸易量和对外贸易地理结构的转变。中国在非洲建立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跨国投资网络的重要枢纽,为其他国家对非洲投资提供了平台,在推动非洲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应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逐步上升,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优势,美西方国家一直在探索新的对非发展合作模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强调与中国展开模式竞争,提出将向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着重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重组,强化在融资领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在拜登政府时期,有别于传统的对非援助和发展合作,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关键矿产供应链等构成了美欧国家对非战略的重要议程。 跨区域合作由此成为实现美欧战略目标的新的重要抓手。欧美国家利用“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 GG)计划、“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PGII)、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ust EnergyTransition Partnership,JETP)、“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 MSP)等,推进新的对非战略。


美欧正将跨区域合作视为强化与中国等国在非洲展开竞争的重要手段。就参与非洲地区一体化、经济走廊战略等相关议程而言,美欧国家在理念、标准、政策设计和规则制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此,一方面,美欧国家正尝试利用新倡议来向非洲推广新模式、规范和标准,如七国集团支持非洲联盟和经合组织合作启动非洲虚拟投资平台(African Virtual Investment Platform),以此来加强对非洲投资的信息共享、提高透明度和公共政策协调。 另一方面,美欧国家不断夸大国际对非合作中的模式差异,强调其合作模式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更好的选择”,以达到矮化中非合作模式的目的。


非洲发展走廊上的竞争是当前大国在非洲进行战略竞争的突出表现。近年来,发展走廊(尤其是战略走廊)成为美欧对非战略的重点方向。欧盟在“全球门户”计划下制定非洲-欧洲投资计划,支持建立战略性、可持续和安全的交通走廊,通过建立协调监管框架来发展多国基础设施,为此已确定11条与非洲优先行动计划相一致的战略走廊。2022年,七国集团宣布启动“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经济走廊建设被确定为重点投资方向。在2023年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表示将支持非洲建设首个开放式洲际铁路网,在新能源、非洲数据中心(非洲最大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关键矿产供应链等领域加大投入。2024年,七国集团领导人在普利亚峰会上发表公报,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七国集团PGII具体倡议、旗舰项目和补充举措的落实,以发展具有变革意义的经济走廊,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如深化对洛比托走廊和‘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协调和融资”。 洛比托走廊是历次七国集团峰会关注的重点。美国和平研究所研究人员发文称,洛比托走廊代表着美国正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参与非洲的发展。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相关研究指出,经济走廊战略使美欧在非洲经贸议题上有了真正的抓手,是美西方强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战略竞争的关键一步。

二、从项目参与到战略对接:

中国在非洲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


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化,支持非洲跨区域发展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呈现出从双边向多边和区域扩展、从项目参与到战略对接、从工程建设到全链条参与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与非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关系增强,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发展过程


2012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分水岭。在此之前,非洲跨区域合作并没有被纳入中非合作的议程和举措中,中非基础设施合作主要聚焦非洲单个国家和双边层面。在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非洲国家表达了希望中国支持非洲地区一体化项目的意愿。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将非洲跨区域合作设立为中非合作的一个新议题,一方面将其纳入中国与非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合作的范畴,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合作举措依然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这种安排在此后历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或峰会中都被沿用下来。


第一,从双边合作扩大到跨区域合作源于中国与非洲当时在合作理念、政策和机制上的重要变化。2012年PIDA的提出和2015年非盟《2063年议程》的制定反映了非洲国家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上的强烈需求。中国在非洲跨区域合作上的参与主要是对非洲国家需求的回应。同时,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为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理念。自此,非洲国家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抱有很高期待,非洲跨区域合作成为中非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UNECA)官员提出,非洲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强战略设计和规划,发挥其在促进非洲一体化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第二,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主要表现为中国与非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的战略关系不断提升。2008年,中国与非盟举行首次战略对话;2011年,非盟委员会正式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成员;2012年1月,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的最大援助项目;2014年,中国设立驻非盟使团,标志着中国与非盟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与非盟建立了一系列战略对话和合作机制,涵盖外交磋商、“一带一路”倡议、公共卫生、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等战略性领域;2021年12月,中国与非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国与非盟共建“一带一路”步入机制化新轨道。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Moussa Faki Mahamat)表示,非中合作是基于友好、平等、团结、互利的历史性、战略性和持久性的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在区域层面与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关系。中国以观察员身份多次应邀出席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东非共同体(东共体)、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中共体)等次区域组织峰会等重要活动,并向西共体、南共体、东共体派驻大使。


第三,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务实行动不断加强。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指出,中国将同非盟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非在跨区域合作上进一步提速。2015年,中国与非盟签署中非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表示将在非盟《2063年议程》战略框架下,加强与非洲国家在铁路、公路、区域航空及工业化领域的合作,推进非洲国家一体化进程。2015年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提出,中国将支持非洲国家和非洲的旗舰项目,尤其是“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和“总统优先基础设施倡议”,促进非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愿根据非洲跨国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探讨并推进非洲大陆、地区和次区域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合作。中国决定和非盟启动编制《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规划》,支持中国企业以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跨境水资源等合作,同非方共同实施一批互联互通重点项目。


第四,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促进了中国与非盟和非洲国家战略对接水平的提升。之前中国在参与非洲主导的跨区域合作项目时更多扮演融资者和项目建设者的角色,相较于此,当前中国更加重视“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相关举措与非盟和非洲国家的发展规划在理念和战略上非常契合,在基础设施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由此,2015年后加强中非在非洲跨区域合作上的战略对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双方同意巩固和加强中国同非盟及其所属机构、非洲次区域组织等合作,继续举行中国同非盟的战略对话,加强中国同非洲次区域组织间的沟通协调,推动中非跨国跨区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同时,非洲国家在跨区域合作上也推出了诸多合作倡议和战略,非洲内部也存在着强烈的战略对接和机制协调的需求。在非盟《2063年议程》和PIDA之外,非洲洲际层面的基础设施计划还有总统基础设施冠军计划(Presidential Infrastructure Champion Initiative, PICI)、非洲女性基础设施网络(African Network for Women in Infrastructure, ANWIN)、非洲单一电力市场(African Single Electricity Market, AfSEM)等。如何加强战略对接、整合优势资源,进而促进非洲跨区域发展,成为当前中非合作的重要议题。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文件的一项重要创新,是将“‘一带一路’合作与非盟《2063年议程》”作为独立内容纳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中,这体现了当前中国对非盟和非洲跨区域合作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类型和方式


基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类型,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参与非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发起的跨区域合作,如非盟《2063年议程》、PIDA项目以及地区互联互通规划等;二是参与非洲国家开展的、从属于非洲跨区域合作范畴的项目,如亚吉铁路、蒙内铁路、拉姆港等,中国在这些项目中分别与相关国家签署融资和施工方案;三是中国提出的跨区域合作项目,如中国与非盟已启动编制的《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规划》、陆海联动等倡议和项目。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主要是第二种类型,即通过双边合作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


相较于跨区域合作整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主要通过双边合作和项目参与的方式开展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自2012年以来,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合作、融资支持、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等方式参与了大量跨境、发展走廊和洲际规划项目,如蒙内铁路、安哥拉罗安达新国际机场以及拉姆港等走廊项目。这些项目合作在推动非洲跨区域合作规划的落实和促进非洲一体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务实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鲜明特色。根据《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新建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讯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中国企业参与了多条连接非洲和欧、亚、美洲大陆海缆工程,与非洲主流运营商合作基本实现非洲电信服务全覆盖。 这一务实而灵活的合作方式不仅直接推动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而且为非洲跨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中国参与建设的蒙内铁路为东非铁路提供了样板,本格拉铁路则是当前洛比托走廊的核心项目。


此外,中国还为非洲跨区域合作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离不开融资支持。中国是非洲基础设施最大的单一融资国,为非洲五分之一的洲际和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并参与建设了三分之一的项目。尤其在东非和中部非洲,中国提供的基础设施融资占比分别达到54.7%和38.5%,参与建设的项目占比都超过了四分之一。 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GDPC)的统计,2008—2021年,中国发展融资机构向非洲提供的融资达1 230亿美元,中国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向非洲提供了约300亿美元的融资。2000—2022年,中国融资流向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这三个行业的占比超过70%,且中国对非贷款的45%流向了交通领域。


(三)中国对非洲跨区域合作的贡献


第一,中国为非洲基础设施的发展和非洲一体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的融资支持主要集中于交通、能源、电力、信息通信等联通性和关键领域,真正契合了非洲国家的发展和一体化需要,在提升非洲互联互通、促进地区一体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参与建设的铁路、公路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大大减少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推动了地区和全球性的贸易发展。大规模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国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流向非洲,促进非洲国家的对华出口及与中国贸易的增长。在过去20年,中国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目前该地区约20%的出口流向中国,非洲约16%的进口来自中国。2023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 820亿美元。 研究发现,中国在东非建设的贸易促进型基础设施项目,切实促进了该地区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而在带动国家经济增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东非次区域办事处的专家表示,“这些合作使东非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成本降低10%,GDP增长率提高0.4%—1.2%,出口额增加1.92亿美元,进而提升区域内贸易水平。” 根据相关预计,蒙内铁路将推动肯尼亚GDP增长超过1.5%,累计雇佣当地员工超过7.2万人。 蒙内铁路使蒙巴萨和内罗毕之间的旅行时间从公路10小时缩短到4个多小时,带动了建筑、采矿、采石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肯尼亚整体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收入将帮助肯尼亚政府更快地实现项目收支平衡和自主发展的目标。


第二,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有力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中国对非基础设施合作主要集中在极具产出潜力的生产性领域。这不仅可以直接带动非洲经济增长,而且在支持非洲国家走出“发展陷阱”“落后陷阱”上持续发挥显著作用,这也是中国对非合作较西方国家和多边金融机构更加有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研究认为,与世界银行等传统发展融资机构相比,中国海外发展融资更侧重于工业和基础设施贷款,更重视促进经济增长、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和增加能源供应。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一个新的中国基础设施融资项目会使所在国人均GDP增长近一个百分点。


第三,中国支持的“联通型基础设施”在改善区域和城乡发展失衡上的作用非常明显。有关研究发现,在样本区域中,新增一项中国融资项目能使经济集中度下降10%,这在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在非洲以及其他国家欠发达地区的效果更显著。 同时,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在增加非洲国家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探寻新的多边合作范式:

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方向


随着非洲发展诉求的动态变迁,地缘政治经济领域竞争态势的持续上升,以及中非合作提质升级的需要,如何深化中非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非合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并宣布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 这为新时期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路径。


(一)创新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理念和路径

第一,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的理念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相较以往,中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待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合作,在非洲跨区域发展中进行多边合作正在成为一个趋势。一是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联通性、联动性和战略枢纽作用,中非互联互通伙伴行动是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到,“中国将支持非盟发展署—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AUDA-NEPAD)在非洲五个次区域实施联通项目,促进国家、次区域和非洲大陆整体经济一体化,减少非洲基础设施赤字”。 这些新提法和新举措反映了中国希望从整体性和战略性的角度来提升中非基础设施合作的战略影响和经济带动作用,希望通过深化同非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以及相关国家的协调合作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二是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成效。传统的相对单一的项目承包模式或“交钥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中非合作的需要,如何将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持久优势,如何提升中国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包容性发展效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议题。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级别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强调,“中非要共同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进规则标准对接与互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等全链条互利合作。共同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着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基础设施的全链条互利合作为中国参与非洲跨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理念和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内蒙古满洲里市发生地震
22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范迪安:戏虽落幕,台还敞开
昨天
笑的合不拢嘴  ·  群发个视频,够你笑到正月十五!
8 年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2017.02.12】反·控制 | 一言
7 年前
中国美术学院  ·  来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看敦煌
7 年前
精英女性部落创业服务俱乐部  ·  【勇 说】(五十六):字画造假那些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