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砍柴
纵横古今,出入文史。十年砍柴,只做原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这几天,流行用Grok3 ... ·  昨天  
beebee星球  ·  九个人瑞用文学的方式聚众辱骂 ·  3 天前  
卢泓言  ·  不动声色的贿赂人心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时代峰峻招聘! ·  3 天前  
餐企老板内参  ·  注意!2025餐饮行业关键信息,都在这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砍柴

武陵渔夫即使开摩托艇一天也到不了酉阳

文史砍柴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9-26 12:04

正文


▲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

9月22日,我应邀参加“2017常德旅游节开幕暨桃花源景区开园仪式”,那天,重庆酉阳在新浪微博投放了开屏广告,“酉阳桃花源亲亲常德”,颇有调戏、揩油之感。

当下各地争名人故里或文化地标的热情非常高,连小说中的花果山和西门庆故里也得争一争,其原因无非是想“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离不开一个“钱”字,这也没什么不对。“桃花源”可谓中国最知名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中国诗歌中常用的意象,用来形容中国人心目中美丽、和平、富足的理想国。在中国广袤土地上,当然有许多如桃花源一样风景秀丽的人间仙境,而对不同的人来说,他心目中的桃花源可以附作在许多地方,譬如故乡,或者他去过的一个风景名胜地。你也可以说某处的风景比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景区更漂亮。

但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及《桃花源诗》中所说的桃花源,史家公认在今天常德市桃源县内。或曰中国文化史上的“桃花源”在今天常德桃源县境内,是应该没什么可争议的。

▲你喜欢的仙境便是心中桃花源

辨析“桃花源”在哪里,首先要回到文本。一切离开文本天马行空进行联想、附会,都是耍流氓。

第一个问题,《桃源记中》的渔夫居家何处?文章开篇便交待: “武陵人捕鱼为业”, 这个人是“武陵人”,晋朝的武陵郡统辖十个县: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黔阳、酉阳、镡城、沅南、迁陵、舞阳(《晋书地理志》),酉阳是属县之一,这也是今天的重庆酉阳大打桃花源招牌的一大理由吧。但是《桃花源记》的武陵渔夫,只能是武陵郡治的城里或城郊的人,不可能是属县的人。

理由有二:一是称“武陵人”和“武陵郡人”区别甚大。古人写文章以籍贯和生长地指代某人,一般以县为单位,如沅陵人、酉阳人,说的是其为沅陵县和酉阳县人,而以郡号或府号称某人,该人一般说来是该郡或府的首县(即郡治、府治)的人。如清代说某某是“常德人”,应指他是常德府府城所在的武陵县人,而不会指常德府下辖的另几个县如桃源、龙阳、沅江。陶渊明是大文豪大学者,祖上几代为官,用词非常精准。理由二是渔夫从桃花源回来后, “诣太守,说如此” ,向武陵郡太守汇报此事,那么他只可能是郡城里面或近郊的人。当时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其他县的渔夫,不可能走几天几夜去郡城报告此事。——除非他有病。


第二个问题,那么东晋时期的武陵郡郡城在哪?稍加分析,只能是今天常德市的主城区一带。

史载秦在楚国巫郡的基础上建立了黔中郡,黔中郡辖区很广,包括今天湘西和贵州、重庆一部分,黔中郡的郡治在哪历来颇有争议,沅陵县是说法之一。秦二世而亡,汉高祖得天下后,置武陵郡(《汉书地理志》)。武陵郡的大部分土地原属黔中郡。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

汉代的郡面积比秦代的郡小,秦代有三十六郡、四十郡、四十四郡等多种说法,秦代的地方是两级行政:郡、县,郡相当于现在的省。汉兴以后,采取了郡与国并行的管理方式,到后西汉中后期,原为巡视数郡的监察区域——州,成为高于郡的行政层级,原来的大郡析分成几个小郡。《晋书·地理志》曰: “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凡新置郡国七十有一,与秦四十,合一百一十有一。”

汉置武陵郡后,郡治设在交通更方便洞庭湖附近,先在索。《汉书地理志》曰:

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常德市东北六十华里),渐水东入沅,、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南县、华容、岳阳、安乡、澧县等县地),莽曰孱陆,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莽曰监元。沅陵(今沅陵、沪溪、吉首、麻阳等县地),莽曰沅陆,……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澧县、慈利、石门、临澧等县地)、充(今大庸、桑植县地)。”

索是郡治所在的首县,渐水是今天流经常德城区的渐河。王莽短暂的新朝灭亡后,光武中兴,是为东汉。监元县复称临沅,孱陆复称孱陵,建平郡复称武陵郡。领十二县:临沅、汉寿(西汉索县改称,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更名,移荆州刺史治至此)、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分临沅县南境置,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分西汉孱陵县置,今安乡县地,故城今安乡县北)。郡治临沅。

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水经注·沅水》云:“临沅县,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经过南北朝的纷乱后,隋文帝统一中国,改武陵郡改武陵郡为朗州,将临沅、汉寿、沅南合并为武陵县。宋乾德元年,析分武陵县南部为桃源县。

可见,从西汉开始,到清朝逊位,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军、常德府)的治理中心一直没变,在今天常德市城区一带。而在汉晋时,酉阳并不是今天重庆的酉阳,而是湖南湘西州的永顺、龙山、古丈一带。

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一切迎刃而解。《桃花源记》中的渔夫从今天常德城区附近,驾船走过一段沅水,然后在某处支流“缘溪行”,到了今天桃源县一个群山包围的小盆地,是符合逻辑的。据文本分析,渔夫先行船,再舍舟登岸,再怎么“忘路之远近”,也不超过一个白昼。文中没记录他过夜,他也不可能船上过几夜,还执着地往前行。除非他有病。文中记载是他不知不觉地前行,也就是大半天的水路。这符合现在常德市区到桃源县的距离。

如果从武陵郡城去那时候酉阳县——无论是永顺还是古丈、龙山或今天的酉阳。先溯沅水向南到沅陵,大概350华里,再溯酉水到酉阳,又差不多350里。700里水路,这个武陵渔夫,驾一艘小渔船,至少得走半个月。他还不饿死在路上呀?而且酉水滩险水急,船行其间险象环生。哪有“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的悠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