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术,李连杰总是有发言权的。关于“25秒KO”事件,李连杰是这样说的“如果昆仑决碰上太极,究竟是不是像网上的视频中表现得那样?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昆仑决(这场比赛),也继续关注太极。”
李连杰是坚决支持中国功夫太极的,作为北京人的李连杰,武术运动员生涯是从1971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开始的,自此出演了许多经典的武林作品《少林寺》 《方世玉》 《太极张三丰》 《中南海保镖》 《新少林》等,他无疑是能代表北京乃至中国传统武术界的传奇人物。
先不说徐晓东和被徐晓东质疑的当今武术界,至少在晚清,江湖上还是有不少响当当的武林高手,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等等 ,最被大家熟知的大刀王五就和北京有着不解之缘。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本名王正谊,字子斌,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大刀王五被德军枪杀于前门外东河沿,时年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崇文区西半壁胡同的13号院)的一间房子里。
可能是因为大刀王五和北京的渊源太深了,现在网上搜他的资料,有的还说他是北京人,其实他的祖籍是河北沧州。但他最终还是落土在了和武术、和他都解不开联系的北京。
在北京说到武术,必须得提天桥。
早在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儿”。所谓“撂地儿”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碗饭吃了。天桥市场的杂耍表演是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多,而且技艺高超。
硬气功是天桥表演的特色,“油锤贯顶”,头顶一撂砖(约4-6块),另一人用油锤猛击砖,将它们击碎,当时最出名的表演人是朱国良弟兄。
还有马元凯表演的“崩铁链”、“捋铁条”。崩铁链,就是用铁链将演员上身紧紧捆住,然后运气将铁链崩断。捋铁条,就是将手指粗细的一根铁条弄弯,放在火上烧红,然后用手将它捋直。
张文治表演的马车(或汽车)过人也是当时的特色杂耍,一人仰卧地上,身上铺一块大板,用两肘着地,两手向上撑住木板,然后运气发功,这时车从上面轧过去。
1957年后,天桥的艺人后多不再天桥聚集,这些人有的改做他行,有的成为文化骨干或运动员。
现如今,在天桥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和展示了曾经存在于这里的市井文化。
那这么看起来,武术在北京是不是就快要销声匿迹了?其实不然,在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地方,总有一群真心热爱武术的人们在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我们相信,武林传承仍在,老派武林人士的故事不但不会在江湖旧梦中轻易老去,反而会在今日苍白的物质世界中,显得愈发精彩。
八卦掌一代宗师李子鸣先生生于1902年,逝于1993年。自幼体弱多病,18岁时拜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蒲为师,研习八卦掌,是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能书善画,一生游历武林画苑,辗转辽、冀、京、津,后定居北京。
对于其子女来说,李子鸣一生也如传说般奇幻, 江湖本不神秘,武者的传奇除了功夫莫测,最动人的还是侠骨柔肠中所藏匿的情义二字。当拳脚渐冷,情与义才是武林不变的热度。
中国武术无法发扬光大的一个弊端就是“门户之见”,许多门派除了不传外人,对家人也是“传男不传女”。可是李子鸣却毫无门户之见。在1954年写的一篇日记中,李子鸣写道:“回忆我幼年间,因身体虚弱已达极点,中医治疗无效,行动都非常艰难,后跟京师一位著名武术家梁振蒲先生学习武艺,不到一年身体逐渐康壮,诸病均愈。因此,几十年不敢间断,现已五十开外,体力不减。旧有的各种拳术,对身体健康特有功效,可惜失传很多,失传的原因,就是擅长武技的人,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绝技密不传人,所以学者日少,行将失传……因此,建议政府,应予以提倡,一方面提倡,一方面对旧有的国术方式方法加以改进,对擅长武技的人士,加强新的思想教育,截长补短,取精用宏,这样做对人民健康是有极大贡献的。”
为了打破传统陋习,李子鸣率先公开了过去秘不传人的八卦拳的秘诀“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便于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学习。李秀人说父亲有个拜把兄弟是练梅花拳的,父亲曾带着自己的徒弟亲自上门,请拜把兄弟教徒弟梅花拳,“父亲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武林圈里是非常罕见的。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门里门外,只要喜欢,只要热爱,他都热心传授。一般的师傅,‘宁传十手,不说一口’,可他传艺均是口传心授。在他的弟子中,手中保留他手抄本的不止一位,那个年代复印一本书很昂贵,大多是他自己或他求人,用毛笔一点点抄下来。”
李子鸣1993年去世,可是因缘际会,在20年后,大导演王家卫吃了一顿李子鸣的“秘制炸酱面”。
王家卫筹拍电影《一代宗师》时,遍访武林高人,在知道李子鸣后,即找到李秀人和李秀芝姐妹要求见面,两姐妹后来担任了“章子怡八卦掌顾问”,对于这个“顾问”,两姐妹表示受之有愧,“因为我们除了提供一些建议,没做太多”,不过,对于王家卫导演,对于一位香港导演如此下功夫拍功夫片,两姐妹深受感动,说父亲如果得以见到,肯定开心不已。
如今两姐妹整理出《八卦掌汇宗》和《李子鸣书画集》,对年过六旬的两姐妹来说,只是一个开始,父亲还有很多资料尚未整理出来,她们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这些珍贵的东西开掘下来,完成父亲的心愿,不要让祖师爷的东西丢在她们这一代。
如果你经常去天坛遛弯,有没有注意过一片亮眼的金黄色呢。
这些孩子都是陈连军的徒弟,他们每周日会在天坛公园传习祁家通背,传习的对象就是这些小到五六岁、大到十几岁的孩子们。
陈连军,祁家通背第六代传人。在北京传习的通背拳中,祁家通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牛街白猿通背、五行通背鼎足而三。
祁家通背,和其他通背拳最大的不同是出手快、动作小巧,不仅技击性强,而且练习的套路也非常具有观赏性。
现在很多老人练习太极拳,陈连军并不赞同。“我遇到过很多老年人因练习太极拳而至伤,这倒不是说太极拳不好,而是你练习的年纪和方法是有问题的,再加上没有一个专业的人士辅导,只是一味的模仿动作而不知道发力原理,非常容易受伤。”
至于这一个个看起来娇嫩嫩的孩童,陈连军说“即使在下雪天他们也会来练习,瑟瑟寒风中,孩子们并没有觉得冷,反倒是一旁的家长冻得直跺脚。现在的孩子压力大,从小又很娇惯,习武能让他们具备英气,同时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是啊,练武本本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内外兼修,不应该被一些玄乎其玄的大道理和利益蒙蔽了双眼。
学会武术不是为了能如何如何,让武术更纯粹一些,我们的心里也能更有底气一些。
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
-广告-
2017大制作游戏【武道至尊】
霸气角色,精良环境,带你纵身武侠豪情
点击【阅读原文】,无需下载,点击即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