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去年拿到了北大的直博拟录取,刚开始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因为她本科只是个西部不起眼的211,既没有发表过文章,甚至连六级都没过,怎么就要到北大读博了。
但同时,想到她大学四年的经历,尤其是认真对待夏令营的种种,我觉得她去北大必定是有原因的,下面就将保研过程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可能也会适用于以后的升学考博哟。
申请夏令营是一个走捷径的过程,也是了解学校和导师的最佳途径。很多学校都会在五月份左右在学校官网上挂出夏令营活动,旨在邀请对本校专业有兴趣的学生来进一步了解该校,进行交流,提供免费食宿,甚至报销往返路费,说白了,夏令营就是一个高校招生的垫脚石。
所以,当你选择好心仪的高校后,就可以关注该校的官网是不是已经挂出了夏令营活动。有相应的活动后,你就需要按照要求将你的材料寄过去,等待被接受还是被淘汰。
夏令营一般需要的材料是申请表,自我陈述,推荐书,成绩单等。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夏令营在众多报名材料中脱颖而出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我陈述一定要新颖同时也要结合实际,要表现出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以及对于该专业前沿进展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最好是能提到贵校的某某老师最近的研究成果使你产生巨大兴趣,这样的陈述会为你加分,至少说明你有事先准备;
2.申请表中的成绩排名填写,虽然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写漂亮点。
比如你在班级40人中排名第5,而在年级120人中排名第8,那就写8/120吧;申请表中的英语成绩填写,如果过了六级,考了雅思托福就写上,若没有,就在备注栏里面写明学习了专业英语课程等(PS:如果实在是六级过不了,那就赶紧去考雅思托福,毕竟英语还是导师非常重视的)。
发表文章填写时,如果没有,那就一定得把科研经历写得丰富一些,比如跟着某某老师实习、即便是只做了很短的时间,也要写上去,可以最后再加上一点自己对于科研经历的总结。
3.推荐书一定要找本校影响力比较大的老师写。
总之,申请夏令营的材料一定要用心对待,体现出真诚和渴望参加。尤其是在你准备参加多个学校的夏令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每所学校的特点进行材料的修改。
当夏令营入营结果公布在官网上时,就可以好好准备如何成功参加夏令营了。首先你必须有目标的了解自己想找的导师,搜索他的研究方向,这些官网上面的导师介绍都有,如果还想知道点官网上没有的,那还可以通过贴吧发帖等得知一些小道消息。
了解得比较详细之后,你可以快人一步在参加夏令营之前给老师发邮件,发简历,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非常有兴趣,想攻读老师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等等,这些都是参加夏令营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教务处的老师会安排营员了解该学校,面试交流。所以一些面试的问题都需要准备,回答的套路也需要提前准备。面试的时候最好打印几份简历,下面介绍一些回答问题的小tips。
1.请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千万不要按照简历上面说,老师们识字,说点他们能记住的,比如说起自己名字的谐音,比较容易记住。
2.请说出自己的三个缺点。千万不要太直接说出真正的缺点,回答的虽是自身的缺点,但却要表现正面的效果,比如经验不足,这是初出茅庐的学生本该具有的缺点,所以不影响大局。
3.大学期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简洁突出重点,比如当进入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在一个科室团队中需要团队精神,那么你就可以着重说说自己在大学期间收获是获得了集体凝聚力,反正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是要体现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重大作用。
4.是否有攻读博士的打算。当老师这样问你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听到的答案是,希望继续读下去,想沉稳地做研究。即便你心里想的是不想读,也不要明着说出来,那样老师会觉得你会是要混学历,而且真正读了研究生之后读不读博的想法是不可预测的。
当然,除了面试,还有考试的过程要走,基本上就是让你翻译一段文献,这些程序走完之后,该学校会给通过的学生发拟录取的通知书,这个是有完全保障的,而且一般只要不出太大问题都会收到拟录取的。
但有些学校的夏令营并没有正式的面试,仅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跟导师交流,这样的话决定权也就在老师了,只要聊得来,也可以达成拟录取协议。
当夏令营闭幕以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准备保研,好好准备考研,因为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参加夏令营获得拟录取表示一旦你拿到保研的资格,推免服务系统开放以后,你便可以直接选定学校,尘埃落定。
对于考研的同学,参加夏令营获得拟录取表示一旦你考研成绩上线,你就有可能可以不用参加复试,直接获得录取通知书(大多数学校现在是这个规定)。
如果你没走夏令营这个程序,而是等保研考研成绩下来再联系导师,那就晚了,因为很多老师已经通过夏令营有了心仪的学生,没有名额了,到那时候慌慌忙忙地找还有名额的老师联系就是件很心烦的事情。
当然等一切都决定了之后,需要做的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和你的导师保持联系。可以提前去实验室实习,可以提前和师兄师姐打好关系,都会使你日后的路好走一些。
最后,希望上述的经验能够帮到正在准备深造的同行们,有些看起来很难的事也许实际上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