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桌子的生活观
桌子:一个用文字疗伤的病人,著有:《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等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已致31人死亡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这家大行出手了!提示风险 ·  3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年终奖投资指南(精品课程) ·  3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2月12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科技大涨,还 ...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宗馥莉,大动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桌子的生活观

“从来没这么想见一个女人!”湖南理发师“现象级”爆火,恐怕没那么简单……

桌子的生活观  · 公众号  ·  · 2024-11-07 12:00

正文




“从来没这么想见一个女人。”

最近的互联网,已经被这句话刷屏了。

而他们所说的这个女人,就是近日在网上爆火,7天涨粉百万的女发型师晓华。

破败的招牌,老旧的店面,零星几张理发椅。

这就是晓华的理发店。


没有高大上的装修,看起来和城里那些戴着耳麦、打着领带、起着华丽英文名的tony们有些格格不入。

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无奇。

但就是这个穿着紫围裙的朴素女人,却有种让你的头发起死回生的魔力。

不信你看。

进门前还是路人甲,晓华剪完就是青春男大。


上一秒还是壮壮妈,下一秒就是韩国欧巴。


连顾客自己都震惊了。

不是,我都准备好要被丑哭了。

敢问镜子里的帅哥你是谁?

嘴角逐渐上扬,整个人都自信了起来。


仅仅是动动剪刀,就能让颜值上升好几个度。

网友们急得都拍大腿了,怎么真的有人能笑着走出理发店啊。

那我曾经被tony剪的那些锅盖头,被烫的大妈烫都算什么?

而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技术,晓华迅速在网上走红。

涨粉百万不说,硬是把直播干成了网课。


10万人的直播间,一扒拉全是tony们在偷师。

甚至不少同行们专门跑过来向晓华取经。


门口来找晓华剪头的人,大排长龙。

很多人还是特意坐飞机前来,带动着整条街其他商铺的生意都好了起来。


就连怀化这个四线小城市都跟着火了。

文旅局连夜修整道路,安排商家们到晓华店门口摆摊,宣传怀化特产。


为了保障安全,还安排了民警巡逻。


甚至还贴心地连夜给网友们安排了怀化旅游攻略。


火爆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尤记得上一个因为一个人带火了一座城的,还是董宇辉。

很多人都纳闷,就剪个头而已,至于吗?

就真没有比她技术更牛的?

技术只是一方面。

技术好的这么多,为何偏偏红了的只有晓华?

无他,唯听劝尔。

能像她这样听得懂人话的理发师,已经不多了。

顾客说修一点,不要遮住眼睛就好。

晓华就真的不会多剪。


不像有的理发师,永远不知道一点是什么意思。

顾客说让头发蓬一点。

晓华就能让你荒地变丰田。

看这饱满浑圆的后脑勺。


网友震惊:我的tony只会说这都是烫出来的!

还有的顾客,在别的店头发被剪毁了,让晓华给补救补救。

晓华一听,就明白他是要把齐刘海改造成小碎盖。


剪出来效果,果然不错。


理发这十几分钟里,晓华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的人。

句句有回应,任何诉求都能落实。

反观有些理发师呢?

你跟他说上一通,他还是一意孤行地剪他觉得好看的发型。

可技术再好,只沉浸在自己的审美里又有何用?

经验再足,不听客人的需求也是白搭。

能听进别人的话,而不是固执己见。

能尊重别人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听自己的。

这才是晓华能被拥护成“人民的理发师”的关键。


可惜,晓华样都给他们打好了,有的理发师还在攻击她的技术和审美根本不过关。

他们不明白,学会倾听,看得见别人的需求,也是一种能力。

而大多数人,都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陷入自己思维的牢笼,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观点。

殊不知,比起“我想要”,更重要的是“我听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刚走进一家店,销售就极其热情地给你推销各种产品。

在你身边不停的说。

甚至还没了解你想要什么,给你试用的商品已经摆了一大堆了。

哪怕它可能根本不适合你。

最终,本来想买的东西也被说烦了,立马换一家店走人。

销售可能还觉得挺委屈:我想多卖一点,多给顾客推荐一点有错吗?

实际上他们连顾客的需求都没认真倾听,只顾着自己去说,怎么可能打动对方呢?

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吉拉德,入行初期也吃过这样的亏。

有次他和客户谈生意,眼看着要签约了,对方却突然变了卦。

吉拉德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便上门请教。

客户也耐心回答了:“你的失败在于你没有听完我的话,签约之前,我提到了我独生儿子即将上大学,他出色的体育成绩和未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想更多考虑他。可 是你却转过头去和别人讲电话,我一恼就改变主意了。”

吉拉德这才恍然大悟。

于是以后面对客户,无论是否与卖点有关,他都会认真听对方说什么。

没多久他就成了“销冠”,进而成为推销之神。


我们一直以为“说”的能力很重要。

成功的人往往在于能说会道,哄得别人都开心。

其实,慢慢地就会发现,“听”的能力更重要。

只有这样,你才能看见别人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才能有的放矢,得到对方的认同。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任何关系都是如此。

比如夫妻之间。

为什么夫妻常常觉得和对方鸡同鸭讲,同床异梦?

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只会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不肯倾听对方的难。

陈铭在《奇葩说》里说过一件小事。

有天他老婆下班回家,刚走进玄关看见陈铭的鞋子没摆好就把他大骂一通。

旁人看了,可能觉得这是在没事找事,发神经,然后大吵一架。

而陈铭心里虽然委屈,但还是选择倾听: 今天发生什么事了?谁惹你生气了?


没想到对方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等到吐槽完了,气也消了。

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一个在情绪激动地倾诉,寻求安慰,一个却只会向对方灌输自己的大道理。

很多时候,高质量的倾听,远远胜于低质量的表达。

父母子女间也是一样。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为什么我的话,孩子总是听不进去。

但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话,大人也听不进。

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却从不愿意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

不照顾他的情绪,强行给他输入自己的逻辑和观点。

这才是和孩子相处困难的问题所在。

作家海明威曾说: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上帝在造人时,给我们设计了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能够多听少说。

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自说自话。

无视别人的存在,只顾着自己表达,最后还要怪别人不懂自己

会说,是一种本能。

而会听,是一种智慧。

一个会听的人,并非是要承担对方的问题。

而是能成为对方思想的“回音板”,从他的表达中体会他的感受,再给予反馈。

一旦别人意识到你是在体会他,而不是下结论,两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聚会,和一位漂亮的女士聊起天来。

对方无意间说了一句:啊,卡耐基先生,和我讲讲你到过的地方以及见过的奇景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