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莫聊史
51好读  ›  专栏  ›  老莫聊史

《干法》:你不努力,什么也实现不了

老莫聊史  · 简书  ·  · 2021-03-03 06: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陈凯


这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书,却是写给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书。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是战败国,但经济却突飞猛进,原因不得而知。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日本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多。高自杀率,低幸福感——这一特点书写在日本的书中,从《雪国》《被嫌弃的松子一生》《黑皮革手册》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种内心的空虚,以及对于工作生活的迷茫。我曾一度以为这就是当今日本人的精神状态,但读完了这本书,我发现似乎有点以偏概全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他的一生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把一个又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从死亡边缘拯救过来。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依旧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为了拯救日本航空,担任日本航空董事长。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了一种负担,稻盛和夫年轻时也是这样想的,刚刚大学毕业的他经人介绍进入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看到其他人都消极地准备跳槽,于是他也整天怪话连篇,想着跳槽。有一天,当一个跳槽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参军,他选择了参军,但却失败了。因为他的哥哥不愿帮他开身份证明,当初托人介绍才进入公司,却屁股都没坐热就想跳槽,在他的哥哥看来,这样的人是忘恩负义的,是不懂得珍惜的,所以他拒绝了稻盛和夫的请求。

不知道稻盛和夫思考了多久,最终明白, 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 。而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智。其实这本是东方人一直以来的观点,例如我们常说人定胜天,自立更生,自食其力。东方的历史上少有崇尚浮夸玩乐的大家。但西方正好相反,他们的神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对于劳动的厌恶,亚当夏娃是因为偷食了禁果才被驱逐出了伊甸园,辛苦劳作是上帝给他们的惩罚。所以西方以工作为苦,东方常以工作为乐。

如果仔细观察老一辈的人,不管何时他们都会做着什么,早上起早,晚上贪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他们最好的写照。但不知何时开始我们开始渐渐好逸恶劳,书中给的答案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冲突,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这点我并不十分认同,因为好逸恶劳是人之本性,但人为了活下去,在社会的丛林法则下活下去,人必须努力工作。 不努力工作只会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 ”,这是鹿儿岛的方言。在现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苦难和不幸袭击我们,折磨我们,让我们为自己的命运而怨恨,甚至灰心丧气,稍一气馁就会被苦难击垮。所以苦难不是应当越少越好吗,为什么还要花钱买苦难?

中国其实也有句老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风吹雨打,是开不出最美的花朵的。但现实的情况是:“ 人们只看到花开的美丽,却没有看到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稻盛和夫为了做出完美的产品,能够抱着自己的产品睡觉,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可以放弃所有的股份。

当很多人选择家族式企业,求个富贵天长地久时,他选择的是举贤让能,让和他一起奋斗的人接管企业。他为了自己的企业选择的是燃烧自己,挑战一切的不可能:没有机器,可以租可以借可以自己造;没有技术,可以学;可以彻夜不停地想。稻盛和夫把一切归结于神的青睐,但神只会青睐愿意付出的人,愿意燃烧自己的人。 不去想,不去努力付出,就什么也实现不了。 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阳明先生有句话:“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当你真的愿意为一件事付出一切的时候,并且愿意放弃其他所有一切的时候,那这一件事一定会成功。如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你感到迷茫时,问自己几个问题:真的已经尽人事了吗?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自己的力量真的全部用尽了吗?你真的把自己的所有融入到眼前的这一件事情了吗?你真的坚持不懈地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了吗?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认为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陈凯,求智读书会2018级会员。欢迎关注“求智读书” ,读书以求智,可利家国民,坚持传递和分享正能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