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
放假打算出去玩,很开心的和爸妈分享,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出去玩什么?到处都是人,还得花钱,你资金挺多啊?有空多看看书,实在不行就回家来,省钱...”
这种熟悉的窒息感让人兴致全无。就像横在牛郎织女中间的银河横在了我面前,无力反驳。
作为农村第一个大学生、研究生,想说的不止这些!!!
身上有很严重的偷感
本科放假的时候也会偷偷跑出去玩;
和爸妈打电话永远说在学校、在宿舍...仿佛这样子就是最懂事的。
想变得更好,想和身边的同学一样,会偷偷给自己买手机、平板、相机;偷偷谈恋爱...但好像从不会、或者说不敢主动分享,不只是和家人,和朋友也不会分享,怕自己被扫兴,怕自己戒断反应太强。
好像一直是自己在做决定
从小到大,身边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有效建议,
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都是在自己做决定。
高考报志愿也是稀里糊涂,临近毕业,决定考公?考研?工作?研究生研究方向选择什么比较好?就业发展选什么比较好?
抱着一个模糊的答案,迷茫又焦虑。
自己的人生自己担着
18岁那年,知道了
读大学可以用助学贷款,伸手要钱真的好难,但也可以选择兼职
(家教、投稿文章、送外卖、食堂帮厨、宿舍打印店…)赚取生活费。这样足够自己生活,做喜欢的事情,但听着舍友们打电话和爸妈毫无芥蒂的沟通,要出去玩,让爸爸妈妈付费,依然是很羡慕的。
读研后靠着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助管,还有老底活着,过得也不拮据,但是有难得的快乐。同时也发现
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放肆的自己生活,不计后果,真的很开心。
家人能给的关心与规划
也许是家人的人生没走太远,他们只能从亲戚的只言片语中帮我规划未来。小时候妈妈给我做的职业规划是,初中毕业之后去修车行修车,还记得妈妈严肃认真的说过一句话:你如果自己考不上高中就不读了,没有钱供你上技校。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耳边总是叽叽喳喳的重复几个词 “老师好、医生好、考公务员好...” 地区、专业、难度、只字不提!
读研时,亲戚们经常说毕业了分配到哪工作?每一次我都要解释一下,现在不分配了。
结语
农村家庭出身的第一个研究生,这条路走下来,既充满挑战,也布满希望。通过这段经历,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坚持自我,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
未来,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END
【大师兄】科研辅导团队,由三位博士师兄创立,懂你的科研困难,更懂你的毕业焦虑。
我们是一支有情怀的科研辅导团队,需要论文辅导的同学欢迎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