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中国无“和族”
文字:乞力马扎罗的雪
校稿:辜汉膺 / 编辑:蛾
中日两国
是一衣
带水的邻邦,双方的来往也源远流长
:既有传说中的“
徐福东渡
”的历史故事,又有“
汉倭奴国王
”金印这样的实物证据,也有“
遣唐使
”这样的正常交往历史,当然也有自明代以来的
对外侵略
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但是,中国其他一些邻国人民由于移民等原因进入我国,
形成了一些跨境居住的民族,并逐渐成为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
,如
朝鲜族
、
俄罗斯族
和
京族
等。
这三个民族,各有特点
(图:shutterstock)▼
但是现在中国境内并没有一个“
日本族
”或“
和族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首先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族缘问题。
“日本”是国名而不是一个民族名,现今日本的主体民族是“和族”
(自称“大和民族”)
。
和族究竟源于何时、何地、何族?
这是迄今为止尚存在一定争论的一个问题。
一般认为,现在的日本列岛居民最早起源于由欧亚大陆迁徙而来的
绳文人
和
弥生人
,并不断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居民进行交往,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
和民族
。
中日之间
古代交往
就已经很
频繁
。传说中的“
徐福东渡
”,反映了先秦时代两国就存在着一定的交往。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
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公元57年)
,
倭奴国遣使朝贡,刘秀赐予其金印
,这枚金印于18世纪在日本重见天日,成为
中日关系的重要
实物证据
。
隋唐时期,日本曾多次派遣“
遣隋使
”和“
遣唐使
”、
留学生
和“
留学僧
”到中土,学习政治、文化、宗教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
明朝时期,日本内部经过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进一步
统一整合
,并对东亚大陆采取了一系列
侵略行为
。
尽管中日之间古代你来我往,但是由于日本的岛国地理位置,
加上
古代航海技术的限制
,决定了没有大量的日本侨民定居中国,也就没有像朝鲜族这样
大规模的移居
中国的少数民族群体。
比如,唐代高僧鉴真为了到日本传法
曾六次东渡,最后才成功抵达目的地
(图:《东征传绘卷》局部)▼
近代以来,经过
明治维新
的日本迅速走上了
军国主义
的道路,开始对中国等亚洲国家进行
殖民入侵
。
19世纪末,日本在吞并琉球的基础上,对台湾、东北等中国领土进行了
入侵
。日本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
,妄图
永久霸占侵占
。
其中,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
中国东北
地区
成为其觊觎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
地狭人稠的矛盾
日益突出。一些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提出通过
殖民入侵
,解决国内的矛盾,并且通过
掠夺被侵略地区
为日本的发展提供资源。
1901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成立一个组织“
黑龙会
”
(得名于我国的黑龙江)
,其目的便在于
通过垦殖谋取黑龙江流域
为日本领土。
黑龙会一批成员合影
前排左一为该组织骨干,内田良平▼
日俄战争后,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
控制
进一步加剧,也为其在我国东北地区
移民
创造了条件
。1919年,日本法西斯主义者
北一辉
提出“拓展地域”问题,主张建立一个以“大和民族”统治民族的“
黄人罗马帝国
”。
这一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还认为只有
大和民族
成为“满洲”的主体民族
,才能实现战争的彻底胜利。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东北地区“爱川村”“铁道自警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等
移民试点
。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迅速占领整个东北,为
日本大规模向东北移民
扫清了障碍。
1932年1月,日本茨城县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加藤完治同日本政府农林次官石墨忠笃等共同策划,向日本拓务省提出
《满蒙移殖民事业计划书》
。加藤完治还亲自到沈阳与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
石原莞尔
等进一步策划
在东北设立国民高等学校分校
。
日本政府和军方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都有巨大的“兴趣”。1936年,日本内阁通过“满洲移民开拓推进计划”决议,
计划1936年至1951年
将500万名日本人移居至“满洲”
。1936年,日本关东军通过《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
在日本政府和军方的推动下,大量的日本人
以“开拓团”的形式进入中国
。在占领我国东北期间,到底有多少所谓“
开拓民
”进入中国东北,至今没有历史学界认未达成共识。
据日本“大东亚省”的统计:“中国东北农村共有日本农业移民10.6万户,
31.8万人
,内有义勇军开拓团移民
108000人
”。另有记载,日本投降时移民总数是
27万多人
。随着“开拓团”的增加,还建立起专门的学校、医院等设施供其使用。
除了农业移民外,还有一些中产移民
以及伪满的日籍官僚、产业界人士▼
为了达到永久霸占我国东北地区的目的,日本将移民视为重要手段,并着重打造东北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
曲隔
。
如日本控制的
伪
“
满洲国
”提出“王道乐土”和“
五族协和
”的思想,
这里的“五族”指的是汉、满、蒙、朝、和
,俨然将日本人也视为
东北地区主体居民
。
二战后期,随着日本
节节败退
,中国东北地区一度被日本法西斯政府选作“最后的玉碎地”。但是,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
迅速溃散
。
早在1945年7月,美英苏中等国领导人签署《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十二条要求
日本从被侵略国家
撤出
占领军
。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外务省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当天仍训令其驻外使领馆执行
日本侨民
定居
当地
的方针。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白宫
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消息▼
在苏联红军攻入中国东北过程中,大量的日本“开拓团”成员也跟着关东军
四散逃离
,企图逃回日本,但除少数成功回到日本外,相当一部分“开拓团”成员
或死亡或被俘
。
有大量“开拓团”人员在逃亡过程中
死于战乱、疾病和自杀
。
由于“开拓团”的侵略性质,很多具有一定的武装
,特别是所谓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
,在战争后期成为关东军的后备军,大量被苏军
击毙或俘虏
。
实际上,这些青少年都受过军事训练
他们作为准军事组织,执行殖民活动▼
面对苏联红军,一些日本“开拓团”人员选择“
玉碎
”:在杀死家人后自杀。也有一些“开拓团”成员被苏军俘虏,随关东军一起被运往苏联服劳役。日后,这些人有些死在苏联战俘营,大部被苏联
遣返日本
。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灾难,“开拓团”成员虽然名义上是“平民”,但实际上就是
侵略者
。
例如,一些“开拓团”成员武装
赶走
中国农民,
抢占
土地,甚至
杀害
当地中国人
。因此,民国和新中国都不认为这些日本侨民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少数民族,而是实行了
遣返政策
。
另外,美国政府最初出于对日本深恶痛绝,希望将日本侨民、战俘
全部遣返回国
,消除日本对占领区的影响力。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遣返日本侨俘,至1948年9月遣返停止时
共遣返136.1万人
,幸存的大部分“开拓团”成员皆在此时返回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