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特色小镇虽是好事,但其选址要求高,周期长,商业模式至今不清晰,不是谁都能干得好,也不是谁能一下子干好的,不是所有的镇都能建特色小镇
2016年以来,无论是开发商等市场投资者,还是地方政府,都对特色小镇给予了极大的热情,纷纷投身其中。日前,在 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分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都给特色小镇“降温”。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特色小镇不是谁都能干得好,也不是谁能一下子干好的,不是所有的镇都能建特色小镇。”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从这种意义上讲,特色小镇是一个“奢侈品”。
他认为,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两个地区可以建:一个是中心城市周边,3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周边;第二个是特色资源所在地,“而且这种特色资源一定要不可移动。比如说,景德镇,茅台镇”。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则认为,特色小镇要想发展,至少要具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与植入或者消费带动这三种基础条件之一。
不是所有镇都能建特色小镇
前述发改委官员表示,特色小镇是一件好事,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结合体。
“对于工业化来讲,特色小镇是什么?是产业升级的载体,是一个新产业的聚集地,也就是一个新供给。”他说,“为什么中央对特色小镇这么重视呢?我想更重要的是强调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而对于城镇化,他认为,城镇化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中心城市外溢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了重要趋势。“在3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周边发展一些特色小镇,形成一个都市圈。它利用了中心城市的市场,也利用了中心城市的资源,是一个都市圈的组成部分。”
不过,这位发改委官员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奢侈品”。
他透露,国家发改委前段时间集中调研了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培育工作,发现当前特色小镇很多缺乏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许多知名的房地产小镇,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好成本和盈利模式问题。
同时,他表示,发展特色小镇是有条件的,位于中心城市周边,或者具有特色资源。而相当多的建制镇,随着城镇化推进,最后会消亡,并不具有发展成为特色小城镇的条件。
“特色小镇对于内生资源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中心三所所长杨军也表示。
前述发改委官员向财新记者强调了特色小镇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是突破点之一,非常好的载体”。
他对财新记者表示,与传统的建制镇以及开发园区模式不同,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市场化力量在其培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浙江等地为代表,政府可能初期有所投入,但后续还是看市场的力量。“发改委为什么一直不搞特色小镇命名,就是我们一直觉得,特色小镇的核心观念就是如何用市场化的力量来建设。”
但他认为,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乡镇政府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可能越往基层偏差越大。”
在特色小镇运营模式上,这位官员认为,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规范、约束,也有很多创新需要鼓励并给予空间。“比如成都的蛟龙工业园,就是把经营和建设环节交给了市场,政府专心做好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探索。”
PPP中的政商思维难题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需要高额成本,不少业内声音建议采取引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
不过,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财政部PPP专家库专家陈民表示,特色小镇用PPP平台做的项目很少,成交的项目更少。
他将特色小镇的PPP项目归为PPP中综合开发类项目。陈民发现,在做这类综合开发型PPP项目、尤其是小镇项目时,政府和企业经常会面临三大思维上的冲突。
第一个冲突是,单体项目思维和区域综合开发思维的冲突,即在特色小镇项目上,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边界难以达成一致。
“单体项目占了我们现在PPP项目的95%,整个现在PPP项目只有5%是综合区域开发项目,所以政府和企业过去参与的人士大家习惯性地会以单体项目的思维去衡量一个PPP模式的设计。”陈民表示,在区域综合开发项目上,每个项目及整个区域都包括战略规划、城市规划、包装设计、资本投资、招商运营的环节,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政府和企业首先在合作边界上很难描述清楚。
第二是,PPP强调公共服务导向,与地产开发企业思维冲突,政府与企业的开发思路与开发计划难以达成一致。
陈民表示,PPP强调公共服务的导向,绩效是考量的标准。而在特色小镇以及综合开发这样的项目上,绩效包括就业、产业落地、环境改善、GDP的改进、税收增长等等,这些目标不太容易衡量,实施的周期很长。而一些企业也有标准,特别是一些地产企业,标准就是两个字:“拿地”。
第三是合理利润逻辑与利润最大化逻辑有冲突。以景观、交通路桥以及综合管廊等三个行业为例,陈民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以上领域市场成交回报水平大概在6%-7%之间,而地产企业对城市运营回报的期望水平通常在12%-15%,比一般传统的城镇规划项目要高一倍。
为此,他建议通过“三条线、两张表、一套计划”的方式解决三大冲突。其中,“三条线”是指通过严格的合同来界定规划空间边界、规划区内政企负责的项目内容边界、项目实施流程上的政企事责边界;“两张表”是指通过政府与企业的两张投资收益表阐释项目的价值逻辑以及政企收益;“一套计划”是指通过整合政企对小镇的开发诉求,制定一套投资计划,解决小镇开发的路径共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