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ny4Voice
一天一条来自 Tinyfool 的语音鸡汤,暖胃暖心,让我们一起在漫漫长夜里面默默前行,在死之前,没有终点,不会停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岳一览  ·  杭州你变了 ·  21 小时前  
东岳一览  ·  杭州你变了 ·  21 小时前  
今视频长天新闻  ·  送哪吒2的电影票!手慢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iny4Voice

当我不再写代码,我还算是程序员吗?

Tiny4Voice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11-15 22:38

正文


2014年6月25日,著名美国开发者Podcast《Debug》采访了Nitin Ganatra,他是iOS Apps组的前主管。采访中他讲了很多iPhone早期软件开发里面的密辛。


和一般人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在iPhone的早期时代,Jobs和高层们曾经非常看好用HTML5来做App。你甚至可以理解为最早的iPhone原型上跑的很多App都是苹果自己做的HTML5 Web Apps。


年纪跟我差不多的开发者可能会记得,iPhone发布的第一年没有原生SDK,只有一个基于HTML5的Web SDK。那时候,大家看着iPhone原生App的优异表现,而我们用苹果的Web SDK做的Web App表现都像屎一样,大家都在骂苹果封闭。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苹果,因为Jobs和高层们曾非常看好用HTML5来做App,所以iPhone内置的大多数App曾一度都是用Web SDK做的。甚至这些iPhone内建App的最早实现方案就是,把Mac OS X上的股票、天气、地图等等widget直接移植到iPhone的safari环境下运行而已。直到iPhone快要发布之前,Jobs实在不满意这些内置Web App的表现,加载太慢,响应太慢,所以才进行了全面的替换。


Nitin Ganatra带领的团队原本主要负责用原生的方法来实现iPhone上的Mail App,然而既然Web的方案靠不住,他们就临危受命,几乎完成了所有其他内置App原生化的工作。事实上,iPhone巨大的成功跟他们在主力完成内置App中的优异表现是分不开的。于是顺理成章的,iPhone正式发布不久,他的团队就承担了iPhone SDK 1.0的开发工作。


左三为Nitin Ganatra(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Nitin Ganatra的团队这么厉害,他原本就是做技术管理的么?其实不然,Nitin Ganatra刚刚进入Apple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


他第一次担当管理工作是负责管理Mac OS X上面的Mail团队。Mail app非常复杂,而且是Mac OS X的Docker上默认的几个App之一,责任重大。而且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邮件软件。


更加责任重大的是,他成为项目经理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父亲。他说,升为项目经理的前六个月他非常痛苦。表现好的程序员以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表现差的程序员却以为自己是团队里面的rock star,他完全不知道怎么管理他们。


从程序员向管理者转变已经够困难了,而与此同时,他还需要同时转变成为父亲的身份。当好不容易一切都走上正轨时,作为一个程序员的本能,Nitin Ganatra开始统计自己半年里写了多少代码,他沮丧的发现寥寥无几。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管理上面。以一个程序员的本能看,他感到非常恐慌, 当我不再写代码,我还算是程序员吗?


============

任性的分割线

============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两次创业经历,以及那些意识到不得不学技术管理的时刻。


08年,我和朋友在做一家技术咨询公司,客户说需要一套站内搜索的系统,但是提供服务的厂商报价都很高,问我们能否解决。于是,我们答应说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一套系统。我只用了7天假期的时间,就写出一个完全可用的东西发给客户。一个月后,在这个系统的性能加持下,客户的搜索从“日几千”,变成了“日几十万”。


于是,有几家投资机构看上了我们,我们拿了其中的一笔,创办了一家软件服务公司。也开始扩建我们的开发团队,从只有我和我的合伙人两个人迅速发展到4-5人的规模。


我马上就感到了技术管理的压力。因为最早的核心代码都是我写的,所以,不管谁加入做哪个模块,我都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快也不够好。还经常在加功能的时候改坏我的一些代码。


后来,慢慢从思想、分工和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开始改变,由我来负责复杂功能的开发,把功能的维系交给其他同事,把一些常规功能的改进和新功能的增加也交了出去,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我的精力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后面走的一些弯路,也让我明白做精尖的外科手术专家团队固然有他的好处,但同时也存在巨大问题,比如人力上的不可替代性等,很难解决。


============

任性的分割线

============


两个月前,我的朋友徐博士建了一个技术管理人微信群,问要不要拉我进去。其实这些年,从第一次创业到现在,我在更大层面上是一个技术管理人,而并非程序员。


然而,技术转管理是非常艰难的。学校里面固然没有这样的课程,现实生活中,也很难找到可以参考的案例。除非你在一家很大的公司,你可以去看成功的技术管理者是怎么做事情的。但即使是那样,你也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精髓。比如,你发现他们天天加班,但是你并不知道他们工作的饱和度是怎样,照猫画虎必然是无效的,反之亦然。


所以,我觉得极客时间推出专栏《技术领导力300讲》非常有必要,由阿里、腾讯、京东、AWS等上百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优秀技术领导者与CEO共同贡献与维护,内容涵盖前沿技术、趋势分析、团队管理、软性技能等技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且,我发现作者中还有很多我的老熟人。


著名产品人梁宁 ,梁姐姐在我们在北京创业的时候,为我们提了很多好建议,还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而梁姐姐公司的绿人网的CTO,也是我们推荐给她的,是我们的多年好友。


左耳朵耗子 就更不必多说,他是我多年的网上好友,后来他来上海我们面基,在深夜的南京东路,我们边走边聊,还被南京东路的pitiao客拦住了……关于当时我们是如何拒绝的,至今我和耗子的回忆还有差异。


许式伟 是我在北京创业时期的好友,盛大工作时期的同事,七牛的早期投资还有我的一份功劳。


最近在通勤途中我听了大概50%内容,说真的,专栏中每一讲,都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管理者在实践中的总结与提炼,听得出他们力图通过体系化和有洞见的课程,来切实地帮助技术人扩展视野和开拓格局,手把手教你学习与提升管理技能,所以我希望可以分享给你们。



到底会讲哪些内容?


作为一门技术领导力课程,专栏将会从「术」和「案例」两方面分享同行的实战经验,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管理,还有创业、技术趋势、职场、国家政策解读等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