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老设施当中,老人居室的类型配置往往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有意入住养老设施的老人及其家属而言,在选择居室类型时,重点关注的是
居住品质
和
经济承受能力
;对于养老设施的开发方和运营方而言,居室类型配置则关系到
入住状况
、
床位数量
、
运营效率
和
经济收益
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养老设施的设计当中,
需要综合各方的利益诉求,从多个角度考虑老人居室的配置问题。
养老设施的入住老人在身体状况、护理程度、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等方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居室户型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配置老人居室时,应该对老人的类型和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
自理老人和护理老人对于居室的设计要求差异较大,自理老人通常要求居室空间宽敞、设施齐全,便于独立生活;护理老人由于行动能力较差,通常希望居室内的行动流线畅通,设备使用安全便利,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因此,在养老设施的设计之初就应尽量明确设施的类型和定位,确定收住自理老人和护理老人的比例,或预留可调的余地。
图1 自理老人和护理老人居室设计的侧重点
由于入住养老设施的老人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居室设计最好具有针对性,以满足老人差异化的居住生活需求。例如,同样是双人间,供夫妇居住的和供陌生人共同居住的在设计上就有所不同。
结合调研经验,我们尝试对养老设施的入住人群进行细分,并对他们的需求特征和适宜户型进行列举,如图2所示。
图2 养老设施客群、需求及居住产品的对应关系
在实际项目当中,除了需要考虑为不同需求的老人匹配适宜的居室类型之外,还需要关注各类居室户型的配置比例。
一般情况下,养老设施从开业到住满会经历多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开业初期入住人数的增长通常是较为缓慢的。当入住人数较少时,为节约运营成本,养老设施一般不会开放全部的居住单元,而是安排老人集中居住并提供照护服务,因而形成了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混合居住的状态。当入住老人达到一定数量时,养老设施才有条件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分区进行照护,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些养老设施有分期开放的计划,在建筑设计中应予以考虑,注重分区设计,并为今后的管理和使用留有灵活性。常见的分区方式包括垂直分区和水平分区,图3所示。在不能完全确定客群类型时,建议暂时不对后期开放的居住单元进行装修,以便根据入住初期的客群反馈调整和确定后期的装修方案。
图3 养老设施分期分区开放和配置老人居室的示例
在设计和配置老人居室时,
服务效率
和
居住品质
常常是一对矛盾,提高服务效率通常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居住品质,而提高居住品质则难免需要以降低服务效率作为代价,需要权衡考虑。图4对几类常见老人居室的服务效率和居住品质特征进行了总结,供参考。
图4 不同类型老人居室在服务效率和居住品质方面的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