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方空间  ·  新作︱南川石舍:不寻常的自然 / ... ·  昨天  
建E室内设计网  ·  审美提升 | Studio Asaï 野兽派的细腻 ·  昨天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南大建筑钟华颖工作室|靖江滨江新城长阳邻里中心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华南理工新作|云南思茅一小古城校区 ·  3 天前  
有方空间  ·  新作|井冈山演艺中心提升改造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读书会 | 绿骑士、断头戏、珍珠女:“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0-17 19:05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绿骑士、断头戏、珍珠女:

“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


讲座嘉宾: 包慧怡


活动时间: 2019年10月20日

14:00 ~ 16:00


活动地点: 朵云书院旗舰店

(上海浦东)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F52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

扫码报名,现场凭借报名信息可参加活动

扫码可报名

活动信息



中世纪的彩虹有多少种颜色?

绿色何以既是青春与重生又是死亡与嫉妒的色彩?

为什么骑士罗曼司中女性的目光是“致命的”?

何以“观看”在中世纪是一种“触觉性”的过程?

梦幻诗主人公为何总在穿透彩窗的阳光中醒来?

为什么欧洲中世纪人有内外“两套”感官?

哪种感官对人的灵魂最具威胁?

天堂为何被想象成一个香料大本营?

放屁为什么被看做魔鬼附体的明证?

为什么你不该轻易在中世纪花园里睡着?

感官与七宗罪、星象学、体液说、动物寓言象征的关系如何?

······


14世纪中古英语头韵诗人 “珍珠”的全部作品仅有一份手稿存世,却是与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齐名的英国中世纪文学的瑰宝。


本讲座将通过对“珍珠”诗人作品深入浅出的解析,辅以大量手抄本、壁画、花园建筑、彩窗玻璃等物质实例,探讨上述以及更多中世纪欧洲感官文化中妙趣横生的问题。




嘉宾及书籍介绍



包慧怡


包慧怡,青年作家,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文系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并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出版有英文专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 -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l England(《塑造神圣: “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评论集《缮写室》《翡翠岛编年》等。出版译著十四种,包括伊丽莎白·毕肖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西尔维娅·普拉斯《爱丽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好骨头》等。获中国书店文学奖、爱尔兰文学交流会国际译者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奖,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曾任教于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中澳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








塑造神圣:

“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

包慧怡 著

ISBN:978-7-5520-2471-5


本书立足于对《珍珠》手稿中三首基于经文的长诗(《清洁》《坚忍》《珍珠》)之中古英语原文的训诂和细读,研究“珍珠”诗人对神性的理解,并探讨诗人对中世纪感官文化及相关思想史背景的反刍。


无论在理论或实践层面,感官及对感官认知的态度在中世纪人道德、宗教、情感模式的形成中都扮演关键的角色,深入研究感官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文学作品。本书每一章节聚焦《珍珠》手稿的一部作品,研究其中示例人物如何通过规范自己的感官经验,将“抑肉扬灵”的古典感官论中被贬抑的“身体感官”转化为一种通往救赎的路径。本书还将通过探讨“内感官”“精神感官”“神秘感官”等概念在文本中的呈现,比较中世纪感官论与现代感官论的关键差异。作者在语文学—文学解读的基础上,同时考察8—15世纪手抄本中对感官的图像学表述,试图梳理并书写一种形成于图文互动过程中的文学感官史。





THE END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可报名活动

《塑造神圣》新书分享会

现场凭借报名信息可参加活动


点击书籍图片即可购买新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