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台湾人文与学术
引介臺灣人文及學術研究現狀和趨勢、論文期刊發表概況、論壇及學術前沿。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51好读  ›  专栏  ›  台湾人文与学术

凱倫.阿姆斯壯《為神而辯: 一部科學改寫宗教走向的歷史》

台湾人文与学术  · 公众号  ·  · 2019-01-17 13:11

正文

為神而辯: 一部科學改寫宗教走向的歷史

The Case for God: What Religion Really Means

  • 作者: 凱倫.阿姆斯壯 新功能介紹

  • 原文作者: Karen Armstrong

  • 譯者: 朱怡康

  • 出版社:八旗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9/01/30


《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暢銷書
一趟數千年西方宗教歷史之旅,
一場對科學宗教和無神論者的答辯


16、17世紀科學興起之後,以基督宗教為中心的西方宗教受到極大的衝擊和挑戰。近期應運而生的無神論者之砲火,更是針對宗教施行的暴力、教條、文字信仰猛烈抨擊,引起廣大民眾的熱烈迴響。但世界級的宗教權威學者阿姆斯壯卻指出,當代盛行的無神論者所抨擊的,往往是宗教的非正統逆流,即那些扭曲其所捍衛傳統的宗教糟粕。這些糟粕本身也是科學現代性出現之後,宗教核心價值失落的結果。

那麼,什麼是信仰傳統最重要的核心呢?透過回溯六千年來宗教歷史的演變與發展,阿姆斯壯帶領讀者返回前現代世界之前,尋找宗教最具價值的神聖、靜默、超越性的傳統。

阿姆斯壯在序文中提到自己其實很能體會無神論者的憤怒,因為她自己也是過來人。她在自傳《螺旋梯》裡講過:她自己也有很多年對宗教避之惟恐不及,早年寫的東西也確實傾向於道金斯等人,可是經過二十年浸淫在世界宗教研究之後,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想法。這些經驗拓展了她的視野,見到其他宗教的宗教實踐,她兒時狹隘教條式的想法頓時失色。同時,詳加審視證據也讓她對基督宗教的認識改變了,她的體認之一是:為宗教起爭執適得其反,無益於開啟新知,不僅無從認識真正的宗教經驗,也有悖於科學承繼蘇格拉底的理性傳統。

在書中第一部分,她分析了宗教在人類生活扮演的角色,借鑒於前現代人過去怎麼思考神,期盼釐清現代人困擾的一些議題,如:奇蹟、聖經、啟示、創世、信仰、信心這些跟現代人所認知有著極大歧異的信仰關鍵字,藉此指出現代宗教出了什麼問題。

在書中第二部分,她追溯了「近現代之神」的崛起過程,討論這些概念如何顛覆了許多傳統的宗教前提,科學的高度發展更讓科學家主張:我們對神所需要知道的一切,自然都能告訴我們。如此將神化約為科學解釋,讓神的概念變得偶像化,之後進一步變得無法令人信服,或是變得與人類生活疏遠無關,從而也導致人開始對科學產生宗教般的依賴。

但是,人的心靈需求能透過科學得到慰藉嗎?可以透過無神論者的批判找到安歇之地嗎?在這樣一個危險的極化時代中,若無法回信仰的原初價值,現代人的靈魂將無法安生立命。因此,透過爬梳從歷史脈絡,深刻探索了信仰與理性的關係,並檢視了幾個重大價值出現分歧的歷史時間點。

.從何時起,原本重視透過實踐轉化內心的信仰,變成只執著於聖經的字面意義?
.近代性興起後,科學如何承襲一神教最為人所詬病不寬容根性,將科學理性視為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
.原本在伊甸園與人一起漫步、容易親近的神,如何在17世紀後變得與人類生活無涉?
.對於宗教的理性化詮釋,如何導致無神論的獨特的現代現象?

透過這本書,阿姆斯壯為我們這時代作診斷,也試圖重建可以讓現代人感到滿足的現代宗教論述。

名人推薦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崔國瑜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郭承天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

各界好評

◎資料翔實,筆觸熱情。——《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走一趟宗教之旅,有助於我們找回英國人如今不再信以為真、但依舊散發智慧光芒的事物——凱倫.阿姆斯壯是少數兼具智慧與淵博學識的宗教評論家之一。——艾倫.狄波頓《觀察家報》(Observer)

擲地有聲之作……足以給道金斯(Dawkins)和希均斯(Hitchens)重重一擊——阿姆斯壯欣然擁抱生命中的不可知,並以充分的理性探索其中。——《週日先驅報》(Sunday Herald)

這不是本好讀的書——但它為什麼應該好讀呢?——可是,阿姆斯壯的確寫得十分清楚,處處充滿洞察——但毫無勸人信教之意。——《每日郵報》(Daily Mail)

本書無比欣賞超越文字的「他者」,對阿姆斯壯來說,這個「他者」是每個宗教的核心。——《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出版《為神而辯》的時機已經成熟,透過對西方宗教思想進行引人入勝的探查,作者無形中對激進的無神論做出了答辯。——Ross Douthat,紐約時報書評

阿姆斯壯的觀點具先見之明,反映了宗教地景中最重要的變化。——Lisa Miller,新聞周刊

阿姆斯壯雄心勃勃。《為神而辯》這本書在大學可以整整上一學期的課,這是一部浩繁撩亂的思想史,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變聰明了!──Susan Jane Gilman,NPR的“All Things Considered”

具挑戰性、智識和啟發性,特別對那些針對當前無神論討論進行反思的人,更是如此。──Elaine Pagels,《閱讀猶大》(Reading Judas: The Gospel of Judas and the Shaping of Christianity)的合著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倫.阿姆斯壯


愛爾蘭裔英國宗教學者,生於西元1944年,年輕時曾為羅馬天主教修女達七年之久。1969年因理念不合離開天主教會,於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英語系畢業,之後在倫敦大學貝佛(Bedford)學院、里歐.貝克(Leo Baeck)學院任教。1982年之後,開始專職寫作及主持廣播節目談論宗教事務。成為英國最負盛名的宗教議題評論家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