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最近,《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123亿的票房成绩霸气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那股震撼全球的文化热潮,也照亮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征程。这不仅是动画领域的高光时刻,更点燃了我们对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舞台的强烈渴望。这些年,在把中国元素推向全球的道路上,我们收获满满,省级媒体用各自独特又超精彩的方式,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增添了动人的光彩。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不息的当下,重大国际活动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为信息传播搭建起广阔舞台。省级媒体在此进程中,绝非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创新的引领者,以自身独特优势为笔,以深度挖掘为墨,精心勾勒出重大国际活动报道的绚丽图景。
省级媒体立足本土,有着深厚的地域根基与广泛的受众网络。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在重大国际活动报道中,能够敏锐洞察活动与本地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国际经贸盛会中本地企业的崭露头角,还是文化交流盛宴里本土文化元素的惊艳亮相,省级媒体都能精准捕捉,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通过讲述本地企业如何凭借国际活动的东风拓展海外市场,展现本地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奋进历程;通过聚焦本地文化如何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彰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国际影响力,让重大国际活动不再是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与本地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实践。
上海广播电视台在进博会期间推出的《进博进行时》同样吸睛无数。靠着高清摄像机、神奇的VR技术,他们把展会的亮点全都捕捉下来,还制作了让人仿佛置身其中的场馆导览视频。和国际视频平台一合作,多语种字幕一安排,内容瞬间传遍全球好多国家,进博会的影响力也跟着大幅提升。盛会期间,融媒体中心紧扣“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通过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新媒体矩阵等多平台,秉持“台网并重、智能引领、移动优先、首发原创”理念,大小屏联动、内外宣贯通,运用新质技术,连续6天推出10小时的进博会融媒直播特别报道,并策划多样有影响力的融媒报道,提升进博会报道的“含新量”“含外量”“含金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报道聚焦“丝路织梦”长廊商品特展,梳理展品、企业等背后故事,展现中国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等大故事,体现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等溢出效应,彰显中国市场吸引力与影响力 。
湖南日报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融媒体报道。报道团队像勇敢的冒险者,深入非洲多国实地采访,把文字、图片、视频这些元素巧妙融合,将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成果展示得清清楚楚。报道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借助非洲多国的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生动展现出中非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努力。
省级媒体扎根于本土,对本地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与敏锐的洞察力。本地的历史遗迹、传统技艺、民俗风情,无一不是省级媒体眼中的瑰宝,是挖掘人文交流故事的富矿——每一处古老的建筑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记忆;每一项精湛的传统技艺,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每一个独特的民俗节日,都蕴含着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祈愿。这些本土文化元素,成为了省级媒体探寻人文交流故事的独特线索与关键切入点。
以本地文化资源为依托,省级媒体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文交流故事。追溯历史,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催生出新的文化火花。省级媒体还聚焦当下,关注现代社会中,本地艺术家与国外同行的跨国合作,他们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携手创作艺术作品,将各自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以艺术为媒介,传递着对和平、友谊与美好的共同追求。又或是本地志愿者奔赴海外,参与公益项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爱心,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在异国的土地上播撒下友善与互助的种子,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与尊重。
在中法建交60年之际,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熊猫论坛”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以大熊猫为切口,共话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故事。全球社媒联动活动#CallYourPanda第九季也以“熊猫故事”为主题,从大熊猫交流出发,延伸到各省市与法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故事。当地时间10月22日,“熊猫论坛”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巴黎举行。法国政界、商界等多领域嘉宾参会,围绕绿色发展等话题交流。现场,“大熊猫伴生动植物”摄影展吸引众多嘉宾驻足,展示了川金丝猴、珙桐等动植物,让大家直观感受四川生物多样性。活动中,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与欧中文旅集团总经理为法国“熊猫客厅”揭牌,未来双方将在人文、经贸等领域开展合作,让四川元素借大熊猫闪耀欧洲 。
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文化传播活动《你好大湾区》,邀请英国五所高校的10名大学生分三批前往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大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还发布了五集系列纪录片,从“科技篇”“非遗篇”“美食篇”“环境篇”“教育篇”等角度,以英国年轻学子的视角,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与魅力,促进中英青年交流,让外国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大湾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湖南日报在庆祝与多米尼加共和国建交5周年的系列报道里,讲述了湖南籍英语老师杜艳新和臧慧倩在多米尼加支教的故事。课堂上的教学场景,把中国文化融入教学的过程,还有和当地居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让中多两国友好交流的景象鲜活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成为两国友好情谊和文化交融的美好见证。
在新媒体时代,省级媒体积极拥抱变化,在传播渠道上大胆创新,构建起多平台、多维度的传播体系,将信息精准、高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受众。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省级媒体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在信息洪流中为受众搭建起一座获取真实、权威、有价值信息的稳固桥梁,有力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共享,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搞了个全球拍客众筹生产模式,推出《山东好品 闪耀世界》全球拍客联动直播。邀请来自好多国家的拍客去探寻山东产品“走出去”的故事,还制作了中英双语微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微博话题#山东好品走向世界#的阅读量一下子突破数亿,山东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蹭蹭上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也大大提升。
广东台的《飞越广东·湾区之道2023》在国际传播领域成绩斐然。节目以独特视角与创新形式,将“道”贯穿其中,借生活、养生、传承、工作、共进等篇章,全方位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元魅力,涵盖生活哲学、中医养生、传统文化、电商发展及商贸交流等内容。叙事上,采用外国友人第一视角与新媒体vlog风格视觉语言,以“主观感受”取代“强势灌输”,助力海外观众理解。在站位高、视野广的同时,又能够透过蒸腾向上的烟火气讲述一个个真切的人物命运故事,挖掘了一批看似平凡实则了不起的人和故事,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力量。传播策略方面,依托五洲传播中心专家智库,探索“按需定产”路径,通过定制生产、专业译制、本土处理,打造多语种版本。节目成功登陆英、德及非洲等地电视台,获近1000家海外主流媒体新媒体端集中报道,在facebook阅读量近150万,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提供范例,生动展现大湾区开放、包容、创新的发展姿态 。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其中包括“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者,深感意义重大、重任在肩。如何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沟通桥梁,把中国人的话说给外国人听,而且让外国人愿意听、听得懂,就必须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用“世界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故事中传递中国价值,不仅能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更能够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文化与文明根基,有效实现“中国叙事、国际表达、全球到达”。
新华日报社推出的《homestoryinjiangsu(“家”在江苏)》,从江苏的建筑入手,讲述普通人“家”的故事。团队从江苏南京、宿迁、淮安、苏州、南通等地寻访和记录,在每一处调研时,团队停留多日,随意捕捉、真实记录一些碎片化瞬间。作品展现的,是带着泥土芬芳的可闻、可见、可感的真实场景。外国建筑师团队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走深、走真、走实。通过一系列报道,形式多样还加入了互动元素,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
四川卫视、北京卫视联合拍摄的6集大熊猫文化人文纪实观察节目《熊猫奇遇记》开播,展现了大熊猫的进化与成长历程,引发海内外观众关注。以大熊猫的成长线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地讲述大熊猫的诞生、成长、野化放归以及大熊猫的“朋友圈”、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的独特角色等,直至它们的“养老”生活,全面涵盖大熊猫的生物学知识、繁育保护技术等内容。通过大熊猫这一独特视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努力和显著成效。节目致力于擦亮生态保护“金名片”,不仅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更在海外平台取得了百万级别的播放量,成为连接中外、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桥梁。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全球,到省级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精彩表现,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正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省级媒体在聚焦重大国际活动、挖掘人文交流故事、创新传播渠道、持续内容输出这些方面的努力,为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搭建起了坚固的桥梁。未来,相信省级媒体会带着满满的热情和创造力,继续发挥优势,不断创新,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更大的力量,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故事的动人旋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泽传媒智库:
人工智能(AI)专业应用团队,让AI赋能传统产业的创新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