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
成为会员
即可阅读晓报告
会员可直接点击阅读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天,阿里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个大数据消费升级指数报告。
发布会上,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提到,曾经拉动GDP增长的六大传统引擎已逐渐熄火,房地产、进出口告别了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
而逐渐崛起的消费力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三架马车之首。
他指出,
与投资意识相比,中国人的消费概念还相对较弱,这仍是一个有待挖掘的潜力市场。
“会挣钱而不会花钱”
是近年来中国人给外人留下的刻板认识。本期晓报告《新消费指数报告》,小巴为大家整理了报告里的重点数据和观点,
带大家了解中产消费的秘密,让你更懂得如何消费,买到最合适自己的商品。
现在的90后已不再是所谓的月光族,他们的消费比起以前的人更加有计划和有选择性。作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远比父母强,而对时尚潮流的把握也和全球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处于同一水平。
在消费时,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对新产品也最为敏感。
报告显示,
年轻一代对新品类的反应迅速,足足早了年长人群2-3年。
商家仔细挖掘泛90后的个性消费偏好,就有可能在消费市场先发制人。小巴在想,从消费者的需求而不再是产品的功能角度出发,这是否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呢?
随着一线城市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新中产家庭正在逃离北上广,这也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调查显示,2016年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对新消费的贡献程度相比2012年下滑0.2个点,
而二线城市中产的消费贡献度则上涨了0.7个点,
三至六线城市对新消费的贡献也在崛起中。
小巴想,如果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北上广,那一线城市的潮店要怎么才能维持下去?而二三线的人民是不是要享福了?
一般来说,城市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成正向关系,城市级别越高,消费水平就越高。而东北却是个例外。
东北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当地的GDP相比,显得格外强势。
特别是在品质消费上,2016年东北地区指数达35.1,超过东部地区近2.5个点,居于全国首位,且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在品类消费和智能消费上,东北地区也排在全国前列,
与东北整体经济寒冬形成鲜明对比。看来,尽管东北经济下滑,“共和国长子”的家底还是很丰厚啊!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越发受到关注,以前人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则是
“买三件,卖三件,刷刷淘宝又三件”。
网购开启了品类升级的“小生活时代”,
小生活类产品的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29%迅速上升到2016年的60%。
所谓小生活品类,其实就是运动户外、美妆个护、家居日用、食品、母婴及儿童用品、文化娱乐、保健等产品。那么“小生活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未来消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出乎意料的是,
男士彩妆强势突围,新品类活跃度大幅提升。
小巴好奇,男士彩妆是如何在众多品类中杀出重围的?它对彩妆个护的未来消费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
近年来,晒“跑步”成为朋友圈的流行。
在过去,如果你说运动是一种消费,恐怕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渐发生改变,
中产阶级越发乐意在运动健身上花钱,在运动装备的选择上也越发倾向高大上。
报告显示,2011年以来,运动产品的品质消费升级速度碾压其他消费品类(增速超过20%),2016年超过品质指数长期居高位的美妆个护产品,仅次于家具类产品。
小巴逛街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运动和户外品牌将自己的店铺开到了商场的黄金地段,
这是否意味着,作为消费的主体,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消费市场的趋势?
【阅读报告,获取答案】
一款被称为“现象级的革命产品”的智能音响,去年在美国的销量超过500万台。音响的智能语音助手目前拥有超过10000项技能,而这个数字在去年的1月份才只有130。
人工智能正以指数增长的速度渗入我们的生活。
报告指出,2015-2016年,智能头盔/眼镜的消费金额增长了29倍;智能机器人的消费金额增长则超过了1200%。1986年,IBM创造出PC时代,PC端基本花了30年成熟起来;2007年,苹果发布了iPhone,智能手机市场从此颠覆PC市场;2016年,VR从概念初步走向现实,那么受资本热捧的VR颠覆智能手机市场需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