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
08
本文字数:3148,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
:
26个万亿城市中有20个城市去年GDP增速高于或持平全国增速(5%)。泉州为何能在这些城市中脱颖而出,跑得最快?
随着春节之后多个城市发布2024年经济数据,“万亿GDP俱乐部”的26个城市2024年GDP已全部出炉。其中,福建省泉州市以6.5%的增速位居增速第一位,重庆、宁波、福州、济南、合肥和西安在总量排名上位次上升。
泉州领跑
万亿GDP城市基本上是各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增长的核心增长极,而在全国,这些万亿GDP城市也算得上经济顶梁柱。随着万亿GDP城市扩容以及城市经济规模的提升,万亿GDP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根据官方发布,2024年,有26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这26个万亿城市GDP合计为541805.41亿元,2024年全国GDP为1349084亿元,因此,26个万亿GDP城市占全国经济比重超过了四成,达到40.2%,比2023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在过去几年,万亿城市全国占比加快提升。2018年,17个万亿GDP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2021年,24个城市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达到38.4%;2023年,烟台和常州加入之后,26个城市GDP全国占比已经达到39.4%。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春节前曾有媒体报道唐山2024年GDP为10003.9亿元,但唐山市统计局官方网站目前并没有发布2024年全年经济数据,因此没有将其纳入。
不仅在经济体量上,从经济增速来看,万亿城市也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26个万亿城市中有20个城市去年GDP增速高于或持平全国增速(5%),只有6个城市增速低于全国增速。其中,7个城市GDP增速达到或者超过6%,最高的是泉州,增长了6.5%。
泉州为何能在这些城市中脱颖而出,跑得最快?是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还是文旅出圈的网红效应?
从统计数据来分析,泉州位居增速榜首的原因在于二三产业比较均衡地较快增长,而不是“偏科生”。2024年,泉州第二产业增加值6774.8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6056.32亿元,增长6.1%,占GDP比重达46.2%,创历史新高。
但是,26个万亿GDP城市中,“偏科生”还比较普遍,有的城市第二产业增长较快,但是第三产业则相对较慢,有的城市第三产业增长很快,但是第二产业相对较慢。这种不平衡拉低了总体增速。
比如,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83.1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857.8亿元,同比增长4.3%。重庆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0.6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366.65亿元,同比增长6.8%。
泉州增长就相对比较全面。在第二产业方面,泉州是制造业重镇,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全年全市九大千亿级产业中,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鞋业增加值增长16.1%,机械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建材家居增加值增长11.0%。
而在第三产业方面,泉州去年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2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1%,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2.0%,比前三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0.6%,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9.7%,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
泉州第三产业增势不错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旅经济的充分带动。泉州统计局称,文旅流量加快聚集。全年全市旅游总人数10109.75万人次,增长16.8%,游客旅游总花费1211.40亿元,增长20.8%;铁路旅客运输量增长20.0%,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31.5%,水路客运量增长3.49倍;2024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21.1%。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泉州第三产业增速处于相对高速。梳理26个城市的三次产业数据来看,26个城市中第三产业增速超过6%的,只有泉州、成都、武汉、常州和重庆,分别是6.1%、6.0%、6.1%、6.4%和6.8%,泉州排第三位。
相比较来看,26个万亿GDP城市去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普遍较低,多数低于GDP增速。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对经济增速影响最大,因此,第三产业较低的增速将拖累整个经济增速。
6城进位
26个万亿GDP城市排名大体格局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一些竞争胶着的城市之间还是发生了位次调整,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重庆超过广州,宁波超过天津,另外,福州、济南和合肥携手超过佛山,西安超过泉州。
重庆和广州争夺“第四城”的竞争已经持续多年,期间双方不断互相反超。2024年,重庆季度GDP一直领先广州,并把领先优势保持在年末。2024年重庆GDP为32193.15亿元,同比增长5.7%;广州GDP为31032.50亿元,同比增长2.1%。重庆高出广州1160亿元。
重庆和广州在产业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汽车制造都是各自的支柱产业,分别形成了以长安和广汽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但是,两地汽车产业却表现出相反的势头,2024年,广州和重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26.7%。
不过,对于重庆和广州的“第四城”之争,重庆本地经济学者此前向第一财经表示,重庆国土空间远大于广州,发展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从中长期来看,重庆经济总量超过广州是一个趋势,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仍然呈现梯度发展格局。在产出强度、产业结构、产业体系配套性上,重庆与广州还是有差距。
与重庆和广州竞争相类似,宁波和天津也有着相似的区位和产业,同处沿海地区重要港口,石化和汽车都是各自的支柱产业。2024年,宁波和天津的GDP分别为18147.7亿和18024.32亿元。宁波超越天津,位居第十一位,并逼近第十位的南京。
支柱产业的不同表现也是两个城市竞争的关键。2024年,宁波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加值规模前十大行业“九升一降”,其中汽车制造、金属制品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5%、15.9%和9.6%,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
汽车制造在天津在工业中占比11.1%,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但是,相比宁波汽车制造业,天津就明显逊色。2024年天津汽车制造增加值仅增长0.6%,全年汽车产量81.98万辆,下降8.4%。受多个行业的影响,2024年,天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
产业调整对城市冲击在佛山表现最明显。2024年,2024年,佛山GDP为13361.90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54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721.19亿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6397.16亿元,同比增长2.2%。
由于佛山的低增长以及自身的相对较快增长,福州、济南和合肥携手超越了佛山,三市GDP分别为14236.76亿、13527.6亿和13507.7亿元,增速分别为6.10%、5.40%和6.10%。三个城市的工业表现突出,福州、济南和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6.5%和14.8%。
其中,合肥已经成为耀眼的新星。2024年,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近3年同期新高。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5%,合计拉动规上工业1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达137.6万辆,增长84.5%。
佛山面临被超越的境遇还不止于此。佛山是2019年GDP规模突破万亿大关的,而福州、济南、合肥、西安、泉州、南通等6城则是2020年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佛山被福州、济南和合肥超过之后,西安和泉州也在逼近,西安GDP与佛山只差44亿元。
虽然西安去年GDP增速并不高,但总量上依然超过了万亿GDP城市中“跑得最快”的泉州。2024年,西安市GDP为1331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西安排名也因此提升一位,再次向20强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