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英国老帅哥胡润,春节前又跑出来打击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的热情了!
他宣布,由于房价上涨,所以在中国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要涨价了。
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广、深,你们家的资产没有
2.9
亿人民币,那么就免开尊口,别到处吹嘘自己的“财务自由”了!
如果你有幸只生活在二线城市,比如杭州、南京、成都之类的城市,那么标准可以降一降。但对不起,也需要有
1.7
亿元人民币。
说实话,看到这篇报道,我以为遇到“假胡润”了。不过百度了半天,竟然发现这是个真消息。
估计很多富人看了这个消息,都会倍感沮丧。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达到“财务自由”的人并不多。因为胡润的报告还说,中国
3000
万美金资产高净值人群数量只有约
5.7
万。要知道,
2.9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大约
4200
万美元,
1.7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
2460
万美元。
胡润的报告,绝对加剧了中国人在鸡年的焦虑感。
相比之下,瑞信的《
2016
全球财富报告》就平易近人很多。
按照瑞信的报告,即便你在北上广深的市中心,只拥有两套普通的高层住宅,只要这两套房子没有贷款,你就是全球财富排行榜上最顶尖的那
1%
。
根据瑞信的报告,如果你的资产净值超过
100
万美元(自己住的那套房子不算),那么你将成为全球最富裕的
3300
万人之一,你们这个群体只占全球人口的
0.7%
。
瑞信的报告还说,全球资产净值超过
5000
万美元(大约
3.5
亿人民币)的家庭,其总人口只有
14
万人。
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胡润的报告时,感觉他把“财务自由”的标准定高了。但胡润的说法是:当你们没有超过我给出的标准时,总觉得标准太高;当你们超过这个标准的时候,就会发现标准太低了。
靠!原来富人也有挤公共汽车的心理。
反正不管怎么说,胡润的标准和标准的变化速度,充满了中国式的焦虑。原因很简单,中国资产价格上涨得太快了。
而且胡润只是说,
2.9
亿元人民币和
1.7
亿元人民币分别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财务自由”的标准,人家没有使用美元。你现在看,会觉得标准高,也许几年之后,就不高了。比如,当我们的
M2
从
155
万亿增长到
500
万亿,或者
1000
万亿以后。
或许胡润给了我们打了一个“哑谜”,他在暗示着什么。
在我看来,现阶段
3000
万和
5000
万人民币应该成为一个家庭资产配置的分界线。如果你只有
3000
万人民币的资产净值,那么你应该以配置中国内地大城市优质住宅为主,兼顾实物黄金和美元;如果你超过了
5000
万人民币,那么你应该配置境外资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