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宣传和推广珊瑚实验小学的亲亲教育理念,加强和促进大家对亲亲教育的认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9]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一个实现 DeepSeek ...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DeepSeek 全面开花,真香·吗? ·  3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7]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大美珊瑚 亲爱之师】周正忠:让音乐入耳入心 用音乐教育建设孩子的心灵家园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 公众号  ·  · 2018-08-29 13:29

正文

点击"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关注我们




华龙网讯: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 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就有这样一群“亲亲教育”的缔造者,他们最愿关爱孩子、最会亲近孩子、最能发展孩子,他们为师亦为范,凭借良好的师德,为珊瑚实验小学每一个孩子撑起一片心灵成长的绿荫。

本学年,华龙网陆续推出了“大美珊瑚 亲爱之师”珊瑚实验小学教师师德故事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现咱“珊瑚亲爱之师”至纯、至真、至亲的教育风采



周正忠:让音乐入耳入心

用音乐教育建设孩子的心灵家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珊瑚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周正忠正是如此,从教近27年来,他善于学习、思考,敢于实践、创新,创造音乐形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甚至开发课程自编教材进行教学,他从点滴细节开始,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让音乐入耳更入心。



将文学与音乐巧妙融合

引领学生发现音乐之美


音乐教学研讨课


音乐公开课教学


“周老师,这几天学生正在学习课文《月光曲》,能不能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一下这首乐曲?你给学生讲讲。”六年级岑老师问道。“可以,我以前弹过《月光曲》的第一乐章,也正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这首经典的钢琴名曲。”

在周正忠看来,艺术是相通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的审美性都在于发现美、揭示美、创造美。“何不就用这篇课文上一堂音乐、文学相结合的欣赏课呢?” 于是,周正忠迅速确立了教学目标,他将这堂课分为“音乐导入——畅谈贝多芬”“初听音乐——引入月光曲”“阅读课文——感受文字美”“莱茵河畔——想象环境美”“月光海啸——欣赏音乐美”“乐曲创作—— 领略人格美”“大师心声——感悟思想美”七大部分,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近乎“语文”的音乐欣赏课。

伴随舒缓的《月光曲》音乐,周正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一同感受音乐之美。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文字写得很美?”“把你觉得美的词语勾画出来。”结合课文内容,周老师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

“第8自然段,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恬静、波涛汹涌……”

“多美的画面啊!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从这段的描述,你能知道音乐情绪是怎样发展的吗?”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深……”

在周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孩子们一步步体会到莱茵河畔、小镇茅屋、清幽月光的意境美,看似与音乐无关,但这正是月光曲产生的重要因素——环境,它让作曲家因景生情而萌发了创作灵感,而《月光曲》的传说则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艺术之美来源于生活。

这堂课成功引导学生领悟到美好乐曲的产生是离不开适当的环境的,周老师从课文中引导学生想象了三幅画面:小镇静夜图、月下茅舍图、月光海啸图,文字、画面、音乐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融合。“我以前也没有想过用语文教材上音乐欣赏课,正是偶然的机会让我重新阅读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美育因素让我难以舍弃,于是才有了大胆的尝试。”周老师表示,这一次上课让他感觉到,突破常规,才能超越。“我一直在探寻让音乐入耳又入心,让学生真正感悟音乐之美的教学方法,或许这节课让我看见了曙光。”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让音乐感染孩子的内心世界


合唱指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