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超过2亿“单身人士”,相亲市场越发庞大。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以来,交友网站以及社交APP不断渗透人们生活,大数据在相亲行业的应用也多了起来,机器根据你的各类标签为你推送最适合你的人,但是大数据真的能给你一个完美的情人吗?DT君梳理了各种大数据相亲“神器”,向大家剖析大数据相亲的可靠指数~
▍你为什么单身?
你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外貌?家境?还是灵魂?有的人说一见钟情钟的是“脸”,这话的确在理,毕竟透过一面就看到人的灵魂深处挑战太大,但是谁又不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soulmate”呢?
中国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适婚人群中的单身青年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英国和俄罗斯人口总和。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单身?
从客观原因来看,我国目前男女比例失调,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万。
DT君身边很多朋友说自己享受单身的感觉,他们为自己贴上了“动物爱好者”、“不将就”、”宁缺毋滥”等标签。
《2018上半年全国单身婚恋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单身人士明确表示排斥家人安排的相亲,因为安排的相亲对象往往只是符合父母的期望,传统婚恋观成子女脱单的“绊脚石”。
另外,新时代女性越来越独立也是这个群体仍然单身的原因,传统家庭状态正在改变。而现代人接触事物更多,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也随之变高,相亲也就成了逃不开的“命运”。
但不少享受单身的朋友却口是心非。珍爱网《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揭秘,超60%的单身人群有相亲经历,其中62.94%的人1年至少3次相亲,17.96%的人1个月至少2次,15.86%的人表示只要节假日都会相亲,相亲正在成为单身人群脱单的重要方式。
调查报告还显示,北京单身相亲频率成全国第一;“完美主义”是相亲群体最大的标签;九成单身渴望提高“相亲力”,即在相亲对象面前表现的好一点;在相亲条件上,广州优先看家境,深圳优先看收入,北京优先看重才华能力,上海则优先看重户口;在性别差异表现上,女生相亲忌照片本人差别大,男生忌太邋遢。
(图片说明:男女相亲最忌因素;图片来源:珍爱网报告)
相亲报告的标签页反映出单身群体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他们其中很多人更愿意通过相亲获得靠谱的另一半,俗称“知根知底”。然而通过熟人介绍或者简单的条件匹配仍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也就促进了诸如人民广场相亲角文化的“盛行”。
但传统的相亲模式对于现代单身人士来说既浪费时间,也很难遇到合适的人,“相亲信息混乱”、“难以有效匹配”成了相亲角配对难的最大原因。
另外,征婚者们担心“红娘”由于受自身眼界、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准所限而做出并不适合他们的推荐或建议。最后,自身目标不清楚、不理性而盲目做出轻率选择也导致了他们单身的状态。
这也就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相亲模式。
▍大数据入局相亲市场
在美剧《黑镜》第四季《Hang the DJ》一集中,所有的“单身狗”都实现了“包办婚姻”的愿望,剧中的系统会根据用户画像为每个“单身狗”匹配出无数个约会对象,在相处和磨合中不断筛选,直到大数据给单身的人匹配出契合度高达99.8%的另一半。
(图片说明:最终匹配99.8%的两人才是最终伴侣)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正在被量化,有时候大数据可能比你更懂自己,就像购物时平台能推送你喜欢的物品,它也可能为你推送一个你喜欢的对象。
虽然剧中的系统存在于概念化的智能世界,但大数据早已入局国内的婚恋平台,比较受欢迎的珍爱网、世纪佳缘、百合网、花田等都在做着“包办婚姻”的事情,“人工媒婆”+“大数据”正结合起来以解决单身青年的婚恋问题。
单身男女对于大数据相亲的接受度比DT君想象中的还要高一些。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2名处于适婚年龄的单身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70.9%的受访者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77.9%的受访者有兴趣使用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
会员在某一婚恋平台注册后,需要完成“个人考试”,填写诸如手机号、昵称、性别、生日、地区、身高、学历、收入、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这是筛选的第一步硬性条件;有的网站还会要求会员完成100道心理题以帮助他们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并将每位会员录入数据库,等到有合适的会员时进行匹配,进而安排线下见面会。和传统直接见面相亲不同,大数据推荐的对象起码提高了择偶的效率,节省了盲选聊天的时间。
利用心理分析进行二次筛选、匹配对象的婚恋平台更受大众欢迎,比如世纪佳缘和中科院合作开发了“懂你”系统,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轨迹和填写恋爱问卷的数据让用户对恋爱观和价值观有全面的认识,系统还让用户描绘出一幅心目中女神(或男神)的画像,从而个性化、高效率地实现精准速配。
这套系统的心理题有300多道,专家称这是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题目,用户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被贴上100个标签,帮助其更好了解自己的同时让他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属性,这样使得平台推荐的或者用户自己选择的对象基本上是符合期望的。
(图片说明:“懂你”系统对用户的行为分析)
国内最早采用大数据相亲的平台是中民婚姻网,网站集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以及婚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大批高级婚恋师,共同创建了一种新型的婚恋服务手段:大数据婚恋相亲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对用户的多种信息进行采集和融汇,形成客户数据信息库,运用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数据分析理论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过滤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接近真实的预测性结论,从而为客户找到真正适合他的另一半。
此后,各大平台开始将大数据精准配对当做目标,为同级别的用户推荐合适的对象。简单来说,这是一场“门当户对”的相亲局,但是就像《奇葩说》辩手杨奇涵在大数据辩论那一期提到的,如果谈恋爱、结婚都需要靠大数据来匹配,就不会有罗密欧与茱丽叶,也不会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等跨越阶层的爱情故事了。
不过就大数据入局相亲市场一事而言,用户的担心还有很多。首先,由于大部分网站不是实名制,所填信息容易造假,比如身高、学历等,照片是否虚假也无法辨别;其次,虽然系统对于生物信息的认知不容易出错,但对于个人心理和性格这类主观色彩强烈的标签用户却无法辨认,有可能某网站用户认为自己极为幽默,实际上段子极其无趣,在选择个人标签时容易出现数据不对称;最重要的是数据的隐私问题,用户在提供个人信息以及完成上百道心理问题后,如果想要更精准的相亲对象推荐,就需要更加准确的信息,那么平台是否能保证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被泄露就成了用户最大的担忧。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大数据相亲还有其他弊端。婚恋平台相亲的人目的不同,单纯只为了谈恋爱又或者是奔着结婚目的的人,对于标签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人是感性动物,在做心理分析问题时,平台无法保证其真实度,甚至回答者也无法确认。就像DT君平时并不喜欢运动,但是在回答一些运动喜好类问题时,也会选择假装喜欢某项运动;又或在看到某个心理测试时会猜测出题目所问意向,最终选择不符合自己标签的选项等等。
另外,先不说算法能不能做到100%精准推荐,人的意识也存在多变性。事实上,通过大数据匹配的完美情人最终走到婚姻殿堂的概率非常小。大数据只是完成了择偶前期的简单筛选,但筛掉的部分也许也会有适合你的另一半。
爱情是自由的,如果大数据给了你一个完美的情人,你在聊天过程中出现了矛盾,你内心想要结束这段关系,但是大数据“制止”你这么做,你到底是要遵循内心,还是继续相信所谓的数据科学算出来的爱情范式呢?《黑镜》最后男女主选择打破系统算法的控制,牵手“私奔”,成为彼此的Mr.Right。
(图片说明:男女主最终决定逃离系统的时间控制)
▍爱情一定要“门当户对”吗?
大数据给了男女双方一次“门当户对”的相亲体验,而“门当户度”正是大部分中国式家长的期望,也是现在部分“现实男女”最容易选择的标签。钱钟书在《围城》里说过一句话:“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大数据挑选出的“完美情人”也许的确能帮助一部分人解决单身问题。
那么回到我们最开始的提问:你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
爱是一种感觉,核心是安全感。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情绪三因素学说,他把情绪的产生归纳为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他提到,当生理被高度唤醒时,如果它认为对方的存在可以提供爱的感觉,那么就很容易产生爱情。
数据是“死”的,而人是感性的,生理的反应多变,数据无法“琢磨透”。大多数人在恋爱状态中习惯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如果所有的信息都暴露给对方,彼此在交谈时想必也会感到乏味。曾有媒体写道:对于“大数据匹配婚恋”,可期待但不依赖。
作者 | 张慧芳:[email protected]
题图 | 站酷海洛
期待更多数据侠干货分享、话题讨论、福利发放?在公众号DT数据侠(ID:DTdatahero)后台回复“数据社群”,可申请加入DT数据社群。
那些你可能错过的干货
▍加入数据侠
“数据侠计划”是由第一财经旗下DT财经发起的数据社群,包含数据侠专栏、数据侠实验室系列活动和数据侠联盟,旨在聚集大数据领域精英,共同挖掘数据价值。了解数据侠计划详情请回复“数据侠计划”,投稿、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