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各校大力推进家校社“教联体”建设,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走进福州屏东中学,详细报道学校在“教联体”建设上的探索和实践。
一起来看
福州屏东中学
在“教联体”建设上的具体实践——
福州屏东中学是福州市公立完全中学中规模最大的学校,在30多亩的校园内,活跃着5000多位师生。2023年,学校对门的“幸福里”社区综合体投入运营,为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开辟了新思路、新模式、新前景。
福州屏东中学积极打造以“学校主动作为、家长积极参与、社区全力支持”为特色的“幸福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四个“一刻钟幸福圈”切实提升学生幸福感。
该案例的新闻报道在2024年11月登上福建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
位于幸福里五楼的“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是“幸福教联体”的重要成员,也是学校心理赋能的重要力量。每当学校里的心理咨询量激增时,学生们就可以来到这里进行公益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点,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也可以转介到这里,更便捷更深入地进行心理治疗。此外,“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还为屏东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心理测评、心理电影、心理书籍,颂钵体验、生涯规划等,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韧性。在家校社共同努力下,5000多位师生的心理健康都得到了呵护与保障,学校也因此获评“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除了心理赋能外,“幸福教联体”还会邀请同学们共同参与社区议题讨论,化解居民矛盾;鼓楼区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化身“法律特派员”,每周一次的“蒲公英普法”活动,将防止校园欺凌的普法课堂带给同学们,带给他们满满的安全感。
生命在于运动,亲子在于互动。为了促进社区内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培养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每个学期,“幸福教联体”都会开展一次“亲子趣味运动会”,帮助同学们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促进亲子之间、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融洽亲子、邻里关系。
在亲子趣味运动会项目中,屏东学生们最喜欢的项目是时下特别受欢迎的“匹克球”。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这项新兴运动。这时,社区伸出了“橄榄枝”,在幸福里的五楼露台设置了球场,邀请同学们带上装备,和家长一起上场感受匹克球带来的时髦体验。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学生和家长们在新运动中解锁新体验,并在运动中结识新朋友,体验多巴胺运动的乐趣,大家都是运动场上的MVP,幸福感油然而生。
争做智慧父母,让爱双向奔赴。
针对辖区学校密集、不少居民在亲子沟通上存在困扰等情况,“
幸福教联体”引入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在每周四晚上开设面向亲子沟通的“社区家长学校”,每期课堂40多个名额一天内就报满了。
“这样的课堂很‘解渴’,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每周抽出时间来这里听课,请专家支支招,能让我们家庭关系更和谐。
”听完课的家长陈女士说。
作为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社区家长学校”目前已辐射近千名学生家长。
除了“社区家长学校课程”,家长们也时常进入学校“送”课程。“‘家长班会课’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颖。”福州屏东中学副校长
叶辉
介绍,“学校努力发掘家长们的资源,开足开好‘家长班会课’,形成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从科学探索到学业求知,从道德品质到艺术生活,多年来,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政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青春性教育”等课程,发挥各自领域的教育特点,在课堂中传递幸福。丰富的家校课程让学校获评“福建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做好人”德育品牌活动已经在福州屏东中学持续开展了16年,每年的3月和12月是学校的“好人服务月”。2024年,在“幸福教联体”的共同谋划下,屏东“好人”升级为树兜“幸福好人”,引领更多学生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去。每当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时,“小手拉大手,大手找社区”的模式就会启动,家长和老师、学生共同制定方案,做好后勤保障;社区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安排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福利院、老人院等需要帮助的个人与机构。家校社协同发力,各司其职,帮助孩子在奉献中感受幸福,养成文明创建的“好”品质。
此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开放日”,邀请社区与家长们深入课堂听课,观摩师生互动,了解教师工作,查看送餐品质,巡察校园周边等。社区和家长们会根据所观所思向学校做全面反馈,促进学校专门研讨,逐项落实。
福州屏东中学“幸福教联体”已联动70多个社会组织、爱心商家,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推进四个“一刻钟幸福圈”格局,通过学生树立“大幸福观”、家长树立“大学习观”、学校树立“大课程观”、社会形成“大教育观”,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不断增强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