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
都不会忘记那一刻:
在1955年9月的一天,
一辆无轨电车从中山公园车站缓缓驶出,
承载着无数老上海人的青春岁月,
一路往东驶向梧州路口。
他就是历经63年风风雨雨
如今依然驰骋在上海大街小巷的▼
可能年轻的上海人还会疑惑:
不对啊,现在的21路根本不是无轨电车
头条菌你说的路线也不对
没错,如今的
21路公交车
虽然保留了“番号”
但车队中早已没有电车的身影
就连路线也改变了很多
因为公交车发展至今
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这期间,几经周折和发展
从一开始的鲜有人知
到如今成为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无轨电车”
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上海人的口中
无轨电车也叫做“辫子车”
长长的辫子搭载在发达的架空电线上
慢悠悠的行驶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
如今在上海的街头
再也看不到这种老式无轨电车了
老人们也只能凭借记忆中的模样
回首当年
每天上下班、买菜时
乘坐电车的岁月
而21路无轨电车
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改变
1955年9月,21路无轨电车驶出中山公园,到达梧州路口。上图就是中山公园公交策划的终点站,左边的是21路,右边
的是20路。
1972年4月,21路延伸至虹口公园(鲁迅公园),为了弥补有轨电车缩线的空缺。
90年代南京路静安寺
1990年夏,配合愚园路施工,21路缩线至静安寺,后来一直也没有恢复。
2001年8月8日,21路电车延伸至凉城新村(丰镇路),为当时上海最长的电车线路。
如今的21路公交车面貌
2001年9月15日,21路票价调整为1.5元,成为唯一一条1.5元票价电车线路。
2005年1月29日,配合四川北路景观道路改造,21路改汽。
▲1959和1960年《上海公共交通手册》中刊载的21路线路票价表。
▲1986年上是公交车的通用票
▲1996年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预售车票
▲21路广告车票(1999年)
▲1990年《上海乘车手册》中的21路线路信息表,尚未显示缩线信息
如今,21路无轨电车不复存在
但是作为最新版本的21路公交汽车
依然奔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如今的21路,也有了最新的行驶路线
从愚园路到广粤路
一路上无光无限,值得游玩的景点众多
愚园路胶州路、北京西路常、北京西路陕、北京西路泰、北京西路成、北京西路西、北京东路福、四川中路香、四川北路武、四川北路虬、四川北路横、甜爱路山阴路、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中山北一路、广中路水电路、凉城路广灵、广灵四路广、广粤路汶水、广粤路车站、广粤路丰镇路。
从1918年拓路完成,愚园路距今已经有100年历史。现在的愚园路东起铜仁路,最后到达中山公园,横跨了上海西部版图。
愚园路,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了上海无数传奇故事的诞生地,许多文人墨客、政客名人、红色革命足迹都在这里留下过或深或浅的历史足迹!
愚园路81号
在繁华的静安寺地区愚园路上,坐落着一幢曾首次运用建筑整体加固推移技术的砖木结构的洋房,这就是当时上海工人运动和地下党的杰出领导人刘长胜的故居。
1992年,故居被陈列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珍藏了一批刘长胜同志的珍贵遗物。
故居所在地附近一带是旧时上海三大营业性私人园林之一——愚园。
清光绪年间落成,园内垒石引泉、遍栽花木,布置淡雅,风景清幽,为传统中式园林。1911年在园北侧辟筑道路,即取名愚园路,不久后渐废。
南京西路1686号
静安寺地处上海市中心繁华的静安商区,交通便利。周围高楼林立,与清修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静安寺香火旺盛,每逢各菩萨生日、纪念日,寺庙都会举行法会。远观整座寺庙,一片金色的屋顶,尤为显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北京东路780号
黄浦剧场是上海最早一批的剧场之一,这里的建筑风格都很独特,而且里面的装饰也非常的精美。虽然现在是普通的电影院了,不过这里的故事却有很多。
前身是金城大戏院,虽名气没有兰馨、美琪大戏院响当当,但至今也有80多年的历史。
地址:北京东路342号
国华大楼,原名国华银行,现在为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1928年1月27日国华商业银行成立于上海,原名国华银行,创办人邹敏初、邓瑞人等。开业后先后在上海等地设立分行,申报曾大篇幅报道过。
四川中路599号
浦光中学也叫做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创建于1901年,上海最早拥有党组织的学校之一,历史非常悠久!
他的前身上海青年会中学,是上海在“西学东渐”后最早创办的中学之一。 如今学校教学楼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环境优雅、教学设施一流。
四川中路与四川北路连接
21路在 四川路桥
苏州河上的第三座桥——四川路桥,这是上海南北交通干道的主要桥梁之一,也是一座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的桥梁!
1949年5月25日,解放上海的最后激战在苏州河两岸开战。解放军由南向北攻打外白渡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等。
四川路桥,在那个五月,曾经被烈士的鲜血染红。
四川北路4号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气势雄伟,现在仍为上海市邮政局和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所在地。
邮政总局最为标志性的一点,便是耸立于东南角正门处的钟楼和塔楼。这里也是集邮爱好者的必去之地,保证能一饱眼福!
1990年代改造后的四川路中华名品街
四川北路是仅次于是南京路、淮海路的上海第三大商业街,是上海开埠以后,最早建成的几条马路之一。
如今的四川北路一改以往那条狭小拥挤的商业街旧貌,形成了今天四川北路特有的现代化“平民商业大街”、“上海四川路,中华名品街”。
四川北路912—922号
原为中国银行虹口大楼,大楼系民国18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所建,1958年称中行大楼。原为银行职工宿舍,现底层为工商银行储蓄所,其他为居住用房。
此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坐东朝西,装饰艺术派风格。外墙底部两层用花岗石砌筑,以上为褐色面砖饰面,配以石质横竖线条和点状装饰。曾经作为四川北楼商业街“门面”的大楼,如今也老了。
四川北路1878号
原为日本人于1921年开办的福民医院,解放后改名第四人民医院。2000年7月,成为第一人民医院分院。2017年,复名第四人民医院,仍为区属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院内大楼内有旧式里弄名“阿瑞里”,四川路上电车站曾以此命名,现在院门对面已是横浜桥公交站所在。
四川北路1908—1912号2楼
四新食苑前身是新芳斋糕团店,1958年改名“四多”点心店,曾被誉为“汤团大王”的美誉。1994年更名“四新”食苑,经营特色汤团、小馄饨、各式糕点、三黄鸡、浇头面和小卤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