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会计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网站。是了解会计、审计、税务、评估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最佳网站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马靖昊说会计  ·  一个家其实就是一套财报 ·  2 天前  
python自留地  ·  1个月存100元,1年1200元,大约83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会计视野

中国10句最坑人的“毒鸡汤”

中国会计视野  · 公众号  · 财务  · 2019-05-17 07:23

正文

文章来源: 诗词世界 (ID: shicishijie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话看似很有理,细细一想,其实最没理。


01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


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


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


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


谈到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曰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曰本人都坏吗?也不一定。


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


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


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


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


02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


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


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


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


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


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03

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


据媒体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3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奸了同村的杨某。


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


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


看,这大俗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


04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


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


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


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


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


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


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


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


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


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


05

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


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


“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


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


人挪就活吗?


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


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0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捕风捉影:


“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听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


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07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


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 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


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


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


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


事实是这样的吗?


显然不是。


诗词君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08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


中国警务报道,3月18日上午,南昌市公案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应福移交给广州警方。


据悉,谢应福为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死。


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


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


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马靖昊说会计  ·  一个家其实就是一套财报
2 天前
正午故事  ·  知识,互联网和钱(二)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