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365天
香港求学攻略分享,全港最大高校社群,带你体验365天香港求学实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封面新闻  ·  铜梁龙马明日开跑!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365天

心态爆炸!港校全英授课,让我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

香港365天  · 公众号  ·  · 2025-02-23 19:15

正文


在香港这座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国际都市里,学术圈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

作为在这里学习的一员,我特别能理解大家所面临的挑战与遇到的机遇。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香港的学术圈,希望能给你的留学生活带来一些实用的帮助和建议。

学习——挑战与突破


语言


香港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由于并非所有人都以英语为母语,这里每个人的英语口音和表达方式都各具特色。

去年,小编来到香港求学。起初,我以为凭借多年的英语学习和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内容肯定不在话下,没想到,却撞上了一座“大冰山”。

在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简直像是在听天书,几乎什么都没听懂!那时绝望的我环顾四周,发现同学们的脸上也都写满了迷茫和无助,仿佛都戴上了“痛苦面具”。 当我们试图交流课堂内容时,大家面面相觑,欲哭无泪,那份无奈和挫败感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地融入香港的学习环境,小编有一些参考建议给大家。

如何应对

1.积极与老师沟通,写邮件或是面对面沟通。将自己上课无法听懂的情况告知导师,并请求老师采用更简单、基础的表达方式。

2.在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或无法理解的部分及时向老师提问。香港学校的老师很欢迎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上解决,而非下课后占用老师过多的私人时间。

3.与同学组成“英语听力攻克小队”,在课后互相讨论交流课堂内容,互帮互助。

4.通过看英文影视剧和收听英文播客来锻炼自己的英语听力能力。

5.课前预习时,一定要查阅课堂可能涉及的专业词汇。

!


Tips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适度借助 翻译软件,但务必 避免 将整篇文献一股脑儿地翻译,或是在上课期间依赖同声传译。这样做非但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反而可能削弱我们主动思考、适应新语境的能力。

合作


在香港求学时,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时常提醒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团队合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学期的一次小组合作,让小编记忆犹新。那是一个由五个的同学临时组成的小组。和熟人组队相比,我们这几个陌生人之间,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沟通,去磨合。

一开始,我们在选题和分工上配合得还算默契,大家都努力的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工作。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将成果汇聚成作品时,问题却出现了:对于作品的具体内容和展示方式,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我们各自据理力争,试图说服他人,但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我深感焦虑,毕竟作业是必须要交的,为了化解冲突,我向另一门课的老师寻求建议。那位老师说:“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分歧是很常见的事情,每个团队都有其独特的生态,每个成员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意见无法统一时,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与持不同意见的组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调。”


受到老师的启发,我意识到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也有责任去尝试化解这场纷争。于是,我主动联系了其他组员,提议我们再次聚在一起,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讨论各自的观点。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满足了每个人的部分需求,又确保了作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此外,小组合作还会遇到突发状况。比如,小编的朋友的小组在汇报时,一名组员因睡过头没到场,其他成员此时需要迅速顶替,以确保汇报的顺利进行。在了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是很重要的。

社交——界限与融入


在香港求学的大陆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 难以真正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 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但并非无解。

首先,语言差异是大陆留学生与香港本地学生之间的一道鸿沟。这个障碍,不仅在日常对话中显露无遗,更能体现在各类社交活动。

回想起在学院组织的活动中,小编时常能碰见香港本地学生。然而,当我们进行交谈时,却常常遭遇挑战与困难。

香港本地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使用粤语,而我则更习惯于普通话的表达。尽管我们都能借助英语进行沟通,但内心深处,我们总是更偏爱用自己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来交流。


于是,在尝试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依靠各自蹩脚的粤语或是普通话,进行最基础的交流,虽然能够勉强维持对话的进行,但却难以让话题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展开。往往,在短暂的交流之后,我们便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各自散去,仿佛回到了各自熟悉的“母语舒适区”,难以再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

此外,教育背景和经历的差异也影响了彼此的融合。两地教育体系不同,导致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得大陆学生难以找到共同话题。

大陆留学生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更好地融入香港本地学生圈子呢?




避雷——这些雷区可不能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