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山网,新疆我的家)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后排左二)是湖南维吾尔族的杰出代表
天山大漠寂寥,湖湘洞庭烟雨。湖南与新疆,无论地貌还是习俗,两者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却有13000多维吾尔族同胞在湖南大地上生存了600多年。
600多年前,这些维吾尔族同胞为何来到湖南?为何偏偏选中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作为他们的聚居地?600多年来,他们如何在他乡完成了繁衍生息?今天,他们的生活中,还有维吾尔人的影子吗? 世外桃源里安逸的生活
枫树清真古寺
在距离桃源县城不远处,有个维吾尔族聚居地,这便是桃源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是维吾尔族在中国除新疆之外最大的聚集地,且有“维吾尔族第二故乡”之称。他们的祖先远离西域沙漠和绿洲、告别故里的农耕游牧生活,在湘西生活了630多年,繁衍至今28代,现有维吾尔族7688人,回族2316人。1986年10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全乡土地面积58.95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
据《湖南维吾尔族世系源流》、《湖南省志》、《常德府志》、《桃源县志》、《湖南维吾尔族》、《翦氏族志》和《我的氏姓、我的故乡》等资料记载:湖南桃源的维吾尔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历史上的西域高昌回鹘的都督哈勒。13世纪初,哈勒追随高昌回鹘王向成吉思汗投诚,被元太祖封为“折冲将军”。公元1227年,哈勒统帅一支维吾尔人军队攻灭西夏,他的后裔也因此一直在元朝为官。公元14世纪中叶,元灭明兴。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平定南方叛乱,起用了哈勒的后裔、时任燕京总兵的“哈勒八十”为大都督,率众将南征,进入湘楚之地。因哈勒八十“翦除敌对势力有功”,明朝洪武四年(1372年),被朱元璋赐姓“翦”,更其名“八十”为“八士”,命其率所部镇守湖、广、云、贵一带。明洪武五年(1373年),朱元璋封哈勒·八士荆襄都督府都督,晋封为镇南定国将军,加太子太保衔,镇守湖南广东一带。
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湖南省有维吾尔族12386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时任湖广督标中营千总镇守虎门,血染海疆的翦如琰和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均属湖南桃源的维吾尔族。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八士因平定南方终于疆场,其子拜著继其父职,先后出征湖、广、云、贵等地,屡建奇功,不幸死于云南战场,与父敕葬在常德东关外黄龙岗(后迁桃源枫树翦家岗)。朱洪武感念其功,遂降诏在湖南桃源枫树翦旗营(今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回维村)敕建“忠勇坊”、“荐德楼”、“镇南堂”、“讲经殿”,朱元璋还御笔亲赐“威震南方”金匾,悬挂镇南堂以示嘉奖和纪念,至今尚保持完好。从此其后裔所率领的伊斯兰军队都在常德、桃源一带落籍定居,或力田为农,或服贾为商,或读书为仕,或披甲为戎。从此,其后人在常桃一带落籍定居。
据史料记载,在桃源的维吾尔族有一部分人在明朝后期返回了新疆。明朝时,哈勒·八士和儿子拜著在战争中先后死去,拜著留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翦常蒲,次子叫翦常黎,按照当时的世袭制度,翦常蒲应该接任官位,但他坚持要回到新疆故土生活,但弟弟翦常黎出于大局考虑,劝哥哥留下来,兄弟俩为此争论不休。
翦常蒲后来毅然辞官返回了新疆,定居在今天新疆的尉犁县,当时军中的八名将军,也有几个人跟随翦常蒲返回新疆了。次子翦常黎,因为已经习惯了桃源的环境,便定居下来,世袭了父亲的官位。
经过630多年远离族群,湖南维吾尔族的相貌特征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但宗教信仰和民族禁忌依然保留着。
维吾尔族定居桃源,已经有630多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后,“维吾尔族第二故乡”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成立以来,曾多次接待过中国国家领导人、阿拉伯国家元首以及众多外省、市领导和穆斯林同胞。
如今在桃源维吾尔族村处处可以看到一张张淳朴憨厚的笑脸,维吾尔族热情好客的性格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他们已经和那片土地融为了一体,在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