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中国最会吃火锅的地方 ·  10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黄河三角洲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8-06-17 08:49

正文


黄河三角洲(Yellow River Delta)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滨州市、东营市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 三角洲平原 ,是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仅次于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 宁海 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 海拔高程 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


古代三角洲以蒲城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达小清河口,陆上面积约为7200平方公里。近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面积约为5400 平方公里;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来至今仍在继续形成的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3000 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属于国家制定的沿海开放地带。随着德(州)龙(口)铁路、东营港和滨州港的建成,将使胜利油田与秦、晋、蒙大煤田连接起来,为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结构合理的可控能源;东营港距大连港110海里,且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屿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出海条件。


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处利津南宋乡河滩高地高程为13.3m,老董-垦利一带9-10m,罗家屋子一带约7m,东北部最低处小于1m ,自然比降1/8000-1/12000。区内以黄河河床为骨架,构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岭。


三角洲是由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而形成的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形态,分布着砂、粘土不同的土体结构和盐化程度不一的各类盐渍土。这些微地貌控制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活动,形成了以洼地为中心的水、盐汇积区,是造成“岗旱、洼涝、二坡碱”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黄河改道、修建黄河大堤、垦殖、城建、高速公路、海堤、石油开采等)在剧烈地改变着该区的微地貌形态,但其基本框架仍清晰可辨。


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3-1m,自然比降1/8000-1/12000。由于黄河三角洲新堆积体的形成以及老堆积体不断被反复淤淀,造成三角洲平原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形态复杂,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河滩地(河道)、河滩高地与河流故道、决口扇与淤泛地、平地、河间洼地与背河洼地、滨海低地与湿洼地以及蚀余冲积岛和贝壳堤(岛)等。

2009 年6月20日 的黄河三角洲

形成原因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 黄河 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 黄河泥沙 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 基准面 不断抬高, 河床 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