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累计雨量比常年同期多出92%、遭遇5轮暴雨到大暴雨、蔡甸区永安街道国防园站1小时降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汉口站见证历史第九高水位……应对今年梅雨期和汛期面临的严峻挑战,武汉市从堤防、泵站、水库等方面开展防汛抗灾工作,直至长江汉口站退出设防水位。
缪德杰 摄
6月18日入梅以来,我市遭遇5轮暴雨到大暴雨过程。
6月27日6时,长江汉口站水位突破设防(25米)水位,市防指迅速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月1日22时长江汉口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30米,市防指将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全市各区相继启动响应,并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发布;7月4日,汉口站在15时达到最高水位28米,超警戒水位0.7米,排历史第九高水位。
与水位一同逐级上涨的,还有武汉人亲水爱水的热情。
江滩成了大人小孩的水上乐园,武汉人的超绝“松弛感”一览无遗。水位较高,但市民普遍感受不到影响。
在汉口江滩,市民游客们淡定从容,照常在江滩散步、遛娃、观水。雨后的夕阳洒向浩瀚江水,成了一片“橘子海”。
江城Style 吴响国 摄
7月8日8时,汉口站水位27.29米,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市防指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由Ⅲ级调整为Ⅳ级;8月9日0时,汉口站水位24.99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市防指终止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为做好上下联动、
指挥
调度,应急响应期间共发布77期防汛动态信息。
“夜里我们会把手机声音开到最大,巡堤人员如果发现风险点,能及时联系我们前往解决。” 今年7月,市水科院高级工程师邓狮和同事连续3天驻点汉南区长江干堤、通顺河堤进行防洪技术指导,对每一处风险点进行检查。他们24小时待命,定时在江边、河边巡查,随身带着手电筒和探测杆观察水位的变化和河岸的稳定性。
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期间,各区组织群防力量严格按照每公里不少于3人、每2公里不少于1座防汛哨棚、每次巡查间隔不超过2小时的巡堤规程,开展24小时不间断拉网巡查,对通道闸口、穿堤建筑物、涵闸、险工险段等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加密巡查。
今年汛期,全市累计出动巡堤查险人员共
22.79万
余人次,最多时封堵闸口
109座
,搭设防汛哨棚
862个
。
7月30日上午11时30分时,武汉市大军山泵站生技室负责人宁涛在主泵房内依次将10台机组关闭,原本充斥着巨大轰鸣声的主泵房瞬间安静了下来。
“6月29日,我们就接到了市防办调度令,要求开启东城闸,全力抽排通顺河来水,缓解经开区、蔡甸区防汛压力。
”宁涛说,截至当天,泵站内的10台机组已连续32天不停机运行7354.05台时,总抽排量达到26474.7万立方米,创下今年全市泵站的连续满负荷抽排纪录。
6月29日,通顺河水位暴涨,市防办系统调度通顺河水系、大军山泵站防汛排涝工作,协调上游仙桃、汉川关闭通顺河上游纯良岭闸和庙五河上游南屏闸,及时调度东城闸引洪入泵站进水港,上拦下排,有效减缓了蔡甸区通顺河水位上涨趋势,减轻民垸防洪压力。
截至8月8日全市市区41座大中型泵站(中心城区16座、新城区25座)累计运行
66630.76万台时
,累计抽排水量
24.18亿方
。
7月17日,刚刚结束一线防洪安全指导的市水科院高级工程师史银桥拿出汛前水库检查的资料,他说,今年6月中旬,市水科院多名专家抢抓时间,仅用10天就完成了全市261座大、中、小水库检查。“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水库检查时拍摄的照片,方便后续对各个水库情况进行跟踪。”
除为水库“体检”外,武汉市还在雨前提前调度罗家路、新生路、江南、汤逊湖、北湖、东湖低排、四新等泵站开机运行,降低东沙湖水系、汤逊湖水系、北湖水系、蔡甸东湖等重点水系湖泊水位,为湖泊调蓄腾出充足空间,30座病险水库全面实现空库运行。
在汉阳江滩,大桥局材料厂闸口已用拼装式铝合金防洪墙封堵。
汉阳区河道堤防维修管理所副所长许树辉介绍,使用铝合金新型挡板不到四小时即可完成封闸,新闸门强度高、体积小、挡水效果好,更美观。
武汉市整合沿江沿河的堤防、采砂、水源地、航道等多种视频监控近
2000个
,对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通道闸口、上下堤道路等重点部位实时监控,并将无人机运用到巡堤查险中,丰富了堤防巡查的手段。
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月亮湾、龙王庙等险工险段,布置北斗高精度定位监测点,实现毫米级堤防位移实时监测,供决策参考。
江城安澜 霞光醉人。 缪德杰 摄
据了解,1998年洪水后,武汉市相继完成了长江、汉江及连江支流堤防工程加固,成功应对了2016、2020年等多次洪水考验。武汉市高度重视堤防工程日常维护管养,为城市防汛提供了重要的工程保障。
武汉市长江、汉江等重要堤防工程成立了专门的河道堤防管理单位,进入汛期后,全市堤防管理单位全员出动,畅通防汛道路,排除防汛隐患,为防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汉市水务局供图
自1998年汉口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将险点变景点开始,武汉市将防洪建设与江滩环境提升有机结合,拉开了江滩建设的序幕,先后建成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蔡甸江滩等。截至2024年,武汉市共建成江滩
80余公里
,面积
830多万平方米
,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堤防工程防洪能力,更发挥着巨大的生态、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通过堤防达标建设和江滩综合整治,武汉市防洪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