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晓燕 编辑:学妹
这世间有千般万般的痛苦,有一种痛苦是独属于科研低效带来的苦,是翻江倒海的痛?还是青黄不接的苦?幸福的人虽都相似,但痛苦的感觉是因人而异,各有各的滋味儿和体验的,也许你认为痛翻天的事,在别眼里也只不过微微一笑,不过尔尔;也许你认为轻如鸿毛的事,在别人那里早已痛到天昏地暗。
科研低效会产生怎样的痛苦呢?
你内心的痛苦已到了第几层?
👇
还记得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明日歌》吗?
科研人士一般都是很严谨又很力求完美的人,很多学者在没有完美的构思之前都不会动笔。在动笔前多数人都会经历一个“拖”的过程。你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但也可以被它贻害终身。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知道有事还没做,知道这事儿很重要,但就是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可以说是上网玩儿手机都有时间,就是看文献写论文找不到时间,永远都在主题外围转圈,直到最后剩余期限只差三两天或一两周了,开始着急了,连续熬夜,快马加鞭,直到完成。
完成了算是好的,并会美其名曰,只有逼到份儿上,才能被逼出各种灵感,字如泉涌,下笔生辉,也就是承受几日熬夜之痛。但有一类比较惨,就是拖到最后都没能逼出灵感,只能作罢被动放弃,这种失败是有代价的,就是拖个几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科研量没变,职称没变,唯一变了的,是不再能一鼓作气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任何失败到最后你自己都会非常清楚是怎么形成的。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所以请记得,拖延就是在犯罪。也许很多拖延的人会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变得放松的感觉,觉得被逼出来的那一瞬间会很高效很有成就感,但其实你潜意识里确实会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那么长此以往,你会再次强化了这种拖延。值得注意的是,当拖延已经影响到你的情绪,比如你会有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情绪,或者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真正的拖延症的产生。那就变成比痛苦更痛苦的事情了。
病急了会乱投医,科研零成果时会乱投稿吗?不会,因为你不想乱花钱,你还是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期刊,有意义的课题项目。但你会急着扩大文献阅读范围,因为你要急于充电以找到创新新颖的选题。
急,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就是那种急功近利,急不可耐,急火攻心,急躁,焦急,那种急吼吼的感觉,科研低效的你对此并不陌生吧?就体质而言,急,会得病。
比如,牙疼,口腔溃疡,胃疼,视线模糊,脑袋发蒙,血压升高,体内似有洪荒之力,却找不出口。急的太过,就会失眠,食少,坐立不安,焦躁烦乱。
急之痛的好处就是,急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会变得非常之淡定,相当之稳重,因为哪怕是个牙疼、胃疼过后你都会深深的体会到,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身体健康更是经不起折腾的,事情还是要慢慢做的,科研还是要慢慢搞的。。。
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里,没有人喜欢时间一晃而过还没有任何收获。尤其是搞科研的人,最不会享受的就是让时间闲散的流逝了,哪怕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听首歌或补会睡眠都好过纯粹的浪费时间。
如果时间流逝太快,而你的科研成果并未达到高产状态,你就会感到非常的烦躁了。百度再万能,也搜索不到让你不心烦的答案。周围的一切都好安静,可你的内心却能感觉到无比的烦乱,你会觉得自己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就是科研太低产。发不了论文很烦,中不上课题很烦,评不上职称很烦,涨不了工资很烦。。。这种烦会慢慢腐蚀你的气质,悄悄把你卷入急功近利的焦躁深渊。烦的心情不美丽,烦的人更不招人待见。烦恼是人生的踏脚石,会助你一步一步的前进,烦恼也是人生的绊脚石,会让你摔到遍体鳞伤,但到最后为烦买单的人还是你自己。
如果没有人主动找你说话的情况下,你一般不会主动找别人说话的。因为你想静静,你不想主动的去发起一些充满人情世故又浪费时间的交际,因为这些时间你想省下来给自己搞科研。可事实上你还是会迷茫,时间还是会在无效中流失,但你很享受自己争取来的独立的静谧空间,只是当你付出一些努力后仍然无果的结局会让你失落倍增,你会体味儿到一种慢慢的油尽灯枯只为科研的味道,你会无奈的安慰自己一遍又一遍,下次应该就会成功了。
很多科研人士某种意义上都是冷眼看世界的人,沉默与理性,是他们行走世界的底牌。沉默久了,你也会慢慢习惯了安静的自己及变宅的自己,即便置身车水马龙的喧嚣闹市,你也自动会呈现出“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并且你很难分清这种心境是一种无意识的为科研而培养出的自动隔离的习惯状态,还是一种与世事毫无链接的孤独感亦或是已从社会落伍的节奏感?
所谓的焦虑就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搞科研的人对焦虑并不陌生。轻度焦虑可以触发你的灵感,过度焦虑则会折损你的健康。焦虑总是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上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比如在等待论文审稿的时候,在填写课题申报书的时候,以及在提交申报课题之后的等待期间,不同心态及性格的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如果焦虑已经成为科研人的常态,那么一点轻微的小事都会引起焦虑的不适感。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演化为焦虑症。
一般意义上而言,那些一惯过于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们的禁忌意识往往会特别的强烈,内心的冲突就会更容易出现。多数科研人士在评职称的头几年都会启动生存模式,强迫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一切可以阅读的文献,申报一切可以申报的课题。会产生强迫性思维,也会出现时间强迫症。
有的科研人士曾表示,觉得出席个饭局都感觉是浪费时间;走在路上脑子里如果不在思考研究问题,也是浪费时间。在科研人士的世界里,唯科研和运动不可辜负。那么一旦出现科研低产的阶段是非常痛苦的。一般强迫性思维的出现或加重多发生于有精神紧张因素存在或有心理压力,心理矛盾的状态。强迫性思维难以摆脱又加重心理矛盾,会导致恶性循环,很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情绪或心理上的痛苦。
当我们在科研上光出时间不出活儿的时候,很容易会感到心情郁闷,烦恼愁苦,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意思,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看到什么事情都是麻木冷漠的状态,也开心不起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抑郁的心理状态。
即便你觉得感受不到剧烈的痛苦,但是你也感受不到开心,就像是痛苦的慢性发作,一郁闷就会持续你几个月的时间,看论文也烦,不看论文也烦,这个时候你会去做什么呢?
据说,人们的体质和神经系统也是抑郁的内因,外部的压力则属于外因,抑郁就是在内外因相结合的情况下滋生的。性格极强的人受到挫折,不容易患抑郁症,性格较为脆弱的人没有压力,也不易患抑郁症。性格较差又受到强大压力的人,这类人最容易患抑郁症。
科研人士的抑郁心情,通常源于挫败,而挫败又源于事情不如自己的预期,没有按照我们觉得正确和最佳的方式发展,我们因为自己的期望落空而感到失望。当人觉得自己失落了某些事物时,会很容易陷入恐慌、悲伤、糟糕的感觉中,有时还会产生些罪疚感。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变得更有创意,借此将自己从失落感中释放出来。
生活不是惧怕各种问题,而是规范自己那些错误的认知和内心的狭隘,去凝聚那些信心与力量,突破和化解内心的纷扰和艰辛。尼采曾经说过:“只要我们不被逆境打倒,我们就会变得更坚强”。心理学家曾花费了很多力气去研究哪些人会在逆境中成长,哪些人又会被逆境击倒?结果发现人的心智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乐观的人总会比悲观的人更容易从逆境中胜出,因为乐观的人有比较长的幸福持久度,他们可以习惯性的看到人生光明的一面,也能够发现凡事皆有光明的一面。所以科研低效可以是你痛苦的理由,但你不可以痛苦太久。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走出来的辉煌。加油吧!祝你早日成为一名幸福、快乐而又高效的科研人士!
诚意推荐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