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态环境科学
最新学术成果与讯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AI还能这么用?颠覆性学习英语 ·  2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孟凡利走访驻深央企 全面对接 深化合作 ... ·  昨天  
深圳发布  ·  本周上班时间有变!距离下个假期还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态环境科学

张建教授团队WR|通过在人工湿地中构建铁硫胶膜多电子体系以实现水质和温室气体的双减排

生态环境科学  · 公众号  ·  · 2025-01-25 09:56

正文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 冯成业

通讯作者:张馨文 副教授,张建 教授

通讯单位: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

https://doi.org/ 10.1016/j.watres.2025.123130

亮点

建立了一种以硫 - 菱铁矿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低 C/N 比废水。
• 铁硫胶膜多电子体系增强了湿地脱氮性能并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TN 去除效率被提高了 50.0 ± 6.7%
CH 4 N 2 O 减排率分别为 76.7 ± 6.7% 93.4 ± 2.2%
• 脱氮和 C H 4 氧化相关功能菌被明显富集。

研究进展

图1 图文摘要
人工湿地由于绿色生态和经济可行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处理低碳氮比废水时,传统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往往受限于碳源缺乏,且其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温室气体,增加了碳足迹,限制了其应用场景。硫-菱铁矿自养反硝化(SSAD)工艺使得生物脱氮过程摆脱对碳源的依赖,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脱氮技术。本研究通过在人工湿地中构建铁硫胶膜多电子体系,旨在强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提升人工湿地的整体环境效益提供新思路。

2 人工湿地装置示意图

3 实验期间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效果( a NH 4 + -N; b TN; c PO 4 - -P; d COD

4 稳定期间不同人工湿地的( a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 b GWP

根据填料层的不同,构建三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为C-CW(石英砂),S-CW(硫)和SS-CW(菱铁矿-硫混合物)。结果表明,SS-CW中硫和菱铁矿的存在,促进了植物根系铁膜的形成,加强了反硝化作用,提高了电子转移活性,游离的F e 2+ 和Fe 3+ 也减少了硫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增强了氨氮和磷的去除。整个运行期间,SS-CW的总氮和磷的去除率比传统人工湿地分别提高了50.0±6.7%和13.9±4.0%。

5 实验期间( a S-CW SS-CW 的进出水硫酸根浓度以及( b SS-CW 的出水铁浓度

6 SS-CW 的( a )根部 8000 倍扫描电镜图和( b )元素分析结果

通过铁硫自养反硝化副产物的测定,证实SS-CW对硫的利用率更高,且系统中形成多电子体系。根系SEM-EDS分析结果显示丰富的F e 2+ 和适宜的涝渍环境有利于植物根系铁膜的形成,能促进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富集,从而提高SS-CW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图7 与CH 4 N 2 O排放相关的基因丰度

图8 不 同VFCW中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a)门级别(前10名)和(b)属级别(前35名);(c)不同VFCW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的总相对丰度。(d)甲烷氧化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
通过qPCR测定与 N 2 O和CH 4 排放直接相关的基因丰度,以 nosZ /( nirS + nir K)和 pmoA / mcrA 评估SS-CW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SS-CW有着最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此外,观察到硫磺菌( Sulfurimicrobium )和硫单胞菌属( Thiomonas )作为硫自养反硝化菌属在SS-CW中富集,占比之和超过20.80%。同时,以 Methylococcus Methylotenera 为首的14种甲烷氧化菌被发现富集在SS-CW中,且SS-CW的甲烷氧化菌的总丰度是传统人工湿地的2.43倍。RDA分析结果也表明关键甲烷氧化菌的富集和SO 4 2- 和F e 2+ 相关。

9 按照 KEGG Orthology 数据库,分类出的碳代谢、电子传递系统的关键基因及其编码酶(以 EC 编号标识)( a ),以及编码碳代谢(糖酵解和 TCA 循环)相关酶和电子传递系统的关键基因的相对丰度( b

10 a )菱铁矿 - 硫底物存在下的甲烷代谢途径和( b )编码酶的关键基因的相对丰度

宏基因组分析证明,SS-CW中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丰度是传统人工湿地的1.40倍,硫-菱铁矿混合填料的存在增强了糖酵解过程中的电子供应。同时,SS-CW中丙酮酸激酶(PK)的相对丰度比传统人工湿地高18.84%,促进ATP产生,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丙酮酸进入TCA循环。此外,在SS-CW中,负责电子传递的酶的总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这也说明了铁硫胶膜多电子体系显著增强了SS-CW内的整体能量代谢,促进了能量和电子的产生和转移。还观察到逆向甲烷生成途径相关基因丰度以及与铁还原和CH 4 降解相关的 mtrA 基因和 mer 基因显著上调,直接说明铁硫胶膜多电子体系能同时促进两种甲烷消解的代谢途径。

以硫-菱铁矿混合填料作为基质的湿地(SS-CW)在长达220天的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最佳的脱氮除磷性能,总氮和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和96.3%,各项出水指标均符合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相较于传统人工湿地,SS-CW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减少了76.7%和93.4%,有效减少了湿地碳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中构建铁硫胶膜多电子体系可以实现:1)微生物活性的增强:显著提高电子传递活性,强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优化系统脱氮效果,提高系统电子利用效率;2)关键基因丰度的增加:温室气体减排和污染物去除相关基因的丰度在SS-CW中显著提高;3)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化:更多的硫自养反硝化菌和甲烷氧化菌在SS-CW中富集,形成了协同作用更强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4)代谢能力的提升:甲烷消解途径显著提升,碳代谢过程增强,电子的产生和传递活性全面提升。优化了碳、硫、氮和铁的耦合循环,为水质净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支持。

作者介绍

冯成业 ,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以第一作者在 Water Research 上发表论文一篇。

馨文 ,工学博士,济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市级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效应及控制;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污水生态处理过程中碳减排技术。担任 Water Research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等期刊审稿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等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Water research Bioresource technology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受聘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技术专家,山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技术专家。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国家重大水专项等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15)。欢迎具有环境、化学、生物或交叉专业背景的硕博研究生加入课题组。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个人主页

http://zh.ujn.edu.cn/jsxq.htm?jsid=2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