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中总结的时候了,本来应该在上周完成的总结,由于事务纷扰,不得不推迟到这一周。
记得在年初我们曾说,2016年的政策会延续到2017年,使得2017年深圳楼市大概率形成横盘沉睡的一年,无非就因为四个字:政策强压。
但是截止到2017年6月,深圳二手房已经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势头,个别片区已经出现连续五个月的五连涨。
我们说,深圳二手房存量占整个存量的八成以上,而新房成交结构较为偶然,数据失真,所以在深圳判断楼市的走向,一贯以二手房为准。那么政策强压之下部分片区的五连涨,说明了什么?
接近年中的时候,我去了北京拜访多年不见的几位校友,校友拉着我说“你们深圳的房子真便宜,相当于我们这边的5折。我要是在深圳的话,我还能再买一套,但是在北京我买不起了啊”。
后来我在她小区附近的几个楼盘转了转,理工大学西边两公里,靠近四环边上,稍微能看得过眼的小区,比如像康桥水郡这样的大社区,价格大约在15万/平米,随便一套三居室都要2000万以上,其小区园林品质远远比不上深圳后海标杆的蔚蓝海岸,而后者的价格大约8.5-9万,只有6折。
一来一去,两者的价值肯定在两倍差价以上。北京校友们很羡慕深圳的环境,以及相对白菜价的房价。深圳关内一套普通社区的大三房700-800万,价格之低在北京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要说直接拿北京和深圳对比,肯定是不合理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线城市的房价没有天花板,这是毫无疑问的。
很多人曾经跟我说,公园姐姐,深圳的房价已经3万了,一套房不吃不喝需要30年,还能涨吗?可是如今已经站稳6万。
将来即使深圳的房价再翻一倍,也不过是北京现在的房价。为什么北四环一套48平米的1居室卖到700万,都供不应求?如果你没想通这个问题,说明还没看懂楼市。但是你必须明白,供求关系中供给的紧张,决定了价格将继续持续走高。
最近的拍地,光明的楼面价2万7,龙华的楼面价5万7……开发商不是活雷锋,这分别是将来要卖到5万和8万才能保本的节奏。
回想一下,深圳房价几次大涨,都发生在政策打压、松绑之后。比如2011年打击阴阳合同、2015年“3.30”松绑。这两次事件深圳楼市都发生了长时间的横盘整理,之后快速上涨,又称报复性上涨。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政策打压,大家都会担心政策导致房价下滑,出现观望心态,但是实际上买房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被延缓了而已。
待风声一过,政策松绑了,大家突然一涌而上,那时候市场上的房源远远小于长期累积的需求,一套房几十个人争着看,不大涨简直没天理。
2015年2月,公园森林在房网发出了房价即将出现分水岭的帖子。很快,在3月份得到了印证,房价在2015年暴涨了70%。
睡一觉醒来,房价翻一倍
为什么说“睡一觉醒来,房价翻一倍”?当然,这更多的只是一种比喻,说明了当你反应过来的时候,房价又大涨了一轮,想入市,但发现为时已晚。最近一年的横盘整理,其实购房者的热情还在,购房者观望的心态还在,数量也在累积,有一些购房者已经开始出现了焦虑心态。
领袖级企业、350家上市公司云集,前海、后海总部基地的落成,等等,其实都具备了后市报复性上涨的因素。公园森林的样本经验和盘感告诉大家,距离下一轮窗口期已经不远了,可能在四季度,可能在明年一季度。
以前有个网友说投资楼市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我告诉他不是。如果说击鼓传花,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是,但轮不到深圳。
第一,深圳户籍人口占比偏低,反映出购房占比偏低,存在潜在的大量需求;
第二,全面放开二孩后,无论是教育资源紧张,还是套均面积提升的需求都在加剧——过去我们买个小三房就可以了,两房也能接受,但是现在我们需要大三房了,经济实力允许的话我们还希望买四房。过去我们买不买学位房无所谓,现在由于二孩,加重了家长买学位房的决心;
第三,外地人口占比较高,父母原来不在深圳,作为外地人,你来深圳定居了,你肯定希望将来把双方父母接过来……你根本无需发愁,即使你买的是下三烂的房子(学位差+地段偏+老破旧)将来也肯定有人会为更高的房价买单。
最后一句话总结:严厉调控能改变眼前的局势,但改变不了长远趋势。
来源:公园森林
这里有个勤劳的小妹砸(小名圈妹)
每天跟你磕叨深圳业主圈的新鲜事~
更多热评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