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架桥让过河人的“彼此”有左有右有前后
例如澳门,这座城市以独特的包容存在和发展着:
澳门小,城市的边界封闭,社会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熟人社会的特征,但澳门人知道自己不大的社会应该要多元化、流动性,才能小中见大。一面是半岛城密人安的澳门本地人常态生活的“平衡性”,另一面是“全球城市”呈现出来的对外来者的“开放性”,在澳门本地人和外来者的关系,既分又融。澳门的地方就那么大,密一点,就密出特色了,融合一点,也就融出一种包容的态度。在城市中的“彼此”活动互有交织、又各得其所,且相得益彰。
澳门人有自己的城市共识,他们知道对外来者友好,对自己才有机会,澳门在处理本地人和外来者的关系上是适宜的,这座城市释放出的善意也是有温度的,外来旅游者在澳门的客居生活体验是惬意的。澳门人对待外来者的心态也成为这座城市日积月累、平和的文明态度。澳门的建筑特色十分显著,而在我的心目中,其社会特色更加让人感怀。
好的城市社会和特色是给予所有来到城市的人们各种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好的城市文化是拥有对人的身心感知与文化异和的包容度。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停止,从小城市或乡村来到大城市,有许多人会再回到小城市或乡村,城市化或逆城市化,“人民”不断地这样在时空中交流着,在本地人和外来者的身份中转换着。中国城市化证明了:人,才是资源,“人民”来到城市在彼此陌生、冲突和包容的混沌关系中走进新时代,“来了就是深圳人”是那座城市文明承诺的一部分,敢承诺就要去兑现,在这方面南北城市有温差,我相信“以人民为中心”的好的城市才会有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