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平台旗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我们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载交互等汽车智能化浪潮。我们提供企业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工智能汽车  ·  打出“AI+OS”新王牌,这家中国厂商领跑人 ... ·  5 天前  
蔚来  ·  高速爆胎,如何「安稳」应对? ·  5 天前  
理想汽车  ·  理想MEGA首次亮相CES!全球首款支持杜比 ... ·  5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一图看懂,中大型智能旗舰MPV比亚迪夏 ·  6 天前  
小鹏汽车  ·  小鹏MONA「新年战衣」火热来袭!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智能汽车

奔驰中国,承压下行

高工智能汽车  · 公众号  · 新能源汽车  · 2025-01-11 17:24

正文

中国市场正在给奔驰施压更多的压力。


本周,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对外披露,去年,公司的新车销量下滑,尤其是中国市场对豪华品牌车型和欧洲市场对电动汽车需求的疲软两大不利因素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去年,奔驰全球新车销量下降3%,至198万辆;尤其是中国消费者正在放弃奔驰S级和迈巴赫等豪华车型,转而选择本土品牌更高性价比车型,导致公司在华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7%,至683,600辆。相比而言,该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


和入门级豪华车型相比,奔驰的中高端豪华车销量在2024年更是下降了14%,尽管去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但,整体销量的下滑,依然对公司进一步向高端市场倾斜的战略产生巨大压力。


此外,在新能源细分市场,奔驰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去年暴跌近四分之一,原因是,欧洲消费者需求减弱,同时,中国同行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理想、蔚来、问界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表现抢眼。


同时,中国市场的消费者购车预算正在进一步下探。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30万元以上乘用车交付量同比下滑7.31%;而在上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同比增长26.77%。11月,更是继续扩大,同比上年同期下滑11.13%。


此外,奔驰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白热化。比如,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认为,公司还有足够的空间实现下一阶段的增长。比如,实现渠道的下沉和销售触点的提升,包括加快在三线城市的布局,以及重点四线城市的开店速度。


更为严峻的是,更多的中国本土品牌正在重新启动豪华车型开发。尤其是智能化的持续加持,进一步撼动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根基。


本周,长城汽车新设“长城品牌超豪车BG”的消息被爆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将同时担任新品牌的董事长。这标志着长城汽车向超高端汽车进军,并成为2025年的重点战略。


除了魏建军亲自挂帅,长城汽车原技术副总裁宋东先为CEO,张晓波任CTO。这一任命在2025年1月1日小范围宣布,是长城汽车2025年的001号任命。


而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多家车企也在不断推出对标传统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并且价格竞争力尤为突出,智能化配置更是不断加码。


比如,2025年1月3日,领克旗舰全球首秀。基于大型电混车(3050mm以上轴距、5000mm以上车长)专属架构SPA Evo架构打造的领克900,就是瞄准进入更大尺寸和更高端市场。同时,华为鸿蒙智行也在不断强化在豪华高端市场的存在。


就在去年底,奔驰内部相关高层更是明确表示,公司必须尽快赢回市场份额,并改变战略,以避免全球年销量降至200万辆以下。“如果销量继续下降,从长远来看,对公司来说将是致命的。”


此外,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持续低迷。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奔驰在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的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仅为2.82万辆,同时大幅下滑39.22%。


同时,随着市场增量开始转向中低价位车型,对于奔驰来说,能否推出更高性价比的车型,更是一大挑战。就在今年初,奔驰突然宣布,改变此前制定的重点「聚焦高端」计划,转而开始将产品重点转向入门级市场。


比如,全新一代入门级轿车CLA,就是奔驰寄希望于重振销量尤其是新能源市场份额争夺的第一个主力车型。动力方面,全新CLA将同时提供混动和纯电两种版本,并且特别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专属加长,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按照计划,全新一代CLA基于最新的MMA模块化平台架构打造,并将首次在中国市场投产。除了自研的“EDU2.0”电驱系统、800V超充,还有全新的智能操作系统MB.OS,以及备受关注的无图端到端城市NOA。


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近日,有消息称,CLA在中国的投产时间预计将从今年上半年推迟到下半年。原因是,相关的软件开发遭遇延迟。而对于奔驰中国来说,2025年也将是至关重要的节点。


一方面,合资品牌在去年呈现整体下滑的态势,2025年能否止跌回升将是极具考验。目前,可以明确的是,2025年中国市场将继续保持价格战态势,尤其是20万元以下车型的智能化普及,将对传统豪华品牌占据的中高价位市场继续产生冲击。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合资品牌乘用车交付726.84万辆,同比下滑12.40%;占整体市场交付比仅为40.80%;和上年同期相比,下滑约8.7个百分点。


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合资品牌乘用车交付80.14万辆,占整体市场比重进一步下滑至34.88%,环比上月下滑约2.6个百分点。1-10月累计下滑约1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合资品牌在2025年陆续开始在中国市场交付高阶智驾功能,尤其是借助中国本土供应商的能力,有机会进一步拉近与中国本土品牌尤其是新势力的智能化差距。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时间,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ällenius曾多次访问中国,目的是进一步寻求和扩大与本地技术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落实中国市场后续新车型的本地化合作计划。


然而,对于奔驰中国,压力还在持续加大。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奔驰在中国(不含进出口)3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14.38%小幅提升至14.92%;但在40万元以上市场,则从上一年的21.75%降至20.58%,这意味着,奔驰高利润的高价车型市场正在被挤压。


同时,去年11月,奔驰官方披露,计划在未来几年大幅削减数十亿欧元的成本。截至目前,有关这些成本将如何降低以及哪些地点将受到影响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其中包括可能的潜在裁员计划。


去年底,更是有国内媒体曝出,“奔驰总部对员工下达了口头通知,宣布将实行不晋升、不涨薪的政策。同时,裁员计划和年终奖的发放也将处于待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