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圆圆(奥美创意总监)
来源:赵圆圆谈广告(微信号:addogking)
为什么在新媒体时代,广告文案写不出网络热词?曾几何时,大量的广告语作为生活场景用语被各种使用,比如:
“是你的益达。”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农夫山泉有点甜。”
“手机中的战斗机。”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今年过节不收礼。”
“我的地盘听我的。”
“谁用谁知道。”
等等一大批广告。
但现在,广告文案仿佛突然没了魔力,那些客户喜欢的、营销圈自嗨的slogan没有一句能变成网络热词,这一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的话题: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品牌营销》
接下来,我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讲义,本篇约40张图,阅读时间大概10分钟,请不要在过马路,做公车的时候阅读,最好在饭前便后、沙发床头阅读。
开篇
2016年,
牛津词典评选出的年度热词是这个:
post-truth,即:后(伪)真相
post-truth 不是指事后明,而是指真相没有影响力了,有煽动力传播性的文字反而更能左右民众,哪怕它说的不是事实,类似《震惊,英国如果脱欧居然有这么多好处》,《快看吧,川普才是真正的受害者,BBC禁播内容露出》
还有一个热词,是由澳大利亚麦肯创造的
“低头族”
(哇!广告公司文案扳回1分!)
还有一个正能量词:
反键盘侠
(中国太需要这个了)
牛津词典收录的关于中国的新词,依旧是美食类为主,并且偏华南港台地区,看来我大吃国形象很稳固嘛。
2016中国网络流行语,是我参考了几个精选榜单之后总结出来的,段子手、明星,甚至政府官媒都有所贡献,但广告圈的贡献少之又少,要是硬怼,有半句算是文案写的吧,大家找找看是哪一句?
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热词出现,旧的热词消失,照这个速度下去,我们的语境正在被不断的解构和重新结构。
中文发展史
为什么有些词会火,有些就不会,让我们先来深入的了解一下中文的发展史:
看完这几页ppt很吓人是吧,不知不觉中,中文已经变成了中日韩文。现代中文的进化,确实受到了各种舶来文化的影响。
也就是说,研究中文流行语,可能你先要研究一下世界流行文化。宽阔的知识面,对世界的更广度了解,看起来是写出流行语的前提之一。
圈层语言
同时,如果知识面是广度,那么从深度来看,也要有所涉猎,比如我们常说的圈层,也正在像方言一样,渐渐形成了独立的语言体系,如果你是圈外人,很可能就听不懂了。
下面我总结了几个圈层的常用词,试试看你能读懂多少?
这是B站日常的一些弹幕,我把一些常用词做成词云,你认识几个?
同样,我把几个词汇量比较大的圈层做成词云,自我审视一下,你能看懂多少?
B站的语言体系,常用词汇已经突破了2000个。而百度贴吧的戒赌吧,则贡献了:“老哥”“稳”两个社会热词。
去年最大的亮点来自手游阴阳师,游戏产品中诞生二次元热词这个不罕见,罕见的是一些词已经打破了次元壁,开始运用到了更多现实场景中。
品牌传播语言变化
中文语言变化讲完了,圈层语言讲完了,一个横轴一个纵轴。接下来讲讲品牌传播语言的变化。
费劲推的产品名,用户根本记不住,扭脸就给了个“俗称”。
每次tvc都落款的slogan,还不如一句广告旁白影响力大。
大家都在坐等“索尼大法好”这句假slogan转正。
“卡姿兰大眼睛”变成了一种自黑道具。
加多宝的slogan被用来形容雾霾。
“好高兴啊,又吃成长快乐了”使用场景变成了“新技能get”。
那些广告公司写的案名也好,slogan也好,在新媒体中扩散的过程当中,进入了一种“不受控制”“也不知道哪句会火”“火起来也控制不住”的状态。有些广告语被玩坏,好像也和广告公司没有半毛钱关系。
扩散规律
乱归乱,还是能找到一些规律的,起码指导我们以后写文案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扪心自问这六个问题:
以前写文案,讲究:
准确,押韵,双关,内涵,CFA,RTB,感性,理性,功能等等。
现在写文案,讲究:
开放句式,有故事,口语化,带情绪,多场景应用等等。
每次下笔之前,先把客户部给的brief放在左手边,再把最近的网络热词打印出来放在右手边,写的时候,用客户的需求审视范围,用流行的语境代入思考。
成功法则
最后这一页,一个最基础的社会化语境下的品牌营销法则。并且举了个例子:你只要写出了真正有社交属性的文案,群众一定会帮你玩儿坏的。
Before
After
文案们,
加油啊!
2017年网络热词全靠我们了!©本文系原作者所有,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分享 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