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发布  ·  2024胡润中国500强出炉!这两家龙岩人创 ... ·  9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2024胡润中国500强出炉!这两家龙岩人创 ... ·  9 小时前  
江西药品监管  ·  江西省医疗器械经营监管工作获国家药监局通报表扬 ·  11 小时前  
安徽市场监管  ·  纪法小课堂⑬失“效”服务要不得 ·  19 小时前  
西安头条  ·  阿里官宣大消息! ·  昨天  
西安头条  ·  阿里官宣大消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山西一妈妈举报雪糕外形色情辣眼睛,带坏孩子:看到视频后,我当场无语了...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7-31 07:00

正文

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确实很重要,可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多元文化的发展,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受到了很多挑战,很多家长对此忧心忡忡。


可社会发展的脚步无法阻挡,孩子终究还要长大,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所谓的不良信息影响,父母没法呵护他们一辈子。


为孩子营造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无可厚非,但不代表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去回避一切潜在影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孩子在未来又该如何去面对现实生活?



山西大同一位女家长在网络上发声,称孩子买的雪糕外形辣眼睛,会严重误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很坦白地说,这个雪糕的外形确实很特别,呈葫芦形状,后端是灌装和密封口,前面是吸嘴,食用的时候需要剪开,类似的食品在超市其实也有不少,主要以儿童休闲饮品为主,估计也是厂家为了差异化竞争,吸引儿童食用兴趣而设计的包装。

视频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各方看法不一。迫于舆论压力,雪糕厂的负责人也不得不出面回应 。

他解释很干脆:

这雪糕外形设计是申请了专利的,跟避孕套没有任何关系。

卖了20多年,也没见哪个孩子说像避孕套。

这不是雪糕有问题,是人的思想有问题。


说实话,这次我站厂家。因为如果不是有人刻意诱导,这款雪糕外形,我真是不会联想到避孕套。乍一看,我怎么觉得有点像葫芦娃呢?


当然,有人非要说是它跟避孕套有关联,那也可以。

只是以这种逻辑,那茄子是不是也不能卖了?黄瓜是不是也别让孩子接触? 万一让孩子产生误会怎么办?

两个字,荒诞。

这样荒诞的事还不少。

去年五月,深圳某小区电梯内有安全套广告投放。

一经播出,业主们炸了。

纷纷跑去投诉。

“这小孩看了我怎么跟他解释?”

“少儿不宜,影响不好!”


河南郑州一住宅小区也出过类似投诉。

这些家长,就是跟避孕套广告过不去。


说到无脑投诉,就不得不提下《珍爱生命》这本教材。

作者刘文利是性教育专家,跟李银河、潘绥铭都是好友。

2007年起,她就致力于研发小学性教育课程。

历时十年,直到2017年才编写完全套课程。


书中价值观非常正。

里面有谈及“传统男女文化意识形态”。

并解释说,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是对男性的限制。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社会性别已经落后,不适用现代文明的进步。


书中还会教孩子如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女孩,也教男孩。


荒诞的是,这样高含金量的教材,居然遭到大面积网友举报。

来看看网上反对的声音。

有人举报理由是,教材书说得太赤裸了,大人看了都脸红,孩子看了更不得了。


好好一本性教育教材,硬是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黄色读物。

没有哪个教材经得起这样大规模投诉。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这册黄金性启蒙教材被迫下架。

社会对“性”敏感到如此地步,这带来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性教育缺失。


海口网做过一份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55%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性”闭口不谈。

同时,有74%家长认为,学校所谓的性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新华社发布一项数据调查, 接受过性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不足6成。

大学尚且如此。

中学或小学,情况就更不会乐观。


有因必有果。

性教育缺失可不会让孩子变得“纯洁”,而只会把她推向更深渊处。

谭嗣同曾在《仁学》里提及,希望学者能够致力于性教育,向国人普及性知识。

而至今人们仍认为性教育“羞于启齿”,可见在性教育普及的道路上,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将其上下求索完整。

部分父母会认为过早的普及性知识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以及担心自家孩子容易因为“超前的”性知识而学坏。

而他们,却忽略了缺失的性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任的重要角色以及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

首先,国人对孩子性教育的普遍缺乏,会大大增加孩子受到侵犯的概率。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性侵犯,更不懂得在受到伤害时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父母们对孩子传递的性羞耻概念,也让孩子在受到伤害时不敢向父母张嘴叙说。

更多的是选择独自隐忍消化,并且会长期处于自我自责与害怕的情绪当中。

当这部分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时,就很容易让部分孩子因此选择过激的人生走向。

其次,性教育的缺失容易让其中一部分孩子对“性”丢失边界感,弄出很多笑话甚至是在犯罪的边缘徘徊。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在身体的某些器官上出现不同变化,许多孩子会对此感到好奇,为什么男生和女生不一样。

部分孩子会将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上,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会在男女有别的界限外默默好奇。

但是,也不乏部分孩子因为过度的好奇以及性教育的缺乏而被诱导走向犯罪的道路。

最后,性教育的缺失可能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