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都周刊  ·  何小鹏,重磅官宣! ·  昨天  
新华社  ·  新纪录!90.2亿人次! ·  昨天  
笛扬新闻  ·  注意!柯桥要发这笔钱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定投真的适合你吗?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0-12-18 21:22

正文

投资理财领域近些年最流行的方法,就是定投了。


定投的基本原理是,不去预测市场的涨跌,通过定期、持续的投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在价格低位积累份额,从而降低平均持仓成本,等到价值回归到中高位时卖出赚取利润。


所谓“傻瓜式定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买入固定的金额,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 主流观点是尽量减少交易,最好只买不卖,先定投20年看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大盘整体上涨,长期积累的投资总会收获不菲的汇报。


正常来说,只要未来若干年还有牛市存在,赚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大多数人的傻瓜式定投最后以惨淡收场呢?


导致定投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种,投资标的的选择、市场走势的分析、投资者心态等都与之相关。雪球专栏作者、具有15年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刘诚认为, 决定开始定投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



定投真的适合你吗?

文|刘诚

经常有朋友问我关于定投的问题,今天写篇文章,系统说一下。


关于定投的问题通常是下面这样的:


听说现在港股机会很好,那我可不可以从现在开始定投港股?


听说现在可转债机会很好,那我可不可以从现在开始定投可转债?


我之前说过,“提问的高度决定了一个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排名”。上面这两个问题本身,都是有问题的。


定投这个词现在很热,但是我发现多数投资者没有真正理解定投是怎么回事。先说结论: 定投不是一种投资策略,而是解决特定问题的特定办法。


解决的是哪种特定问题呢?解决的是“收入多,资产少”的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多和少,指的不是绝对值,而是比例。


什么人符合“收入多,资产少”的特征呢?举例来说,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他面临的处境很可能是这样的:每年收入15万元,但现金存款只有3万元。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能看明白此时的某个投资品类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那么他应该怎么办?是的,应该把每个月花不完的钱投进去,如果此人花钱比较没有节制,出于跟自己争斗的目的,那么也可以在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先投一部分钱进去,然后用剩余的钱维持生活。一个我们无比熟悉的行为呼之欲出——定投。


他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吗?假定他对投资机会的判断是无误的,则这种“定投”行为显然是正确的。但是有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个刚毕业的学生为什么选择定投?是他自己愿意定投的吗?不是!是因为他没钱。当他面对一个很明确的投资机会时,他显然更希望自己当下就有很多钱,可以直接用来投资,而不是一个月一个月慢慢地赚,然后一个月一个月慢慢地投进去。


那么,问我要不要定投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呢?我今年30岁了,身边已经没有刚毕业的朋友,而且我的朋友多数年纪都比我大,所以问我这类问题的,通常都是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甚至已经继承了一部分家业的人。


他们的自身情况和刚毕业的学生正好相反,“资产多,收入少”,同上,这里所说的多与少,也是指比例,不是绝对值。假设一个人的资产是1000万元,但每年的收入是30万元。这种资产收入比例,在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中特别常见。我们要知道,在这样的资产结构下,收入其实没什么意义。而定投是干吗用的?是解决“收入多,资产少”的问题的。对于情况相反的人,也就是“资产多,收入少”的人,定投没有任何道理。重复一下这句话:定投不是一种投资策略,而是解决特定问题的特定办法。


假定我现在的资产配置,是“X %股票、Y %债券”,如果此刻不管什么原因,有人突然给了我一大笔现金,这笔现金是我资产的10倍,那么我该怎么办?我该把钱分成30份,然后花30个月慢慢把这笔钱配置到我此刻最想拥有的资产上吗?显然是不应该。


如果一个人手中有大笔现金,看到了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却选择定投,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其实不确信自己看到的是否真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投资机会。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判断市场的“系统性机会”和“系统性风险”,定投是不能帮他解决任何问题的。把资金切割成30小份慢慢投,只会把问题变得更复杂。试问,如果你连此时此刻有没有系统性机会都不能判断,那么你又怎么知道未来30个月是什么情况呢?


说到这里,容易产生一个误会。请注意,我不是说当你看到一个投资机会,就应该立刻把全部的钱都投进去。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投资者,以自己的能力圈为基础,你应该知道当下最合理的资产配置(股债比例)是什么样的,然后确保把自己的资产配置成最合理的状态。如果你发现自己不知道此刻最合理的配置是什么,那么你应该好好学习投资知识,而不是通过“定投”来熨平自己的恐惧。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知道此刻最合理的配置是什么,那么你投出去的每一笔钱都是在赌博。如果你的每一笔下注都是赌博,那么把钱分成30份或100份,并不能把赌博变成投资。


如果我认为“X %股票、Y %债券”是此刻最优的策略,那么不管我的资产是突然多出一个零,还是突然减少一个零,我都应该把我的资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整为这样的结构。


当然,对于某些体量过大的机构,为了避免冲击市场而选择慢慢买入是合理的,但那并不是定投,也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定投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投资。先不说结论对不对,这个目的首先就是不对的。 投资应该在标的物上分散,不应该在时间上分散。


尤其像A股这样的市场,它大部分时间都是被高估的,在时间维度上做分散,有害无益。分散投资的目的,是在明确的系统性机会中实现大概率下的平均赢。但是在时间层面上,当我收到新的资金时,我只希望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当下最合理的配置。


最后再厘清另一个误解:动态再平衡不是定投。虽然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动态再平衡从行为上看,很像定投,但内在逻辑完全不同。假设我们在市场整体市净率为1倍的时候,配置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是5∶5,接下来市场整体市净率跌到了0.8倍,我们将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变成6∶4,然后市场继续下跌,整体市净率跌到了0.6倍,我们又将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变成7∶3。


这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典型的投资节奏,这一系列行为从时间顺序上看,似乎跟定投没有区别。但根本的不同在于,如果市场不是一路下跌,而是持续上涨,那么此时基于“估值”的逻辑去投资的人,会主动降低股票的比例,而基于“定投”的逻辑去投资的人,则会继续买入股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