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让基金专户走入公众的视野,《
上交所:兴业银行中国平安异动系中信建投基金专户卖出导致》,在这件事情中,基金专户扮演的通道角色,所谓通道意思就是这个账户的交易决策名义上是基金公司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下事情搞大了,估计基金专户产品马上就会受到证监会的重点关注了……
问题来了,基金专户到底是啥?专户产品源于证监会的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
这个办法修改过几次,目前版本是2012年的……
基金公司专户产品有两种,一对一专户,一对多专户,从名字上看你就明白了,前者一个客户,后者有多个客户(不超过200人,认购门槛100万元)。起初专户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的所谓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
你知道基金公司那么多,有的公募的业绩都难以持续,更何况专户产品。早在2012年专户产品旗号就是
绝对收益
,但是这个东西比较难以实现。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养不起大牌投资经理,没有投研实力,而且发公募基金基本都是亏钱,咋办? 总要有一个活路啊……
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金融监管还是分业的,所以存在制度套利,需要通道产品。起初,通常的主要职责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向增发客户通常不过10个人。 那你说,客户直接出钱
不就行了,还非要通过专户产品参与定增啊,原因有两个:
-
配资上杠杆:
你要买10亿的定增股票,非要出10个亿吗?你看看人家薇姐姐,6000万就能收个上市公司,配资上杠杆多重要。所以,有定增来了,二股东(专户产品列后)通常出个3个亿,向银行(专户产品的优先)融资7个亿…… 什么二股东连3个亿都拿不出来,还要参与定增,没关系…… 一个亿总有吧,一个亿列后套银行2亿优先,合起来3个亿,再作为列后,再套银行7个亿优先……不就10个亿啦!
-
规避人数限制:
搞个定增给100个员工持股,人家规定,定向增发不能超过10个客户啊,那就把这100个员工打包成一个专户产品不就OK了……
再后来有了基金子公司,就会出现基金母公司专户产品与基金子公司专户产品的区别,相对而言,基金子公司专户这个通道更好使用。
当年号称,万能神器,绝对是通道之神器
,而且没有净资本限制,但是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
那为什么后来,游资或者大户看上了基金专户呢? 主要交易所对当年的”敢死队“大压的太厉害,个人账户总会给很多交易限制。所以,大家都开始披上专户外衣,混入高大上的队伍…… 这类都是大户,喜欢一对一专户。或者自己承包几个一对一专户。 这个产品名称是 基金公司——托管人——委托人的模式,名字够长!! 而且可以干一票换一次外衣!
通常基金公司只管风控,交易靠远程客户端,大户自己下单……享受VIP待遇,比如申购转债可以有20倍杠杆,申购新股啥的,有些优势逐渐消失,但是必经可以在隐藏中浑水摸鱼……
在后来,不是有的基金公司连公募基金的壳都来做打新通道…… 证监会领导最近半年都是干这些事,这些都是监管与金融机构之前的事情,跟我们小散户没啥关系…… 但是,这次突然露出马脚……兴业银行与中国平安……这个是大盘股,还有许多小股票莫名的跌停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其实,我也想包养个专户产品,关键原因、核心问题、根本理由还是没钱!!
勤劳的老郑,最近以码字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