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受一顿饕餮盛宴后,你会自愿打赏服务员么?
文| 铅笔道 记者 王琳
►
导语
弓晨的办公室内有一个赏牌墙,上面挂着众赏服务过的1000多个商户:西贝、黄记煌、很久以前、云海肴……这已覆盖全国较为知名的餐饮商户。
业绩不错,但弓晨并未放松警惕,他一直在寻求新的业务模式。
去年,行业里做线下打赏的第三方机构还有很多,如赏呗、易点点、鲜老虎,到了今年大多都已偃旗息鼓。 弓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仅靠为餐饮服务人员制作专属二维码,顾客可扫码打赏或评价服务质量这一点,难以为继。
众赏在此基础上引入内部打赏机制,并为雇员开辟除职级以外的晋升通道。
简而言之,平台依靠内外部打赏总额、频次、评价等因素对员工排名,将服务员分为L1、L2等九个等级,排位靠前的雇员可以收费传授经验。
看着竞争对手倒下,弓晨的心里似有一团火,他期待靠着新模式打出一番天地。但前路几何,无人得知。
注:弓晨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去年3月,北京798艺术区的夜晚,激情与热血撞出灵感,有心人将想法写进现实。
宋吉和弓晨,两个餐饮业的老油条聚在这里,他俩的年龄加起来超过80岁,前者是很久以前(餐饮品牌名)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后者曾为其做过“约撸”的小程序,让用户在线约会撸串。程序两周内上线,已有数十万用户。
老友相聚,聊感情之外谈得更多的是事业。宋沉思片刻,“我有这么个点子,你愿不愿意试?”
他想让弓帮忙做一个打赏的系统。
此前,他曾花2个月短暂尝试微信点对点打赏,但此法统计不方便,无法得知员工表现。
弓马上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项目轻启动,不用和财务、运营挂钩,企业决策成本低,可随时启动也可随时叫停。但打法只有一个:快速占领市场。
宋吉有着商人普遍的精明。他表示项目同时给了另一个名为赏呗的公司做。对方已于三周前开始筹备。赏呗主创团队在厦门,是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为公平起见,宋分给双方各20家很久以前(烤串店)的店铺。
彼时弓晨和施琦正在做海底捞内部孵化的项目——餐饮信息系统与娱乐营销系统。但大企业内部审批流程复杂,对于互联网需要较大成本培养用户,他们无法理解,不愿意注入过多精力。而外界投资机构也不愿意介入传统企业内部孵化的项目。弓晨和施琦商量了一下,弓晨决定离开海底捞,独立融资来做打赏这个项目。
他迅速招募了3个程序员,向朋友借了一间办公室,拿了几个折叠椅,几个小伙子开始写程序。同时,弓晨用一周时间找来了3个BD人员。由于没有办公场地,他们只能在天通苑附近的一间咖啡厅忙碌。
餐饮老兵岂能输给大学生?许是顽固,或是傲气,
三周后,众赏上线。
团队为餐饮服务人员定制二维码,服务员佩戴胸前,顾客扫码打赏,对服务人员评价。为不打扰顾客用餐体验,他们把打赏分为两个时段:菜品上齐和用餐结束。
接下来,就是如何快速占领市场。弓晨想借力得先找到有力的人。
5月的北京已是燥热。宋吉举办了一次宣讲会,主要介绍打赏功能,台下坐着诸多餐饮大拿,其中就有西贝的老板。
会议结束,来者三五成团讨论着这个不算新兴的事物。宋吉将西贝老板拉入办公室。对方表示光有外部打赏还不够,自己愿意出钱去做内部打赏,以此提高员工积极性,改善门店服务水平。
除了宋吉带来的资源,弓晨还借力众赏的天使轮投资方之一——黄记煌创始人。
弓罗列了一份名单,上面有30多个目标企业,他把名单递给了黄记煌老板。从中,弓晨获得多个较大型餐饮老板的名单,如外婆家吴国平、将太无二刑力、眉州东坡郭晓冬等。“跟员工谈没有用,要直入领导层。”
人脉是资源,但不能总用。
大多数情况下,弓晨率先上阵去谈商户。也是在5月,弓晨北上拿下了哈尔滨的辣桩。他和团队针对辣桩的员工及其管理层进行培训,包括话术培训、流程培训、相关礼仪等。
◆ 管理者后台界面和商家后台界面
此外,弓晨还会参加行业展会。
他称这是空军轰炸,根本不知道炸出谁。对于商户的选择,他们只谈正餐行业,因为正餐对服务有要求,快餐追求速度。
此时,产品的功能也在不断优化。
众赏将功能分为先评价后打赏、先打赏后评价、只打赏、只评价等5种方式。弓坦言,打赏价格根据餐厅规格略有差异,价格从1.88~50元不等。
8月,一则新闻引起波动。该新闻称南京大排档某服务员向顾客索要赏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吐槽声蜂拥而至。消息显然对团队不利,弓晨的心里也有点儿怯。而后,行业协会发表声明:打赏是消费升级的方式,支持互联网创新。看到声明,弓晨长舒一口气。
为此,众赏指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顾客打赏服务员的钱会被系统冻结12小时才能提现,期间顾客可以反悔退回。若服务员向顾客索要赏金,计入黑名单,不能再接受打赏。
同时,应西贝需求,众赏推出内部打赏机制。
企业拿出一笔钱,存到平台,并下发到管理层。店长日常管理或高层巡店时可选择目标性打赏。具体而言,若企业这个月想提高清台速度,管理层可对清台速度快的服务员打赏,以此改进餐厅服务水平,给出即时激励。
截至去年年底,众赏已经覆盖2000多家门店,500多商户。
弓晨明白仅靠打赏注定走不了多远,得寻找新的业务模式。而此时,他已受资金钳制:账上仅有20万元。
12月,大风、蓝天、雾霾像是提前签订了协议,交替出现在北京上空。肃杀的资本环境让弓晨的求援之路跌跌撞撞。
他和核心团队达成共识:3个月不要工资,只给员工发工资。随后,他们提前支付了2个月房租,期盼资本的好消息。支撑他们的还有商户不停发来的需求建议。
期间,他曾找过投资经理,但对方并不感冒。原来,一些投资人有自己的喜好,他们偏向2C的买卖。还有些投资人看不懂项目的意义。
为尽快获得融资,主创人员兵分几路对接资方。施琦(众赏合伙人)和弘毅资本餐饮行业总经理王小龙、弘毅资本赵令欢的接洽为团队带来转机。
◆ 众赏办公区内有一个赏牌墙,上面贴着其曾今服务过的部分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