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旧换新带动需求释放,自主份额持续提升。
2024前11月行业销量超2400万辆,2024H2起,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的逐步体现,内需销量持续超预期,贡献了行业销售的主要增量。展望未来,“两新”政策支撑方向明确,有望持续托底行业需求。格局方面,自主品牌车型在智能驾驶与电动化方面的领先优势明显,截止2024年11月零售份额已达64%,较2022年初提升接近20个百分点,并有望进一步提升。
2、高阶智能驾驶落地提速,行业进入平权时代。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本不断降低,消费者接受度越来越高,智驾已成为汽车购买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2027年,全球L4-L5级渗透率有望从2024年的0.1%,提至4.4%,增长空间大。对于车企及供应链,未来主要三大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更强,推动L3商业化加速落地;2)搭载车型价格持续下探,消费者实现高阶智驾平权;3)智能驾驶功能持续演进,预计从“城市NOA”快速迭代到“车位到车位”
。
1、指数编制规则:精选智能汽车主题股票。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选取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以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智能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
2、指数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从指数成分股涉及概念来看,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在5G应用、无人驾驶、TMT、消费电子产业、行业龙头等概念上的暴露较高,主题特征鲜明。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华夏中证智能汽车ETF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1、华夏中证智能汽车ETF的基金代码为159888,基金于2021年5月21日上市,基金投资目标是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本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
2、基金由司帆先生管理,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的被动产品投资管理经验。
基金管理人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管理规模持续行业领先,各类产品线齐全。
行业销量:2024前11月超2400万辆,新能源、出口贡献主要增量。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300.1万辆,同比+15%,前11月累计销量2443万辆,同比+5.2%。其中,上半年销量增长主要受益于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下半年起,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的逐步体现,内需销量持续超预期,贡献了行业销售的主要增量。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推动国内需求释放: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开展汽车以旧换新,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大幅提高的补贴金额。
分价格带,2022-2024H1,行业中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持续提升,2024下半年受补贴政策影响,低价车型占比有所提升。
2022-2024H1期间,行业10万元以下/10-15万元/15-25万元价格带,销量占比分别累计-2.7/-1.7/-0.4 PCT;而25-35/35-50/50万元以上价格带,销量占比分别累计+1.5/+2.1/+1.2PCT,增换购比例提升的背景下,整体高端化趋势明显。2024下半年以来,受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影响,中低端价格车型销量占比重新提升,10万元以内/10-15万元价格带,相比24H1销量占比分别+2.2/+0.9 CPT。
与车型趋势一致,截止2024年11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已达64%,较2022年初提升接近20 PCT,对应主流合资的零售份额从2022年初的41%降至目前25%,而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24Q3前,尚能维持在12-16%区间,随着下半年自主车型的新一轮车型热销,目前市场份额,已经降至9-11%区间。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2024H2以来内需持续超预期,目前自主/合资品牌均处于高景气区间,截止2024M11主/合资品牌库存系数分别为1.07/1.10。
消费者教育加速,智能化快速发展,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本不断降低,消费者接受度越来越高,智驾已成为汽车购买的关键影响因素。分级别来看,L1-L2+级别智驾已较为成熟;L3级智能驾驶方面,2024年小鹏、理想等车企实现城市NOA,为L3落地元年,我们预计2025年L3渗透率快速提升;L4-L5级仍处于发展初期,基于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2026年全球L4-L5级渗透率分别为0.1%/0.6%/1.3%,2027年有望提至4.4%。
趋势一:政策支持力度更强,推动L3商业化落地。
各国加速自动驾驶相关法规制定,全球已有17个国家制定或修订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典型国家如德国、日本和美国。国内正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明确支持L3商业化应用,特斯拉也已通过国家汽车数据安全要求检测。
趋势二:价格持续下探,实现高阶智驾平权:
目前,从标配看,城市NOA主要集中在25-30万元价格区间,占比25.8%,主要车型有理想L6、小鹏G6/G9等;从预埋看,主要集中在25-30万元价格区间,占比38.9%,主要车型有Model 3/Y、小米SU7等。但可实现城市NOA的车型价格正在逐步下探,2024年前三季度15-20w标配城市NOA的乘用车比重达1.0%,而2023年仅20万元以上车型才可搭载该功能。高阶智驾车型正向10w+价格带推进,包括丰田、奇瑞、小鹏等在内的多个品牌展出20万元以内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如小鹏MONA M03、丰田铂智3X(2025年初上市),均可实现城市NOA,做到全国都能开。
趋势三:功能持续演进,从“城市NOA”到“车位到车位”:
2024年主要为城市NOA的开城阶段,截至2024年底,主流车企均已实现全国全量推送城市NOA,但落地速度有差异,小鹏、华为、理想率先完成,其他车企多于Q4实现全国都能开。“车位到车位”成为最新的智驾体验标准,背后包含全场景覆盖、应对复杂路况、连接泊车功能。特斯拉、华为、理想、小鹏、小米、极氪六名智驾玩家,都进入「车位到车位」的竞争中。节奏来看,理想、华为已经在年底全量推送了「车位到车位」功能,小米、小鹏、特斯拉都开启了不同程度的内测,都预计明年开启全量推送,极氪则预计明年一季度分批推送,Q2全量推送。2025年第一梯队的小鹏、华为、理想将重点发力车位到车位功能,其他车企进一步夯实其城市NOA的能力。
二、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指数简介: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选取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以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智能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
同中证全指指数的样本空间。即指数样本空间由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A股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2)科创板证券和北交所证券:上市时间分别超过一年和两年;
(3)其他证券: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证券自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在前30位。
(1)对样本空间内证券按照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 20%的证券;
(2)将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以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公司作为智能汽车主题待选样本,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汽车硬件软件提供商,整车厂商,互联网厂商,行业应用供应商等;
(3)在上述待选样本中,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前80只证券作为样本。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重仓股紧扣智能汽车主题,聚焦智能汽车行业的龙头股。
从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来看,截至2024年12月7日,指数前十大权重累计占比46.45%,主要聚焦于智能汽车相关产业的科技龙头。例如指数前三大成分股分别为欧菲光、科大讯飞、闻泰科技,权重分别为5.77%、5.71%、4.68%。
从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布局电子、汽车、计算机行业。
截至2024年12月7日,指数成分股涉及6个中信一级行业,主要以电子、汽车、计算机等行业为主,这3个行业累计权重占比达到93.46%。从中信三级行业来看,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于汽车零部件Ⅲ、消费电子组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新兴计算机软件等行业,这几个细分行业权重均超过5%,累计权重占比超过70%。
从成分股市值分布来看,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均衡。
从具体成分股的市值分布来看,指数在各个市值区间均衡配置,其中市值为1000亿以上的成分股累计权重为18.32%,市值500亿到1000亿之间的成分股累计权重占比达17.44%,市值200亿到500亿之间的成分股累计权重占比达35.68%,总市值在200亿以下的成分股累计权重占比为28.56%。因此整体而言,指数在大、中、小市值风格上均衡配置,市值分布较均衡。
从指数成分股涉及概念来看,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在5G应用、无人驾驶、TMT、消费电子产业、行业龙头等概念上的暴露较高,主题特征鲜明。
从具体相关概念来看,指数在5G应用、无人驾驶、TMT、消费电子产业、行业龙头等概念的暴露度分别为71.51%、70.12%、66.40%、59.66%、59.61%。而且指数在基金重仓、成交主力等概念也有较高的暴露度。由此可见,指数成分股具备鲜明的智能汽车主题特征,同时具备较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机构认可度。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不论是从PE估值还是PB估值来看,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的估值水平都处于历史低位,所以指数继续向下杀估值的空间比较小、向上修复的空间比较大。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的盈利能力突出,预期指数未来盈利高速增长。
从指数的万得一致预期来看,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2024、2025、2026年预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1217、12607、144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78%、12.39%、14.32%;预期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790、9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8.67%、29.04%、22.26%。因此,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的盈利能力突出,预期指数未来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增速较高,成长性可期。
三、华夏中证智能汽车ETF基金投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