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2.7亿欧元购国米70%股份。
即使是请来了名帅卡佩罗,风雨飘摇的江苏苏宁依然坎坷。
18日晚结束的足协杯1/4决赛首回合较量,江苏苏宁坐镇主场被中甲球队上海申鑫2比2逼平。两度领先,又两度被追平,这样一支赛季前雄心壮志的球队,又一次在主场遭到了球迷的倒戈——有球迷甚至在看台上打出“还我苏宁,输宁滚蛋”的标语。
在成绩持续低迷的同时,苏宁的对外体育投资行为也遭受了质疑。在18日晚间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中,讨论了“企业对外投资,谁在非理性”的话题。节目就举例了苏宁集团的海外体育投资倾向。
或许,苏宁只是中国众多企业对于足球投资的一个缩影。可这样的投资,真的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吗?
在18日晚上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里,“企业对外投资,谁在非理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这源于18日国家发改委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表态——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院、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这样的表态反馈到体育板块,最显著的情况就是在2015-2016年期间,中国本土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经达到12支,耗费资金超过150亿美元。
节目中也以苏宁集团收购国际米兰为例,分析了体育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
数据显示,苏宁集团出资2.7亿欧元控股的国际米兰俱乐部已经连续5年亏损,总亏损额达到了2.759亿欧元。
“对中国企业来说,当他们接盘俱乐部,也就意味着要深陷财务亏损泥潭。”
这样的收购究竟是为了什么?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的话让人深思:“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海外收购体育俱乐部——购买AC米兰就是一个标志事件,中国资本首次实现完全控股世界顶级俱乐部。
而对于苏宁和国米,海外投资的成功却没有体现在成绩上。
根据西班牙《马卡报》报道,上个赛季苏宁老板张近东在国米花费了1亿5780万欧元,可从赛季积分榜来看,国米上赛季仅仅名列意甲第七。
大批资本注入,还没能在海外开花结果,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已经先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苏宁收购国米后,上赛季的联赛亚军江苏苏宁本赛季则成为了半程的“副班长”。目前联赛已经进行了17轮,苏宁1胜8平8负,积11分排名联赛倒数第二,保级形势不容乐观。
再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另一个金主,收购AC米兰的李勇鸿身上。
从今夏的转会市场来看,中资力挺的AC米兰已经先后买下多达10名球员,总投入也达到了1.9亿欧元。事实上,这样的转会支出,已经让李勇鸿超过切尔西老板阿布,成为足球历史上首个赛季花钱最多的球队老板。
可是,与他在市场上的大投入相比,他的收购背景也被遭遇质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筹集资金,他李勇鸿曾向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借款。而事实上,去年亏损高达6000万英镑的AC米兰想通过球队自身短期实现盈利并不现实。
根据《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越来越多的大手笔投资出现在各种领域内,而在体育板块,很多企业把目光盯上海外一些知名俱乐部,通过收购、注资等方式进行体育相关的投资。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隐忧。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尹中立就表示,多数企业境内负债率都很高,而这些借来的钱一旦在境外投资出现失误,其实是增加了境内的金融风险。
“如果完全是自己的钱在外面干什么都可以,但问题是它的钱来路不是自己的。”
除了过度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外,体育产业的投资还普遍存在着回报周期长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目前在体育产业的投资并不成熟,更多的是一种以资金注入的形式,这样的风险极大,且回报收益并不算高。
据北大光华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上市新三板中有41家和体育概念的公司,整个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40个亿,而每家公司平均的净利润亏损达到1100万。
首席体育官秉承产业发展规律,深入体育核心资源,脚踏实地,精耕细作,为助力和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