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做書  ·  1月的15本新书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新的一年,用正念,遇见更好的自己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钱币博物馆出品,可以一生佩戴的五帝钱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那时我们还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一个“乙方”地图编辑,我用6年时间做了这两本书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1-03-11 15:26

正文

我是个地图编辑。


很多人都会问地图编辑学的是什么专业,刚开始自己还会穷极所有的知识储备去解释什么叫作地理信息系统,多数时候得到的反馈都是“哦”和不失礼貌的微笑。后来再有人问,就直接回答“画地图专业”,效果好了不少,很多人都会惊喜地说:“还特么有这专业!”


地图编辑实际上是和设计师一样的“乙方”职位。幸运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地图的理解能力比色盲对颜色的理解能力更强一些,所以,地图过稿率异常的高。最膨胀时期的我一度认为,能阻止地图发稿的只有发放审图号的自然资源部,编辑和甲方爸爸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微不足道的坎儿。


也许天底下所有的老板看见员工得瑟都会不得劲儿,我的老板,更是如此。于是,“地图会说话”这个淳朴的概念在六年前的总经理办公室诞生了。几个人,具体怎么说的已经记不太清了,歌词大意应该是:“你看,我们有个地图编辑,但是他挣不来钱,我们不如给他找点活干,万一事成了能小赚一笔,不成的话也能让他忙活起来。”


虽是调侃,这个想法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地图编辑的发展轨迹。“地图会说话”项目的初衷是,地图这种事物虽由来已久,但纯地图类商品市场小、投资回报率低,所以希望将地图与其他内容结合,扩大受众面。于是,与地图天然相关的几个学科——地理、历史和地缘政治,成了主攻方向。


正是同一时期,曾火爆天涯论坛、至今还有人在蹲等更新的网帖“地缘看世界”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作者“鄙视抢沙发的”(温骏轩)在论坛上分享自己对于国际时局的观察。他的解说细致全面,地理、历史、政治、文化融会贯通,并且总会配上相应的地图,从全局搭建起一副立体的地缘历史框架,即使是小白也可以通过阅读他的文章逐渐摸索出一套分析问题的方法。


联络之后,双方一拍即合,“地图会说话”这个概念开始落地并进入实质化的产品阶段。《谁在世界中心》应运而生。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作为“地图会说话”的第一个产品,《谁在世界中心》前后用了三年时间,除了政审,耗时最长的就是地图制作。除了费时间,还费人。以往的工作模式都是文字编辑发需求,地图编辑负责实现,而或许是因为战线太长,负责这本书的编辑走了一个又一个,地图编辑只能亲自下场看稿,自己给自己发需求。也正是这段时间的代工,让我真正体会到以内容驱动的地图产品做起来有多么困难。学习地缘知识、泡论坛,起码不能让地缘类的资深读者觉得地图编辑是个棒槌。


耗时虽长,最后的结果却还不错,《谁在世界中心》入选了当年豆瓣的年度社科书,销量也非常好。老板还破格的把地图编辑划到了策划编辑那一栏。


可想而知,那段日子对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地图编辑来说有多么奇幻。但只有我知道,在做地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无数不擅长的地方,也做了太多的妥协。最后书卖得好,感觉和这个半瓶子晃荡的地图编辑也啥太大关系。而那时为了宣传,自己还写了一篇如何做好这本书地图的文章,现在想起来,实在是......臊得慌......


后来,为了应对虚名与自己能力的不匹配,我决定运营一个名为“地图会说话”的公号,和组里的小伙伴一起做地图类选题,让读者和阅读量来评判我们做的内容的好坏,这样就能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得到反馈。而书,谁知道读者看没看过地图......


三年,在公号上做了几十个选题,有好有坏,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地图编辑看待内容的方式和做地图的眼界。以往,多数人对于地图的认识仅限于工具范畴,比如认路、导航、定位,却忽略了它容纳信息的能力。地图不仅可以讲述国家疆域的变迁、城市的兴废、交通方式的变化,还能展示战争、经贸、技术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这些信息往往是三维的,都需要地图编辑通过对信息的组织和对画面的设计,落到二维的地图上。这几年的尝试,终于让我们逐渐摸索到了一些门路,做出的地图产品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地图会说话公众号做的部分地图打印稿


与此同时,《谁在世界中心》的续篇——《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也开始了策划和制作工作。本以为有了第一本的经验和更加成熟的想法,续篇会容易些,可还是用了三年时间才做好。在如今的市场节奏下,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这样的效率貌似都是不可接受的。


尤其是面对地图工作,也不再是年少时膨胀的自己了,而是一次又一次怀疑自己的能力。从制作到审核,都不怎么顺畅,老板忍无可忍要扣掉绩效,结果发现我的绩效方案里压根就没提过这茬。面对那种尴尬的场面,虽然心里苦,但也免不了要光明正大的窃喜。还好作者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我们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1月19号,《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开始全网预售。首印大货还没入库,发行就下了加印单。作为《谁在世界中心》的续篇,这一本本想就势命名《谁在世界中心2》,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主书名改为网帖原名“地缘看世界”,对作者的老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圆满。




还有,地图编辑的奇幻时光又要开始了。大概还是会面临和三年前一样的压力,但是应对起来可以坦然一些。一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能力上限,达到了,就可以了,知道有问题,咱下本再来过。《地缘看世界》的整体水平就要比《谁在世界中心》要高上许多,当然,也会有很多遗憾,幸运的是,地图会说话的第三本书我们也开始了制作,到时候能改变的还有更多。


一如作者温骏轩在文章中提到过的观点:改变你可以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封面彩蛋:



《谁在世界中心》和《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分别从海缘环境和陆缘环境对中国周边的地理、历史进行了剖析。在封面设计上,我们也有小心思: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草原,黄色则代表沙漠和戈壁——正是中国地缘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景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做書  ·  1月的15本新书
3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好好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
7 年前
MBA商道思维  ·  【原创】误会是人生的主旋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