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沉思录已经连续更新两周多了,小编都快被自己感动了。最近我们的话题大多比较严肃,今天由蕾蕾跟大家讨论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顺便说一下,蕾蕾是男的,纯爷们,各位男女粉丝都不要误会了。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中国三明治发的症常青年系列,题目叫做《五花八门的城市营销号背后,是怎样一群年轻人在卖命?》,此文很火,连我这个不常上豆瓣的都将封印已久的豆瓣号重新解封,只为收藏之后多看几遍。
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吸引我,是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在搞自媒体的人,也是半个在搞城市营销号的人,这样的双重身份使我对于这种话题格外敏感。是的,我也是个年轻人,虽然谈不上卖命,但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确实在运作这样一个城市营销号,为了运作这样一个城市营销号,我们又关注了大量其他的城市营销号,每天翻来覆去的找一些高度同质化的内容推送,定期去一些餐厅探店写一些推广文,然后给粉丝送些福利来维持人气。选择的内容非常有针对性,除了美食类的内容外,其他内容一定要与本地有关,而且一定要赞美这座城市,要能煽动起本地居民对于城市的感情,即便他们嘴上每天都在骂着上一届或是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或是城市基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这座城市的“爱”。不管有人再怎么厌恶,城市营销号总要保持着对本地狂热自豪的姿态,这也是它们成功的重要原因。
不过到了晚上下班后,我又变成了新潮沉思录的作者加运营,每天都被天书催着再写篇新文章,还要看读者来稿,同时还要跟作者们确定未来几天要发的东西,以及催稿。令人庆幸的是沉思录几乎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的排版,作为一个注重内容的公众号,我们最终希望呈现给读者和粉丝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不是一堆翻几次屏幕就能看完的朋友圈爆款。
当然了,我们也绕不开所有公众号的通病,那就是起一个充满了标题党性质的标题用来吸引读者点击,不过我贫乏的起标题能力每天都在被领导念叨,天书起标题的能力大家也是能看到的,所以最后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个充满了学术论文气质的标题,比如这篇《新中国早期的身份制度与群众运动的历史局限》,对于90%的微信用户来说,这样的文章根本不会去点开,看我真诚的眼神,除非历史爱好者,普通人会去点开看吗?根本不会,大多数人与其关注新中国早期的身份制度,还不如看看周末去哪吃喝玩乐。在这个消费主义占领一切的年代,娱乐显然比思考更吸引人。
豆瓣那篇文章里有句话很有意思, “(城市营销号的)这些粉丝的留存率,需要靠日后的内容,而内容的关键则靠标题。最开始的时候,主编说文章60%阅读量靠标题。后来自己发现,其实80%在靠标题。”
是的,新媒体时代,一切都要靠标题,标题够不够刺激基本决定了粉丝会不会点开看,虽然你的公众号70%的粉丝都不会点开看你的文章,但是你依然要考虑到他们转发到朋友圈之后,粉丝的朋友们会不会点开去看。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你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然后处理这些信息几乎就会占去你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因此,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最好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通过标题来获取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感兴趣那就点开花20秒的时间看个开头然后快速的翻完这篇文章,如果还没排版的话,你可能都不会继续往下翻了。所以所有人都在绞尽脑汁的起一个非常刺激的标题,用来博取眼球。当然了,有些过于刺激的自然也难逃“法网”,比如《嫖娼简史》。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公众号都在讲标题,讲排版。因为大多数公众号提供不了任何有一点点价值的内容,因此只能通过刺激的标题把你骗进去,然后用一套花里胡哨的排版来让你觉得你没有被骗。(不过对于政务类公众号来说,排版更多的是面子问题,你看那个XX部的公众号做的多好看,咱们也得做的那么好看)
所以虽然我和天书他们天天都在骂咪蒙,即便她写的东西和提供的内容在我们眼里就是一坨屎,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咪蒙的文章多少还是有价值的,因为她居然能做到让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让你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她那超过3000字的公众号文章,而且每次阅读量居然都这么高。从这方面来说,咪蒙是成功的,因为她居然能公然对抗运行了这么久的公众号法则。
而对于大多数公众号来说,别说3000字了,他们所能提供的贫乏的内容甚至连1000字都凑不出来。内容不够那就只好排版图片来凑,明明一句话就能说完,一定要拆成五句话来说,每句话都要单独成段,然后居中显示。
所以,对于自媒体来说,对于城市营销号来说,对于所有公众号来说,我们到底要靠什么来留住粉丝?每次送88杯价值10块钱成本八毛的奶茶?
所以让我们回到那篇城市营销号的文章。作为现在微信公众号的主力军,城市营销号可以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多达1200万的公众号,占领着话语权。表面上,网红KOL、特稿类媒体、美学生活类账号最受热捧,它们构建了年轻人的理想生活。
但回归地面,深入毛细血管的是众多城市营销号,此类账号做得较大的有数千个。每天,许多人等待着他们的推送,来决定周末的新去处。在新榜公布的民生类榜单中,前五十名中有不少被城市营销号占据:接触重庆、最爱大北京、深圳潮生活........”
这些深入到毛细血管的城市营销号,既不能像便民服务号一样让你的生活更便捷,也不能像一条二更这样的高逼格公众号一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推荐与服务。对于大多数城市营销号团队来说,他们整个团队可能只有七八个人,负责不同的工作,还要每天保持更新,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便他们想创作点什么内容,也会因为紧迫的时间而变成转载那些已经被转载烂的内容。
在所谓的内容2.0时代,对于城市营销号来说,只要一天不更新基本上就会被粉丝遗忘,所谓的粉丝忠诚度完全建立送的福利,其实根本没有人看你的内容,他们只想快速拉到最后看看有没有福利送。
实际上我之前在空X网的时候,运营过一个叫军武猛XX的公众号。在我去之前,这个公众号的文章基本都是那种来自于地摊文学的野史段子,要不就是抄袭,前期的粉丝积累完全是靠送战XX界和坦XX界的福利拉起来的。虽然这不是个城市营销号,但是却很像一个城市营销号。在我去了之后,几乎每天都能坚持创作一篇军事类的原创文章,不过后来我发现,粉丝们的留言根本不是讨论文章内容,而是吐槽今天送的福利(主要是游戏礼包)不给力。
这确实很令人心寒,并且直接导致我根本不想再给这个号写任何东西了。
当内容无法留住粉丝后,最后的走向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用更加刺激人的内容和标题来吸引粉丝,一个是用巨量的福利来吸引和留住粉丝。前者是咪蒙和草榴,后者则是各种城市营销号。
这就是当下的微信公众号生态,网红KOL、特稿类媒体、美学生活类账号构建了你理想中的生活让你觉得未来还很美好,城市营销号充斥着你的日常生活并决定了你的周末去处,而咪蒙和草榴则给你提供了一个宣泄出口,不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
结语
说到底,对于营销号来说,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流量与点击,只要能获得流量与点击,即便是将灵魂卖给恶魔都在所不惜。在这一点上他们与传统媒体喜欢搞个大新闻是高度一致的,或者说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在新的时代换了一个新的表现形式。
但是在我眼里,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总要给其他声音留点喘气的空间。罗马亡于每百米一个的澡堂,你又为何保证微信不会亡于1200万个营销号呢?所有人都在寻找更刺激的东西,而你写的东西早晚有一天没办法满足他们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