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不想被催婚的年轻人,涌向寺庙过年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这个春节,我给神佛做“出纳” ·  2 天前  
新周刊  ·  Z世代爱上了充满性缩力的玩意儿 ·  2 天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健身房里总有股屁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 说真的,我也想过要逃离北京 "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8-10 20:57

正文


听她的声音| 会上瘾

主播 : 蕊希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篇分享,题目是: " 那些离开北京的人,你们过得怎么样? " 文章说,离开北京以后, 工作时间由每天8小时变为6小时,交通时间由每天3小时变为20分钟,午睡时间由每天0小时变为1小时,工资由每月买0.3平米房子变为每月买1平米房子,父母为伴,乐不思蜀。

说真的,我曾不厌其烦地去搜寻这样的文字,曾在百度搜索条中输入过 " 离开北京会怎样 " ,我曾对一切与北京为敌的言论字字斟酌、铭记在心,只因为我想要为离开北京找到一个不那么狼狈的理由。

part.1


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整个天空的颜色都特别奇怪。我总会盯着身边的那一群戴着奇怪口罩的人,会在心里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会比我活得久一点。

很多人都问我们为什么留在这样可怕的城市,其实有时候我也会一阵心酸。 在这里,我们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没有多么像样的居所,也没有一份所谓的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家乡的同龄人早就买了房、买了车,我们奋斗几年,没太多钱,也没有得到在这个地方扎根的资格。

我读过太多励志的鸡汤,可是我知道自己留在北京,没那么伟大,也没那么容易。 我也见过凌晨四点的这里,一切和其他地方的凌晨没有任何不同:一样的清洁工,一样的赶早市的人,一样的为生计奔波的人。太多人和我一样,我们如蝼蚁一般生存,不知疲倦地扛起生存的重担,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俯视一切,而只是想要有一块小小的立足之地。

我在北京,我并不引以为傲,说真的,我曾无数次想过逃离这里。

part.2


不久前回家,我妈小心翼翼地试探我: " 公务员开始报名了。 " 她看我不说话,也就沉默了,只是又往我碗里夹了很多菜。我有想过父母是我离开北京的好借口,我可以打着 " 父母在,不远游 " 的名义,理所当然地逃离拥挤的地铁、阴沉的天气和看不到未来的生活,可是我知道,我做不到不动声色地欺骗自己。

因为 独自俯视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会感受到我内心的充实,会热泪盈眶,也会热血沸腾。 我没有办法去猜测那些早早离开北京的人,心底是会有回忆的满足,还是会有未尽的遗憾,但是我隐约觉得,那些离开后称自己享受安逸的人,只是想要证明些什么罢了,我隐约觉得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不甘的。

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我也就没能逃离北京。 所以我依然在这里,看地铁上睡眼朦胧的年轻人,看天桥上抱着吉他弹唱的歌手,看加班到深夜的迟归人,看798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看自己脚下真实的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