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聚焦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校导网编辑、时评作者吴雁 @思想聚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进口清洁电力2028年开始供电,新加坡还有B计划 ·  16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公民可以为继子女申请PR吗? ·  2 天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前交通部长易华仁获准在家服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聚焦

我给女儿做“多巴胺戒断”一年后,孩子能量暴涨,那个阳光上进的她又回来了……

思想聚焦  · 公众号  ·  · 2025-01-19 21:51

正文

作者 | 主创团·小番茄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1



女儿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


一直以来,她都是我的贴心小棉袄,性格也特别阳光开朗。


学习方面也很让我省心,每天晚上不用我催,自己就麻溜地去写作业、看书、睡觉。


可谁能料到,自从上了五年级,不知怎的,她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像是被手机勾了魂儿一样。


每天写作业前,都要至少看一个小时的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看那些没营养的短视频。


甚至吃饭的时候也要盯着手机,跟魔怔了似的。


一开始我想着孩子学习压力大,便由她去了。


没想到上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便给我迎头一击:


全班42人,她排第28!


要知道,以前的女儿几乎从未出过全班前十啊!这成绩都快倒数了,小学就没打好基础,到了初中该怎么办!


那天,我罕见地冲女儿发了脾气:


“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玩手机,你看看你成绩都烂成啥样了?能不能长点心?从今天开始,手机没收,你别再想碰一下!”


从那之后,女儿的确很长一段时间没碰过手机。


可她明显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做什么事都没有精神。


一写作业就东看看、西瞅瞅,在那磨磨唧唧,明明就几页的作业经常能磨蹭到很晚。


一说她就跟我抹眼泪,哭得梨花带雨,还说我不理解她。


我真是想不明白,这手机怎么就有这么大的魔力,把我那个阳光积极上进的女儿,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2



我不甘心看着女儿一直这么堕落下去,于是我开始看各种书籍、视频资料,关注教育专家,寻找解决之策。


经过不断地学习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女儿掉入了“多巴胺的陷阱”。


游戏、短视频这些东西之所以这么容易让孩子上瘾,是因为触发了孩子大脑内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 多巴胺。


多巴胺能够快速给大脑带来一种幸福愉悦的感觉一样,就好像吃糖一样,吃完一块,还想吃下一块。


一旦停止摄入,已经适应了高度多巴胺释放的大脑,就如同在最高处戛然而止的过山车,心情一落千丈,继而可能开始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


一位研究短视频的神经科学家说,为研究她下载了一个视频APP ,注册为新用户,并开始观看里面的短视频。


结果一个小时后,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一脸茫然,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拼趣网(全球十大热门社交网站之一)的前总裁也坦言:白天,自己打造着让无数人为之上瘾的社交媒体;


可晚上回到家,自己却也沉迷其中,根本没办法放下手机。



成年人尚且如此沉迷多巴胺,更何况大脑发育不成熟、缺乏自制力的孩子。


一位网友就自曝:


她的小外甥刚上初中时本来成绩很好,在班级经常进前五。


结果前几年在家上网课,迷上了一款游戏。


那几个月,孩子就跟上了瘾似的,不分白天黑夜的玩。


后来回去上课的时候,他开始精神萎靡、坐不住、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一路下滑。


最后中考又没有发挥好,被“分流”去了一所中专学校。


长期对多巴胺上瘾,会导致部分区域的大脑灰质减少,皮质层变薄,大脑过早老化;


后果就是,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越来越差,认知能力严重受损,还会影响到语言、读写等学习能力。


  • 如果孩子落入“多巴胺陷阱”,很可能越陷越深,从此一蹶不振。



3



之前看过的《变形记》中,有一个来自大山的男孩高占喜。


因为深知读书的重要性,高占喜从小就十分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直到交换来到城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世界上最好玩的东西——电子游戏。


倍感新奇的高占喜很快沉迷于游戏所带来的多巴胺当中,每天连门都不想出,之前那个勤快努力的孩子消失了。


万幸的是,远在深山的父亲,用一通生病的电话唤醒了他,他才终于醒悟:“我的麦子熟了,我该回家了!”


回家之后,他再也没玩过游戏,重新投入学业当中。


高考后,他成为在青海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的两名国防生之一。


因为及时戒掉了多巴胺,高占喜才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

然而,生活中很多孩子,是很难主动做到“多巴胺戒断”的,这就需要父母的干预和帮忙。


我在研究了大量资料过后,决定用以下4个步骤对女儿进行“多巴胺戒断”:


1、定好规矩


一开始,我只想着要一刀切,直接把女儿的手机给没收了,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可是,女儿的反应却异常消极、抑郁,实在让人担心。


所以,我决定和女儿定下一个规矩,循序渐进地来。


比如乔布斯就规定孩子们上学日的晚上和吃饭时间,禁止使用手机。


我在和女儿商量后,制定了一个清晰的规则:


周一到周五,每天可以任意使用半小时,晚上10点前必须交给家长保管。


周六、周日,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后,可以使用2小时。


规则制定好之后,就严格按照规则来执行,绝不能因为女儿临时求我多玩而心软。


2、带孩子体验真实的乐趣


平常孩子喜欢的,类似紧张激烈的游戏、夸张的短视频......越是刺激,多巴胺分泌越多,越容易产生快感,出现上瘾行为。


但是兴趣爱好、交友、运动、旅游.....这些现实中的体验,也同样可以产生多巴胺,并且是更持久,也更健康的。


女儿之前就喜欢打羽毛球,现在我每天饭前都会带着女儿下楼打半个小时;


我还鼓励她周末不要呆在家里,去找好朋友们玩;


或是陪她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去动物园游玩,去博物馆参观。


寒假期间,我还带她去了趟青海,女儿真正见识到了自然之美、世界之大,颇为震撼。


慢慢地,女儿再也不吵着要玩手机了,而是求着我买了好几本环游世界的书,说要好好研究一下,以后长大了要去各地旅行。


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女儿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人也变得精气神十足,能量格外充沛。



3、循序渐进,奖励鼓励


戒断多巴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要指望孩子一夜之间改变生活习惯。


可以尝试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孩子能够坚持半个月“戒断”,给他一点小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奖励孩子一顿大餐,买一条心仪已久的裙子。


也可以是全家一同出去郊游野餐,或者远离手机、网络,到山里看一看,听蝉鸣鸟叫,看鱼儿戏水。


平常也要多认可孩子的进步。


比如当我发现女儿写作业效率特别高时,我立刻表扬她:


“亲爱的,你最近作业完成得真是又快又好,说明你很有上进心,学习特别认真,妈妈真为你高兴!”


女儿没回答,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但我发现,从那之后,她写作业也愈发认真了。


4、父母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不能一边要求孩子进行多巴胺戒断,一边自己却沉迷于手机。


之前的我就是如此,那会因为每天上班都很累,我晚上回到家只想摆烂:


躺在沙发上就是玩手机,时不时检查女儿有没有认真写作业,还经常熬夜看剧。


结果女儿也觉得玩手机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有次我在催她学习时,还在嘟囔:“凭啥你能天天玩,我就得天天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