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除了画箭头,PPT时间轴到底有多少种版式? ·  昨天  
秋叶PPT  ·  这才是用DeepSeek做PPT的正确姿势, ... ·  2 天前  
曹将  ·  2025年每日计划模板,开工就用上! ·  3 天前  
跟我学个P  ·  橙色的PPT怎么做得高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头雁故事 │ 仲晓敏:白领变身“金蝉妹妹”,盘活闲置万亩林场创品牌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6-12 10:15

正文



导读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是由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联合启动实施。

“头雁故事”是由 上海交通大学 农参 共同发起的头雁“护航计划”中的内容板块,旨在通过梳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的创业经历,分享在上海交大的学习心得,用真实的故事树立新农人的优秀榜样,为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区域品牌的协同发展提供案例。

今天,我们分享上海交大“头雁”学员 山东省高密市昊政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的创办者仲晓敏 的创业故事。

一年四季,每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对于炎热的夏季来说,午后聒噪的蝉鸣或许是大家心目中最彰显夏季特色的答案。
金蝉,又叫做知了猴、爬叉,是“夏天乐队”的实力唱将,也是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且价格不菲。
“它价格年年攀升,从当初的5毛涨到了现在的一块钱。”

在农参专访的上海交大“头雁”当中, 高密市昊政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的创办者仲晓敏 ,在金蝉养殖上做出了一番规模。
金蝉只在夏天出现,不管是在自个儿家还是在饭店,都是供不应求的美食。但你们听说过金蝉养殖吗?养殖难度如何?又有多少利润呢?仲晓敏今天就给出了一个答案。

盘活闲置资源,小众产业大有可为

仲晓敏在养殖金蝉之前是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在和父亲的一次聊天中,她得知家里还有几十亩的杨树林闲着。
那如何把这么好的资源盘活呢?就在这时候,当地供不应求的金蝉引起了仲晓敏的兴趣。
“我要是能把金蝉在我们地里面做出产量的话,那我父亲这个地的问题就解决了。后来我们就回来辞掉了工作,来做这个事儿。”
借着这个劲头儿,仲晓敏当时包了30亩地专门养金蝉。但小众产业养殖经验少,面对很多不成熟的技术问题,仲晓敏在创业路上着实踩了不少坑。
“种子上面出了问题,种子长了螨虫,里面的金蝉就会被螨虫咬掉,我们夏季的成活率就明显的降低,这是我们踩过的这个第一大坑,连续两年就踩了这个坑。”
据仲晓敏说,金蝉外形上大体相似,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时吃的金蝉,叫做蚱蝉,经常在杨树、柳树、果树和绿化带上看到。
另一种叫做杜仲蝉,个头偏小,普通蚱蝉 95 个到 110 个左右是一斤,杜仲蝉可能基本上170、180个是一斤。但杜仲蝉药用价值高,市场价格比普通的蚱蝉高,从一块五到两块的价格都有。
“第二个坑是,我们当时不知道杜仲蝉需要专用的卵枝,普通的卵枝根本就不行,也就是说普通的种子就不可以,养不活。”
“我们也是就这个 30 亩的杜仲树的专用种子问题,踩了两年坑,后来才知道要用专用卵枝。”
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慢慢地起了正向的激励作用,仲晓敏的金蝉养殖终于开始盈利了。
“实际上我们算是从第三年初金蝉才开始盈利,现在规模一万亩,每年的产值大约有 700 万左右。在当地论个卖,有的地块高产能达到11000个。”
“总体来讲,我们每年地里面金蝉的出土量,也就是它的产量化能达到 150 万左右。还有就是我们基地销售金蝉卵枝的营收,以及蝉蜕的收入,它是一类药材,800块钱一公斤,我们直接供给了药材市场。”
但蝉蜕不能自己加工,只能供给药材厂。为了弥补这一产业链缺陷,仲晓敏在养殖金蝉的基础上,在农文旅结合上做了创新。
“我们做的是休闲娱乐的一体化,比如说我们开了一个金蝉采摘园,孩子节假日、周末,只要在出金蝉的这个阶段,都可以带着家人来我们这儿,晚上体验抓金蝉。”
“这个门票 30 块钱,然后你可以在里面随便抓,抓完了之后你可以选择带走,也有单纯过来感受抓金蝉的这种快感。我们开金蝉采摘园的这个阶段,每天晚上接待的游客差不多都得在 100 位。”
仲晓敏基地中普通蚱蝉养殖规模达到160亩,杜仲金蝉有30亩,但不论哪种蝉,都长在夏季。那这么大规模的地,每年除养金蝉外,剩余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不出金蝉的时候,我们这边主要还是以种中药材为主,比如说我们自己会种一点黄精,因为黄精喜欢柳树下的这种半阴凉的环境,还有像金银花之类的也能增加我们的收入。”
仲晓敏的养殖基地逐渐扩大,养殖技术日渐成熟,收入也开始“水涨船高”。致富不忘乡邻,仲晓敏开始把金蝉养殖技术无偿教授给周围的农民朋友。

推动共同富裕,让更多人的腰包鼓起来

金蝉养殖不同于鸡鸭这种禽类养殖,在此之前的成功案例比较少,有些想从事金蝉养殖的当地农民无从下手,仲晓敏的出现帮农户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随着养殖经验的增加,我们走的弯路少了,我们现在带着老百姓去做,坚决不会再让他们走一遍我们之前走的弯路。”
很多当地人在打工或者种地之外还有许多零散时间,这在仲晓敏看来就是做金蝉养殖的一个优势。
“金蝉养殖相对于我们一些普通的农民朋友来讲,它要比种小麦、种玉米收益要高很多,这是他会选择经常养殖的动力之一。”
“有零散的时间,又想多赚一份钱,这种零散性和简单性也是他们选择金蝉养殖比较大的原因。”
金蝉养殖离不开种树,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种树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一年下来,时间大多花在给树做养护、浇水、施肥和除虫上,一年中对于金蝉的管理用不了90天的时间。
然而涉及到具体的养殖技术,就需要仲晓敏这类专业人士来教他们,这也是仲晓敏当前工作的重点。
“我们目前是一条龙服务。第一点,我给农户提供专业的金蝉养殖技术,第二点,我可以给农户提供种子,第三,我可以回收金蝉,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回收老百姓的金蝉和蝉蜕。”
作为当地金蝉养殖业领头人,仲晓敏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她要做的是让农民朋友们在最小的成本和风险中利益最大化。
“我们现在不会主张大家在土地贫乏的地区或者水源不好的地区去栽树养金蝉,一般我们都会先去当地考察。第一个看土地状况,第二个看水源,第三个看这一块地方的通风采光如何,条件合适,我们才会让它去栽树,不会让大家稀里糊涂的去养金蝉。”
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仲晓敏做起了线上免费直播课,早中晚各一场,给大家讲授金蝉养殖技术,不收取任何费用,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行业。
如果有农民朋友感兴趣并发起咨询,仲晓敏的团队还会继续给他们做规划和调研,而且这一步也是免费的。
“规划我们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养殖基地的规划,种子的孵化,金蝉的养殖管理,我们都是免费给提供大家。”
这一系列的免费措施,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去了解、研究这个行业,而不是一窝蜂的涌进来,带着抱怨和失望离场。
有不少人质疑团队这么做的原因,毕竟各种规划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可仲晓敏坦然地说,我们当然有压力,但压力即动力,我们只想让老百姓更安心的挣钱。

寻求新突破,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

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必定离不开品牌的建设。这也是仲晓敏接下来想要重点突破的环节。
金蝉养殖在国内还属于小众行业,知名品牌和热销产品都很少。仲晓敏自2017年进入这个行业,已经发展成了拥有190亩地的金蝉养殖基地,带动周围农户养殖金蝉1万多亩地,2022年还获得“优秀农民主播”的称号,但她觉得目前还是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
一是未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我身边那些比较年轻的一些朋友,他们对蝉的接受度没有中年人或者是年龄更大一点的人那么高。”
“还有就是随着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以快餐为主,像金蝉为代表的活的优质蛋白,他们可能选择性会少一点。”
二是未打开南方市场。
“养金蝉的省份主要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这四个省,山东是唯一一个吃金蝉特别多的省份,山东的销售资源会比较好,大众对于金蝉的认知比较高。”
市场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仲晓敏需要一个“破冰”的方法。
由于自身的品牌发展潜力巨大,仲晓敏有机会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头雁”培训项目,在名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她意识到了建立农业品牌的重要性,深知品牌推广在金蝉养殖行业中的优先性。
在交大“头雁”的平台上,仲晓敏认识到如何去打造一个品牌,如何在当地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在上海交大学习的这段时间,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有人已经成了她的合作伙伴。其中,农参曾经报道过的济宁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虎,仲晓敏打算借助其规模化的食品加工产业实现金蝉预制食品的开发。
“在线下,我跟我们交大班的5位同学已经达成了合作。说实话这也是我的意外收获。因为我没想象到去上海交大还能帮我们金蝉养殖做一波宣传。”
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仲晓敏针对之前出现的问题在金蝉养殖上有了更多可行的想法,她接下来打算对金蝉做深加工,提高金蝉的附加值,针对不同群体,做出不同口味的产品。
在品牌宣传上,仲晓敏更加关注与农参等平台的合作,借助新媒体矩阵做品牌推广。
“主要还是围绕着去做品牌的推广,品牌的宣传我们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个领域我们并不专业。”
品牌推广做得好,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还能促进行业的规范化,让更多有意向的人加入进来。
“在每个行业当中它都有一些鱼龙混杂的情况,金蝉养殖也不例外,我们希望能把自己推荐出去,让更多的想要养金蝉的百姓朋友能够找到一条宽广的大道,不去踩坑,不去多花冤枉钱。”
仲晓敏2017年返乡创业养殖金蝉,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的收入,真正地推动了共同富裕的进程,被农户们亲切地称为“金蝉妹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头雁”的担当和奋勇争先,相信未来属于他们的农业品牌会大放异彩,带动更多的农户奔向致富的好日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