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左起第四:1998年毕业时的李繁荣)
在这里,首先要替繁荣和他的家人亲友,也代表我自己,向各位致谢。
逝者 | 我的学生,明天出殡
本周一发出后,截至目前已收到逾八万元打赏。待到账后会全部转交给九四小中法推选出来负责善后的同学,计划全部用在李繁荣两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上。
这篇如有打赏,同样将全部作为给繁荣遗属的善款。
接下来要向大家致歉,写上篇文章时距知晓繁荣去世只有几个小时,个别信息传来可能不够准确。这两天陆续得知,繁荣在乡镇工作了近二十年,一直未能解决公务员身份,肝炎病史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幸后来公务员体检标准变更了,他患肝癌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公务员招考(即2016年以事业站所负责人身份参加的三类人员选拔考试),终于得以笔试和面试总分排事业类人员第五通过体检,进入差额考察对象。考察情况也很好,镇里领导和同事评价都非常高,但最后阴差阳错还是落选了。这是人生的无奈,也是命运的残酷安排。
这篇文章发出后,后台收到近四百条留言,有来自他亲朋,同窗和同僚的哀痛与叹息,也有境遇相似者的一份感同身受,或素不相识却同处那个时代之人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些留言情真意切,令人动容。系统无法全部显示,特整理出一部分放在下面。
第一篇《聚会后有感》,是繁荣的司法学校同班同学广州律师王海鹏所写,对中专生情状的梳理和分析,非常到位。
也就是从海鹏这封信里,我才知道繁荣也曾经南下试图做律师。但一穷二白的粤飘日子,对一个在广州无任何根基与人脉的湖南乡村少年来说显然相当艰难,繁荣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
沉重的生活负担,也使得他放弃了中专生通常用来改变命运的考研之路,最终成为一名基层默默奉献的乡镇工作人员。
繁荣在中专毕业当年,就已经拿到了自考大专文凭,成为班上第一个拿到这张文凭的学生。毕业时,他自考本科已过三门,并于当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可以想象他读书之勤奋,功课之优异。
也就是从这几天的交流中,我才回忆起来,毕业后的第二年,繁荣和另外一位现在省高院任职的同学前来找过我,我给他们两位送了手头的《方法》和《天涯》等杂志。那应该正是他俩在长沙参加律师资格培训的时候。
从大家的怀念文字里,我读到了我所熟悉的李繁荣,那是一如既往的才华横溢和诚朴敬业。也读到了繁荣的另一面。他喜欢写诗,爱开玩笑,给同学们的毕业留言诙谐开朗,他的志向远大到想做法界第一人!这完全是我所不知道的另一个李繁荣。
写此文时,刚巧有同学发来一张截图,内容是三个月前的班级微信群里,李繁荣回应我惦念他现状的发言,或许这也是他仅有的几次群内发言之一:
特别遗憾我居然一直没注意他回应的这条消息!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李繁荣心里想的居然是司法公正和新闻自由,想的还是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和为百姓做实事。
这时他早已经重病卧床了,现实的悲哀与环境的严酷,一点都没妨碍这个曾经志在做法界第一人的农村学子心怀天下的抱负与敏锐的洞察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即将抵达人生终点的法科生,一个劳碌一生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与先贤在精神高度上神交了。
在离开我们之后,他的音容笑貌和四十年来留下的痕迹,却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令我在哀伤之余稍觉欣慰的地方。
繁荣,等你的两个孩子长大了,他们会从大家的回忆中了解到,自己曾经拥有一个多么不平凡的父亲。
兄弟,请原谅我们来迟了,请相信我们会负责到底。
20180613
聚会后有感
毕业廿年后的一场同学聚会,大家由见面时的略显拘谨和对外貌体型变化的惊叹,到宴席时杯觥交错和嬉笑怒骂,再到私下聊天中的相互揭短和互诉衷肠,一时间恍惚又回到少年时。
回程中,获悉未能与会的狮头哥竟然在我们聚会第一天离世,悲伤骤起。隔日,小沈师的一篇祭文,刷屏了整个朋友圈,多次品读,思绪仍久久不能平静。
老师的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先抛开狮头哥的因素,确实其中有些观点一语中的,触动你我心中的那根弦,也释怀了我们心中一直的纠结。
我们这群从三湘四水汇集而来的孩子,扪心自问,在当年确实不比其他人差,特别是大部分的公费生,大都是出身农家贫寒学子,都是典型的“学霸”型人物。
就我自己而言,初中岁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考时甚至还是湘潭地区的“状元郎”,教过我的初中老师一直“恭维”(或许用词不当)我,将来必定是清华或北大的大学生,谁也没想到我不去读高中而直接去读中专。
这其中有时代的因素、地域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甚至还有赌气的因素,在此不细述,反正就这样,我开始了和
79
位兄弟姊妹在张公岭四年的(小)中专时光。
古城长沙,浏阳河畔,我们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五至七年才完成高中到大学的学习任务(我们在中专毕业的同时多人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书),从而节省了三年的时间提前就业、进入社会,所以到
2018
年我们大都都是有廿年工龄的老行尊了。
从聚会获取的信息,正值壮年的我们,无论是现今还在继续从事政法工作的你我,还是在毕业就另谋他业的他,都不比同时代的人差多少,只是在回答日渐长大的孩子提出的“爸爸(或妈妈),高考是什么滋味?你读的哪所大学?”问题时,我们这些连高考都没经历的小中专生,心里确实有些苦涩。
如果可以重来,我们是否还会做出当年同样的抉择?其实何种回答并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只要相信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人生在峰回处总有路转,我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骄傲。
对于狮头哥,我相信他走过的路、面临的困境,和我们这些中专毕业生多少存在一些雷同或类似。
当年在我来广州立足未稳时,狮头哥曾和我一起在广州四处找工作,我和他分享过我当时仅有的半张床铺,只是后来我选择了留在广州,他选择回了老家寻找进入体制内的机会。
此后一别,一直未曾谋面,我曾多次回湘时临时起意想去娄底转转,包括去看看他,但最终未能成行,从其他娄底同学处了解到的消息,知道狮头哥后来回乡后在体制内确谋得一职,还曾庆幸他得偿所愿,但事实个人的冷暖甘苦只能靠自己去历练和修行。
狮头哥如此,你我又岂能例外?
聚会中,多位同窗提到因原在学堂中彼此之间不相熟,所以后来去到或过来某位同窗的驻地,总在有意地回避见面的尴尬,其实我也是这样。
此次由于狮头哥的事情,大家均一地表露出了自己的悲痛和感慨,并且在大小沈师的倡导下,再次形成了一个互助、友爱的集体,才感觉其实冥冥中已有一条线将我们系在一起,而不论你在哪里,我想这才是四年张公岭岁月应有的意义。
人生没有几个廿年,往后的岁月,念不好,大家会见一面少一面,所以我去到或你过来,大家聚聚、聊聊,问声好,不带功名利禄,不讲辉煌腾达,一句话、一个拥抱,只为告诉你还有一个体温的存在!
记住,在番禺还有一个一直在广漂的我!
王海鹏于番禺
20180612
星星知我心
感谢沈老师以及所有同学,亲人,朋友,同事们的深切关怀与悼念,相信我哥的在天之灵会得以莫大的安慰与安息,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用他善良,忠诚,正直,坚强的美德书写了他短暂的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微信头像再不可能更改,朋友圈动态也不会再刷新,但他将永远永远活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再次感谢所有人!我们将尽全力与嫂子一起将年幼的侄儿侄女们抚养长大,尽到我哥未能尽完的孝道!愿我哥的在天之灵保佑大家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远泽
逝者是我同学,我是
52
个委培生之一。尽管老师替我们打了掩护,但委培生与公费生还是有太多不同,不同的录取分数,不同的入校费,还有不同的家庭背景
……
真正的
“
读书种子
”
是繁荣他们这批公费生。同窗四年,是他们用自己的朴实善良,勤奋刻苦帮我看到了差距,定义了优秀。此后
20
年他们的形象在我生活工作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勉励我、鞭策我努力追赶不能懈怠。于我,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兄弟!谢谢。这声迟来的
“
兄弟
”
,这声迟来的
“
谢谢
”
,繁荣,你一定要听到!
吴超华
难忘繁荣!2009年8月我刚到梓龙工作的时候,李繁荣刚刚从党政办到劳动保障站任站长;2010年4月左右,李又回到党政办任副主任兼团委书记、人大秘书,2012年10月左右任党政办主任。我是2013年初离开梓龙的,和李共事3年多,大部分时间同在党政办工作。
李的办公桌在我斜对面,李的宿舍在四楼最靠近厕所的那一间。李夏天的时候经常会穿一双拖鞋样的凉鞋,挎一个单肩包,走路不紧不慢,微笑的样子给人总是那么热情温和又有点忧郁。
李在党政办负责文秘,是当仁不让的1号笔杆子,我算是他的下属,我写的稿子,起草的材料,都要先交给李把关后再交给领导,亦师亦友让我很是收益。他从来不发火很温和,即使我写的稿子有点交差的感觉,他也会很耐心的提出建议,给予修改。每次人代会前,作为人大秘书的李要忙活会议的准备,起草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一本本厚厚的会议资料是他一个人的成果。他同时要辅导我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这段时间,李总是机关最忙活的人。
李也是乡里的宣传专干,善于思考勤于笔耕的李每年都有很多稿件在娄底日报,今日冷水江发表,多次荣获娄底日报、冷水江市委宣传部表彰的优秀通讯员。2013年还发表了一篇3000余字的关于乡镇基层人大工作的理论文章在人民代表报。
李除了这些工作外,还要负责煤炭税费统征、驻村队长、党建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兼职的。随喊随到、任劳任怨,乡里每个人都想和他同事,几乎每项工作总有他的身影,李总是那个忙碌的人。
2016年的时候,因为和李住的不远,我们有几次在下午下班后从新行政中心一起散步回去。李总是意味深长的告诫我,要努力工作好好干,对于已经在县城工作的我很是关心。谈到他所学的法律专业时,他总是滔滔不绝,这时李就会多了几分自信与自豪,并多次表明了自己曾经的法律理想和抱负,又不得不折服于无奈的现实生活。
2017年,我和几个曾经的同事一起去他家,这时候梓龙已经和渣渡合并了,但是我们梓龙的同事见面总是分外热情与亲近。他领我们看他家里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侃侃而谈我们曾经一起不算峥嵘的峥嵘岁月,畅聊新时代的依法治国,互诉乡镇工作的苦乐,感慨多年后的我们各自在不同岗位,但是李在谈到自己还在乡镇时又有点无奈,那一天我们玩了一整天,直到晚上才回去。这个时候李已经请假在家里了,但是他那对朋友、对同事的深厚情谊很让我们难忘。
KK:
读完泪眼婆娑!为年纪轻轻就走了的老同学!感谢此文的作者!让我们都有一次珍惜的机会!我也是李繁荣梓龙的同学,大家同届不同班,他是学霸,永远的第一,所以他是我们的骄傲!前几天回家见我闺蜜苏胜华,她还和我聊天说大家想一起去看看繁宝,我不知道她们是否去看了,是否心中少了一点点遗憾…于匆匆离开家乡的我,此刻心中忐忑不安!反反复复地读了三遍,看了所有的留言,才知道平平凡凡的老同学原来有这么多不平凡的政法同学和师长,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我只是在想,仕途不如意的他,是否也找人倾诉过?身体不好了的他,是否也打电话通知同学让大家去看看,去聊聊?以我平时对他的印象答案一定是否认的,他是那么的在乎,连同学聚会都怕影响大家氛围的人,如果生前他知道这么多人关心他,是不是走的更安心!愿九泉之下的他没有病痛!愿天堂里他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学霸,仕途一片阳光!愿每个关心他的人,多多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人,愿人间处处充满爱心,我们的心到处一路鲜花
happy*mm
我是司法学校93小政的班主任,与沈老师一样见证了孩子们在张公里的历练成长。沈老师的文章朴实而真挚深沉,去年我们班二十年聚会的景象与94小法全然不同,虽人到中年,少年青葱已成风中倩影,但岁月的磨砺已成就了同学们的强大内心,一句“老姐”破除了师生间的隔阂!老弟老妹们:我虽从张公岭移至岳麓山,仍是为你们祈祷为你们点赞的老姐!
Aim-smile
非常感谢石扉客老师提供的这个募捐平台,我会积极转发,希望筹到更多资金,帮助繁荣哥的妻儿和母亲!我和繁荣哥是在同一个办公室奋斗过六年的同事,从原梓龙乡的党政办到撤乡并镇后的渣渡镇组织室,一起苦逼地工作、加班,一起愉快地参加单位和同事组织的各项活动,感情不亚于战友情。他优秀、善良、纯朴、勤奋、踏实、工作认真负责,领导和同事无不对他赞赏有加。他如此优秀,如此年轻,就被病魔带走了生命,让人痛心疾首愿天堂没有病痛,繁荣哥安息!
温柔一刀
知兄噩耗,不禁潸然泪下;阅读此文,早已泪流满面——只因懂你!繁荣早我一年毕业,同样中专生,同样穷苦农家子弟,我们都费尽周折到2014年才安排在乡镇上班……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尽管我熬上了个乡镇副科级领导岗位,但繁荣兄很多方面都比我优秀,绝对是乡镇干部的楷模。
镜子
不知李繁荣在一次次命运的不公对待时有没有后悔选择学习法律,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才华横溢屡次遭挫时选择了进入体制,如果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会不会选择不那么优秀,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或许还能快乐些,愿他轮回时上天温柔以待!
追梦
在这个万物繁茂的夏季,闻说原梓龙乡干部李繁荣因肝癌过世,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初识他源自团市委举办的一次座谈会,给人感觉沉稳,谦虚,内敛,后来又和他打过多次交道,是乡镇干部里面那种埋头苦干,毫无怨言的奉献型的人。为人实在质朴,做事勤劳肯干,认识他的人都觉得这个干部很不错。老天不长眼,上有老下有小的,偏让这个还正年轻的顶梁柱离开……
愿繁荣一路走好!天堂不凄凉!也愿每一个乡镇干部,每一名承担着家庭重任的中年人,都爱惜好身体!工作很重要,但身体却是革命的本钱。
肖希
在底层潜行,是多么的艰难,我理解这些难,虽然现在制度上有了不少的改进,但作为生存在底层的官员,我都是非常敬佩和尊重的。愿活着的家人能安好,我是从来没有打赏过作者的,今天算破例了。
豆子
2012
年
9
月梓龙乡村官报到日,很幸运的认识了繁哥。一丝不苟、扎实苦干、才华横溢、农家学霸,是周边所有人对他的评价,仿佛没有一个差评。唯一说得上缺点:是不善言辞,为人过于低调,那时候的我就暗暗告诉自己
要
️
繁哥的韧劲踏实工作认真学习。和繁哥打交道不是很多:印象最深的
️
三次
第一次是村官年度考核 第二次是入党手续办理 第三次是撤乡并镇 可能很多村官在乡镇处于编外临时工的状态,同工不同酬,甚至可能存在各种被嫌弃。但他从来没有采用一种不公平方式来对待我们,以最简易快捷的方式帮我们考核,甚至开车来家里帮我们拿资料,我们从来都是感受到集体般的温暖。撤乡并镇他也调整了岗位,可能在别人眼里他失去了重要岗位,但他仍没有不甘,工作仍是一丝不苟,加班仍是没有时限。我曾想这样的人应是世上最善良的人,佛语云:善有善报。没曾想,年仅
40
岁的你早早的离开了我们,愿天堂没有痛苦,繁哥,一路走好!
五环战士
我爱人也是这个学校的,比逝去的李繁荣高一届。我觉得国家确实缺少对他们这些人的交代,尤其缺少对他们的宽容和认可。我爱人后来自学本科、读了知名院校的研究生。报考北京某著名刑法专业博士,笔试过线以后,该知名专家直白地对我爱人说:我不招你们这种中专毕业的学生!
王权
我也是小中专,这个文章我前后仔细看了四遍。惋惜逝者!能够体会他的感受和无奈,惋惜他在毕业后还在继续走独木桥。我们是师范招生最后一届,从定向分配到后面要根据当时政策参加考编。记得当时班主任安慰我们说上帝关上门的同时也会再打开一扇窗,其实在那个时候最接受不了的是父母亲。后门很多同学还是继续坚持在教师这个职业上,我第一时间选择了放弃。庆幸小中专只是阶段性时代的产物,也庆幸我们的好时代。
kidd
第一次赞赏,虽然我是在二十一世纪初上高中进大学,但文中所讲,作为农村人也是深有体会。考上大学时,周围人先问的是包不包分配,意思是不包分配就不要去读了,读了找不到工作。他们还停留在中师中专包分配的思维里。中师中专在九十年代初,确实是农村娃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绿萝
老师好
!
跟李同学同年级不同班。
94
小中专差不多是中专收割优秀初中毕业生的最后一届,堪称具有历史意义的末代小中专。考学时竞争激烈,入学时期待满满,就读时形势渐变,毕业时随意安置。大部分小中专毕业生去到了基层,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或者奋斗力,基本就扎根基层了。当中专文凭变成廉价大路货,当年小中专数百里挑一的历史成了故事、奇闻,需要解释而涩于提起。理解李同学,他的忧郁是末代小中专生的共同忧郁,只是显得尤为突出一些。希望他安息,下辈子能走上一条更顺的路
!
布托惠斯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的父亲是
89
年初中毕业的中专生。一直听说当年中专有多难考,全校第二名才考中中专。不过在社会变迁中,那一代中专生本应成为国家栋梁,却逐渐被遗忘。可悲可叹!一个政策变化便能决定一大批人的一生走向
钟律师
我虽广东兴宁,但与李同学有几个同点:农民之子、为跳农门读中专、乡镇工作经历、考取律师。不同的是本人不适合体制内发展,辞职干律师了,虽未发财,还过得去。愿赏
88
,一点心意吧!
廖洳
93
年入校,在马坡岭附近的泉塘某中专学校。感谢先生关注我们这个群体。李同学是一批时代悲歌的缩影!道声尊重!略表心意!
(参加工作后的李繁荣,终于比学生时代要壮硕一些了)
贺祥
多关注普通人,朴实的语言叙述真实的故事,就足以扣动人们的心弦。应该为本文打赏
!
星空
恰好今年的高三毕业生搞了一个梦想瓶活动,给
20
年后的自己写信埋地下。在最后一节课时跟学生们说
:20
年后再见,自然是人各天涯各不同,你们有些人将很成功,或许是成功得令不成功的同学高山仰止,多数人将有各自的幸福,不多不少,自己知道;但,也必然会有一些人要经历痛苦,也许是令人难以言喻的痛苦
……
作为老师,感同身受作者的痛苦
君漾
读书是农家孩子眺望远方最近的路,但不是所有的人最后都会有这个资格,愿死者走好,生者节哀!
听风吹过
作为一个八十年代同样出身的师范生来说,感同身受尤为深刻,不同的是我性格开朗,千般熬炼之后命运也还眷顾。像主人公这样的境遇我的同学中也不少,所以很是感怀,在此祝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尤其是他留下亲人要乐观面对,生活终会温暖相待!
河马
读完文章,我流泪了,为李繁荣的离世,也为自己的经历
!
我就是一名经过高考进入中专的
"
大中专生
"
,
95
年毕业本来国家包分配,结果政府把我们推向了乡镇企业,不到两年就破产只能自谋出路。工作没有了,农村老家回不去了,我无数次在家乡的山顶呼喊,我该怎么办?逼得我自己创业,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努力,总算有了自己的一点成绩
!
人是逼出来的,感谢生活
!
cathy
同是被早收割的一代,但我毕业了就来了深圳,现在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从没打赏过文章,感动加共鸣破例一次。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