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能帮孩子积累素材,激发想象力
财商,能让孩子理性消费,拥有商业思维
科普,能满足孩子的好奇,为理科学习打牢基础
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能力,就是孩子的“通识能力”
培养通识能力,最好的方法是
从杂志入手
12月31日
上午
9:00
,
虎妈年度杂志专场
帮3-18岁孩子甄选优质杂志、报刊
让孩子见多识广,能言善辩,提升核心竞争力
▽▽▽
要说
未来5~10年
,哪类孩子更容易得到重点高中、985/211大学青睐?
什么是科技特长生?就是
在计算机、数理化等专业领域,拿过奖项、表现突出的学生
。
如果想给孩子布局名校之路,
小学阶段绝不能只盯语数外
。
截止2023年底,
科技特长生政策在全国省市的覆盖率就高达88%
。
其实现在好多有远见的家长,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和技能。
河南郑州,
4年级小朋友
带着自己设计“小发明”参加比赛;
陕西宝鸡小学生也带着自创技术模型,
惊艳青少年科创大赛
。
哪怕不走特长生路线,也可以像
特斯拉总裁马斯克
、
“苹果之父”乔布斯
、
小米总裁
,从小培养过人的创新力、思维力和大格局。
6~12岁,正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黄金期
。一旦错过,后面很难追平差距。
如果也想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内驱力
,强烈推荐这套——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季帅华老师权威审定的科学启蒙套装。
权威、领先、全面、实用。
附赠120节音频课
,
孩子课间休息也要读!
让孩子
在小学阶段,
就可以通过
活泼有趣、新奇好玩的的方式
,
去触碰、感受和理解,
中学必学必考的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
知识。
一个提前看过《西游记》漫画的孩子,再去读原著,是不是更容易读得进去。
一个从小就开始读唐诗三百首的孩子,对诗词、古文的感受力,是不是远超没有读过的孩子。
很多孩子升上初中才发觉:数理化好难
,明明很努力听讲了,但就是一知半解。
家长也发现, 孩子明明小学成绩也名列前茅,
一到初中就“大滑坡”
。
✅原因就是学龄前,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给孩子启蒙语文、数学,但
很少兼顾到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科学领域
。
相当于孩子小学都在爬楼梯,一步一个台阶。而
到了初中,学习物理、化学时没有台阶可上,积累不够的孩子很容易“一脚踩空”
。
所以
这套书就要从小学开始读
,宁可少吃一顿晚饭,也不要省这份书💰
力与力运动、机械、能量、声、光、电、磁、热、化学元素、地理知识、太空探险、人体科普等
800多个知识点
。
以其中
讲物理
的两本《力学喜欢捉迷藏》和《机械和能量有办法》两本书为例。
特地做了个表格,
大家感受下对初中教材知识点的覆盖率
。
这套书的审校老师,是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季帅华
。
他也是中科
院
物理研究所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创作团队更是星光熠熠
,由
中国地质博物馆工程师
,给孩子讲地理知识;
一共8本书,图文并茂;还附赠
120节音频课
!
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独立阅读!
千万别等到孩子课堂跟不上、成绩大滑坡,才后悔没有早点启蒙科学
。
一次投入,孩子至少受益5~10年
,真的超值。有远见的家长,千万别错过。
满篇都是硬核知识点、公式推导过程简练,
没有老师讲解,自己预习宛如“天书”
。
升上初中之前,真的很需要有套书能给孩子“搭个台阶”。
比如,掰手腕比赛,讲的其实是物理概念:
二力平衡
;
让人尖叫的过山车,是给孩子科普物理概念:
失重现象
;
为什么鸡蛋握不碎?原因在于物理中的
压力与压强
;
◎ 通过生动的图示+简明文字解释,为孩子打开科学新世界
不止能深入浅出解答孩子“10万个为什么”,还能科普
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
比如,我们需要出远门的话,可以
利用物理中“毛细现象”
来给花草自动浇水。
科学家阿基米德就利用轮轴原理
,做出了一个螺旋水泵。就能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
想要长出“科学脑”光看书可不行,一定要落实到实践中。
这套书就根据不同主题,
搭配不同的安全性超高的实践小游戏
。同步锻炼孩子
理解力、发散力和创造力
。
让孩子用
自制的苹果醋
,真正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
从“扎不破的气球”小游戏,体会看不见、摸不着的
压力和压强
。
当孩子真正自己实验过、感受过,
知识就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上,而是真正为孩子所用
。
从漫画图示 → 揭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现象 → 搭配故事性语言科普 → 蕞后通过小实验来证实。
孩子会发现:物理、
化学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能够
真正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难题
。比如:
像这样探索科学、理解科学的过程,能给孩子带来满满成就感。
这也是为什么,
喜欢科学的孩子往往也头脑清晰、处事严谨
,容易成为集体中领导者。
物理学科
《力学喜欢捉迷藏》《机械和能量有办法》《声光电磁热总动员》
地理、天文学科
《地理带你去探险》《天空总是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