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肿瘤免
疫治疗 誉衡基因
万人免疫方舟计划
用时:
约5分钟
编者:Cindy |
校对:亦
蚕
Part 1.
赵博士,您好,
感谢您接受基因慧的专访
。
结合目前肿瘤健康管理需求和免疫治疗发展,您怎么看待目前肿瘤免疫诊疗的技术现状和应用场景?
【赵国栋】
利用人体免疫能力去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被作为一个潜在的最优治疗方案提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直到最近几年随着免疫治疗抑制剂在临床上的成功这个梦想才逐渐照进现实。与以往的“踩油门”式的激活免疫系统的方案不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是通过解除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结合状态从而激活免疫应答反应行使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和小分子的靶向治疗方案不同,免疫治疗是一类更加“普适”的治疗方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被FDA审批通过的一些单抗类药物,如Keytruda和Opdivo都被批准可以适配于多个癌种治疗,特别是Keytruda被批准用于所有的MSI-H的实体瘤患者,所以可以预期整个免疫治疗的市场容量会远远大于以往的靶向治疗市场,我们也期待免疫治疗可以给更多的患者,特别是以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存活率极低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众多基因检测细分领域,为什么誉衡基因切入肿瘤免疫治疗赛道?
【赵国栋】
我们判断免疫治疗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市场。
我们也看到,即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很多适应症上展现出了很好的疗效,很多的临床试验结果也只给出了20%~30%左右的响应率,实际收益患者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有限的,
而基因检测通过精确分类肿瘤特征以及免疫状态特征可以精确分组人群
,可以精确定位潜在获益的人群,可能有严重副反应的人群等等,从而使患者从治疗层面和经济层面获益,为精准治疗迈向免疫治疗领域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誉衡基因切入肿瘤免疫治疗诊断的一个初衷。
誉衡基因启动“万人免疫方舟计划”,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初心、愿景是什么?计划投入多少
资源和时间达成目标呢?
【赵国栋】
“万人方
舟免疫计划
”
确实是一项不小的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这个项目。但是我们认为不管是站在科学角度还是财务投资角度,这个庞大的工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誉衡基因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立足于造福肿瘤患者为出发点,依托于誉衡基因特有的基因检测技术和多分子检测平台,建立中国人自有的肿瘤分层和免疫分层模型,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精准用药以及预后判断。
希望我们的工作:
-
可以更好的分层获益人群和非获益人群以及由潜在严重副反应的人群,从而使所有患者都从治疗层面和经济层面获益;
-
监控预后反应;
-
在较早时间区别肿瘤真性进展和假性进展从而可以使患者提早进行替代方案治疗;
-
对于不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获益的人群指导进行疫苗治疗等个性化治疗。
我们计划投入超过1个亿以上的资金和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万人免疫方舟计划。
Part 4.
誉衡基因拥有众多免疫、大数据和临床合作伙伴,在这项计划中可否谈谈合作伙伴的参与以及对其的反哺之处呢?
【赵国栋】
大家知道,基因数据只是个体指标的一部分,
我们还需要很详尽的表型数据和用药数据配合,从而去构建全面评估的机器学习模型。
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基因检测公司只能从基因层面去切入肿瘤免疫市场,我们认为只有基因数据是不够的。所以誉衡基因现在和中国最大的肿瘤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Linkdoc)合作,双方分别从基因数据和临床随访数据入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患者基因型数据和临床用药表型数据,从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免疫治疗“大数据”。从这个层面讲,双方可谓双剑合璧。对于零氪科技来讲,也丰富了他们的肿瘤大数据维度,使之更加有价值。另外,我们也在和其他的一些生物药公司合作,通过在临床实验前期嵌入基因数据更好的指导临床III、IV期的入组患者安排,从而增加生物药获批的可能性。
Part 5.
纵观基因检测技术,目前正在从纯粹的测序拓展到临床、健康管理、新药研发,誉衡基因启动这项计划是否着力于拓展应用边界?如何推动呢?
【赵国栋】
目前仅仅提供测序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终端的需求,而且单纯的测序的附加值已经越来越小,使数据变得“有用”已经变成了基因检测公司的首要任务。
誉衡基因致力于连接基因数据、临床随访数据以及用药数据,从而打造三位一体的精准治疗的临床闭环。
要推动这样的产业闭环,必须切实做到和大数据公司以及新药研发公司深度的合作和绑定,在利益和科学层面形成共同认知,以检测指导精准用药,以大数据分析指导新药研发新路径,以药物研发思路推动新的基因检测方案。当然,这是一个多方的任务,需要很多的努力和合作才能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