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搜铺网
聚焦全国购物中心、商业地产,全面提供行业资讯、数据报告、开业项目盘点、品牌商拓展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亿邦动力  ·  共情、悦己、求划算,情绪如何左右消费行为? ·  16 小时前  
电商报Pro  ·  2025,电商服务商的机会或许在小红书 ·  昨天  
电商头条  ·  失去董宇辉,俞敏洪越想越怕 ·  2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18日最新蛋价(早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搜铺网

这17个“新兴业态”代表了购物中心最新的运营方向

搜铺网  · 公众号  · 电商  · 2018-05-02 14:21

正文

最近又有朋友问我平时有看到什么新兴业态可以分享,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就好比“最近有什么可看性高的商场”一样。作为生活在线性时间中的人,我很难判断应该以哪个时间点来区分“新旧”,即使我有(比如今年1月1日),那这个时间点对对方而言是否有参考价值。


对于业态,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新旧,只看创新程度。比如共享单车,有“从无到有”的一个时间点,但实体商业领域,多是微创新,我们对“新兴”的判断标准本就各人不同。


因此我个人不喜欢做这类选题,但其实早在去年5月,我就出过一篇类似的文(同样也是被动做的选题),那既然正好差不多一年,就再次罗列分享一下,在这一年中,我身边看到了哪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商业业态、品类、品牌。


01

文化产业相关品牌



瑞虹天地月亮湾引入摩登天空,坐实其以音乐为主导的定位方向。当然这类品牌不会大规模铺店,这种级别或类型的合作更多出于机缘巧合,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向,两个情投意合的甲乙方碰到了一起,才会有火花。类似的还有保利时光里与吴晓波频道合作的百匠大集等。这些案例能给商业带来更多思路和可能,但普遍不具备复制性。


02

本土品牌



当传统老品牌经过“再造”后进到主流购物中心,为什么就不能算“新兴”了?上图只是举个例子,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品牌,而我们的商业环境日新月异,谁规定餐饮就一定要做成网红店或者性冷淡风?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购物中心自己还没有底气,扶持国内品牌甚至是本土品牌理应是商业环境所应当做的。


03

线上品牌



去年的那篇文,我用到的是“互联网思维品牌”,举的例子是盒马。一年中,京东开了线下店,一条开了快闪店,阿里直接开了购物中心,网易严选要开店,小米有品开店,大众点评开结婚主题概念店。总之这一年中线上品牌以主品牌直接开线下店的案例越来越多,也基本体现了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的趋势。


04

专注细分市场的品牌



这些品牌专注精准市场定位,做相对“窄”但有忠诚度和重复购买力的客群。市场体量太大,“大而全”反而失去个性。这点不仅仅适用于品牌方面,对于购物中心的打造,我也很推荐新兴商业体能瞄准精准窄客群,少了泛泛,整体商业环境才会更优质。


05

在屋顶花园玩出花样



上海的屋顶花园,我最喜欢怡丰城的那个,没有之一,很简单的道理,因为有个儿童游乐场,因此吸引到孩子,有人气,有生机。屋顶有花园不难,取决于设计,运营起来是关键,最终目的理应是创造新的体验空间,吸引人气到高楼层。这看似与新兴品牌业态好像无关,但其实与品牌更多的联动结合,也是成功运营的关键,这个夏季可以关注一下兴业太古汇。


06

“无人”概念品牌



说的带点互联网思维叫“无人”,说白了就是自助机,包括现在很多扭蛋机,也都是直接用支付宝就可以扫码支付操作。但这一年中阿里和腾讯推出了很多无人概念而做的快闪店。相比之下,个人更喜欢上图这种简单的自助售货机,不占空间,有效益,有IP,对商场和品牌而言都是高性价比之选。


07

抢占晚间市场



这一年中,光我写过的关于商场延长营业时间的案例就有正大广场和龙之梦购物公园,关于做夜间酒吧概念的品牌就有湖滨道的LOKAL by wagas和K11的Terminal 5(一个主题餐饮区域),其实商场要抢占的并不是晚10点到11点的客流(能有多少客流?),要吸引的是那些本身在晚上9点到9点半期间原本会放弃进到商场,而现在有可能产出新一笔销售的客流。iapm一直在做,现在变成了趋势,以后有可能成为主流。


08

生活家居杂货业态



这个未必是新兴,但多半是在风口,上文提到的那些线上品牌,很多到了线下后做的就是这个品类。而在线下市场,品牌也如雨后春笋,有些原本就有文创背景,有些则是跨业态创立,投资者也趋之若鹜。总之这是个趋势,但之后势必会面临洗牌。对商场而言,找到踏实靠谱的那个比较重要。


09

代购品牌



这类品牌并不新,但因为“潮流”两个神奇的字,成为了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先不说最终开店后销售业绩如何,对商场而言,这类品牌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能吸引到市场潮牌的商场一般不会差,同时还能带起一波话题。物以稀为贵,这类品牌不宜开太多门店,当“潮流”变成了“大众”,那就离下坡路不远了,因此它们仅仅比较适用于金字塔顶端的优质商业项目。

10

化妆品业态



这都能算新兴业态了?对原先大多只有丝芙兰的购物中心而言,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问题是,一线化妆品对于购物中心的挑剔度高,最终可能只有最好的那几家有能力做出氛围。兴业太古汇这个案例我都已经说出茧了,在上海,我们能看到新鸿基在不遗余力地做类似的工作,之后港汇调整应该也会如法炮制(毕竟比itc占有时间上的先机)。那相对而言大众消费市场的购物中心怎么办?可以参考环球港。

11

原生态业态



真冰场已经不稀奇,现在能引起业内兴趣的变成了马场、室内滑雪场……总之随着巨型体量的商业项目越来越多,需要消化更多商业面积,也就给了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业态创造了合作契机,同时这也是消费者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信号。马术、滑雪这些可不是刚需,相信之后会有更多类似的体验来吸引中产阶级消费升级浪潮。


12

室内主题乐园



上图的乐图空间其实还不是最具代表性,它可能与前年七宝万科广场的大鲁阁趋同。而悦荟的“惊魂密镜”、上海世茂广场的Hello Kitty室内主题乐园、以及同是虹桥天地的海贼王主题店等也许更具有代表性,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具有IP感,可能成为消费者慕名而去的“场所”,甚至这种IP做到极致的话,就成“朝圣”了。


13

天猫陪玩的品牌



从去年双11开始,这只猫就很躁动,今年三八女神节,又如法炮制,之所以将它与上文线上品牌分开写,是因为天猫更多是以一个合作方的姿态出现,它可能是如今商业环境中最不缺钱的金主之一,更多从市场活动渗透常驻进商业项目。如果你对猫头不是很敏感,可以尝试,但最终核心依旧是产品,个人不认为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

二次元业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